第四十二章 都拉出來溜溜
作者:指缺      更新:2020-11-12 13:55      字數:2429
  第四十二章都拉出來溜溜

  陛下先後召見了戶部尚書與工部尚書兩位重臣兩儀殿奏對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太原城。其他各部門的首官紛紛正襟危坐等待著皇帝的召見。

  不久,傳來消息陛下先後召見了吏部,刑部等各部主官入兩儀殿奏對。隻是比較奇怪的地方在於,此次陛下所召官屬均為文臣,鮮少有武勳得召入宮。

  就在最後一位被召見的吏部尚書出來以後,不出所料的,張驥,張騏兄弟,武青,吳慶以及穆勒一同被召入宮。

  此時已是金烏西垂玉兔東升之際,遠處天光暗淡,近處燈火闌珊。由內監持著火把帶著一行武將匆匆入宮,人數不少,卻沒有人說話,所有人都保持著沉默,行色匆匆。

  此時的趙征在盧平的侍奉下剛幹掉一碗人參湯,長達一天的用腦以及奏對讓趙征有些吃不消,顧不得盧平在側,用袖子擦了擦嘴巴後,又抹了抹額頭,然後毫無形象地坐在坐席上,叉開雙腿,大喇喇地用雙手撐在身後,仰頭望著大殿的頂梁輸了口氣苦笑道

  “累死老子了”

  身邊的盧平將參湯碗遞給一名小太監揮了揮手示意小太監退下後輕聲說道

  “陛下,這是最後一波了。”

  “明明隻是一時興起召見了薑淵跟寧瑜,誰知道最後搞成這個樣子啊。我可是在在休假啊。”

  “如今您已登基為帝,一言一行是為天下表率,即使您是無意之為,在天下人眼中也能解讀出不同的含義。陛下,如今您的身份與以前不同了。”

  趙征擺了擺手雙目無神。

  “陛下,剛剛皇後那邊遣人來問什麽時候結束,皇後那邊等著您用晚膳呢”

  趙征擺了擺手有些煩躁“派人去跟皇後說,讓她等朕一個時辰。如果一個時辰後沒結束就讓她先吃吧,不用等朕了”

  趙征在兩儀殿趁著吳慶等人還在來的路上抓緊時間休息,另一邊前麵被召見的各部首官也沒閑著。他們相約在一家酒樓裏碰麵,酒樓已經被包場,除了各部首官及得陛下召見的官員外不再接待他人。

  今日起初趙征召見薑淵,大家雖然好奇但並不會感到奇怪,雖然皇帝還在休假中,但沒有哪條規定說明皇帝休假期間不得召見臣子。當寧瑜也被召入宮中的時候,眾人開始感到奇怪,並隱隱有了想法。隨後是趙瑩,這時候,大家明白事情有哪裏不太對勁了。

  於是太原城裏開始暗流湧動起來。大家都想知道新皇大婚之際為何召見各部首官,召見各部首官又所為何事。雖然皇帝對每個人都有所交代,但這本身就說明了很多問題。於是大家決定聚在一起研究研究。

  皇帝於大婚期間召見各部首官,這本身其實就傳遞出了一個信息。皇帝開始動手了。

  當然,他們並沒有預謀什麽陰私之事,隻不過弄明白皇帝的意圖,是每一位合格的臣子應該做的事。這一點就連被大家隱隱排斥的薑淵也很清楚。

  臣子為皇帝做事,如果連皇帝辦某件事的本意都沒弄清楚,那麽這名臣子在做事的時候很有可能事倍功半甚至適得其反。一名搞不清楚皇帝意圖的臣子,不可能能夠坐到部門首官的位子上

  大秦並不缺忠心不二的忠臣。缺的是用起來順手的臣子。

  按照慣例,新皇登基之際,皇帝與大臣們是要度過一個甜蜜的蜜月期的,這個蜜月期可能長達三五年也可能隻有短短的三五個月。不管怎麽講,雙方需要時間來摸索清楚對方的行事風格以及底線。在這期間,皇帝不會隨意針對某位大臣,大臣不會對皇帝的某項政見提出明顯的反對以及。雙方在蜜月期間會十分平和,場麵會一片和諧。

  當蜜月期過後,雙方才會逐漸試探著做一些事兒,大臣摸索清楚皇帝是強硬派還是溫和派,皇帝摸索清楚大臣之間的派係爭端,哪些是能臣幹吏,哪些是寵臣弄臣。客觀地講,曆朝曆代對於能臣幹吏以及寵臣弄臣都是有需要的。寵臣弄臣聽著不好聽,但實際上不論皇帝還是其他大臣都需要這種臣子的存在。他們是皇帝與大臣之間最好的潤滑劑,在皇帝與大臣因為某件事鬧的很僵的時候,他們可以劇中調和。另外,皇帝也是人,說到底是人就需要鼓勵。有弄臣在側,可以給皇帝有一個正向的積極作用。如果滿朝都是魏征,這個皇帝估計什麽事兒都辦不成。

  不管怎麽講,新皇與大臣之間存在一個或長或短的蜜月期,在此期間雙方握手言和休養生息,朝堂之上一片祥和景色,這是不論哪個朝代不論誰登上帝位都必然存在的時期,這個時期也被大家默認為一個潛規則。

  現在好了,趙征登上皇位滴六天,大婚第二天,開始動手了!

  趙征成為了這片大陸上新皇與大臣蜜月期最短的創造者,隻有短短的六天!

  這還是從登基開始算起,而不是從大婚算起。如果從大婚算起,隻有兩天!

  這由不得滿朝大臣不緊張!

  因為俗話說得好,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皇結束蜜月期的時候,就是新皇開始動手洗掉前任執政者印記開始布局自己的政治布局的時候。這種時候不談對錯,不談忠奸,談的是立場!

  立場與新皇政治立場一致的,會在這場政治風暴中留下來得到重任,立場不一致甚至截然相反的,多數會遭到清洗。

  這些無關其他,隻關乎立場!

  前麵就說過,大秦從來不缺忠臣,缺的是聽話的忠臣。

  因此,在這種新舊交替之際清洗掉幾個忠誠、能幹但是不聽話的立場不一致的臣子,也無可厚非。

  畢竟政治,從來沒有唯能力論的說法。政治,說到底看的是立場。

  因此,在趙征連續召見了兩位部堂首官後,太原城內的大臣們敏銳的嗅到了不尋常的氣息。這不是尋常的休假無聊找人聊聊天,而是一場趁著大家放鬆警惕之際單方麵的掀起戰爭的行為。在這場戰爭中,贏家真的通吃一切,輸家一無所有。

  趙征掀起戰爭的時機並不好,他不僅違背了曆朝曆代的潛規則,還在自己也沒有多少把握的時候就開始了。但是這不是他的一時魯莽,而是他不得不這樣做。再有不到兩個月就是他親征河北道的時候了。他必須在出征之前完成他的政治布局。而完成政治布局不是說完成就完成的。這個過程可能會很長。他沒有時間度過溫吞的蜜月期,跟滿朝大臣們相互試探,相互了解,他必須盡快完成。否則,在他出征之後,很容易出現後院起火的情況。

  這次出征對他來說非比尋常。這是他奠定自己皇帝威嚴的戰爭,有了這場戰爭的勝利,他就能名正言順的坐穩皇位,從容布局,這是一份豐厚的政治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