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太原
作者:指缺      更新:2020-11-12 13:55      字數:2233
  第二十四章太原

  方清之靠著長安城皇宮裏的貢品,終於撐過了蕭山,這位大秦帝國的終結者,帝國的儒學宗師,在過了蕭山後便撒手人寰。其留下的一切因果,財富與債務都由他的長子方審繼承了下來。

  …………………………

  盧勇醒過來後,變得沉默寡言,並且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消瘦了下來。很快,便瘦成了骷髏一般。趙征被抱在懷裏,甚至能感覺到盧勇硌人的胸骨。

  這個精氣神十足的老頭就好像風中的燭火一樣,身體愈來愈差,等他們到了太原,盧勇終於病倒了。

  趙征一路上看了許多,經曆了許多,雖然他下定了決心要盡快融入這個世界,卻總感覺跟這個世界隔了一層紗,當盧勇懷抱著他躺倒在太原城門外的時候,他覺得這層紗被這個風燭殘年的老人輕輕地掀起了一角。

  他明白,奪回趙氏的江山,殺上西北,這些是這位老人的企望,卻不是他的初衷,但是不知怎的,他淨不忍心不按照這位老人的企望走下去。

  事實上人就是這麽奇怪。在他對世界的認知與理解還很偏頗的時候,這個人會堅信他看到的聽到的那一丟丟就是這個世界的全貌,並對見識過整個世界的先行者們的話不屑一顧,認為先行者們過時了。等到他對世界的認知不再偏頗,理解逐漸全麵後,他才發現,原來先行者們的話是對的。於是他開始化身先行者,來囑托後來的後輩,然後被嫌棄……

  這是一個輪回,是一個人必將經曆的輪回,且不可重複。所以要好好享受這種輪回。

  趙征不記得是他的哪位“哲學家”老師這麽對他說過來著,但是他現在就可以肯定的反駁這位“哲學家”的話!

  因為趙征很明顯經曆了一次這個輪回,現在又要經曆一次。

  雖然“哲學家”告訴他這個經曆很美妙,但是這個美妙是相對於其唯一性來說的。鑽石之所以珍貴是因為其數量的稀少,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掌握鑽石的人在控製。

  但不管怎麽說,物以稀為貴這句話是沒錯的。當一件事的價值在於唯一性的時候,如果這件事變成了可複製的,那麽這件事也就沒了價值。

  趙征並不想做一件沒有價值的事兒,參與沒有價值的抗爭,然後被鎮壓,然後被同化。

  不想再走一遍這樣的流程,那就隻能從一開始就嚐試著融入其中,和光同塵。

  這一點來到這個世界十五年的趙征做的很努力。

  他在努力的融入這個世界,努力地扮演好一個哈姆雷特的角色,他甚至在腦海裏偷偷地回憶了一遍王子複仇記的劇情,並且努力地模仿著。因為在他的經驗裏,沒有辦法找到一個雷同的經曆,他隻能寄希望於戲劇之中,畢竟有句話說的好——藝術來源於生活。

  我們不能指望一個現代人尤其是一個成熟的現代人不遵從經驗主義做事。

  趙征來太原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太原並沒有他想象之中的神秘後手,也沒有他認為的兵多將廣,更沒有皇室的秘密部隊。他用了十年時間證明這三者都是他的臆想。

  趙征曾經疑惑過,他很小心很小心地,假裝無意間提起過有關為何選擇來太原這個問題。他記得那是一個夏天的午後,他剛跟著盧勇學完有關利用姻親關係來平衡朝堂的課程後,盧勇懶洋洋地歪坐在樹蔭下的石凳上,一頭白發梳理地整整齊齊的。

  趙征維持著端正的坐姿一個上午後,看到盧勇微微閉著眼微笑著,他小心翼翼地鬆了鬆腰板,閑聊間問出了這個問題。

  事實上在這之前他就已經有了答案,隻是要與計劃製定者本人相印證一番的想法。

  果然盧勇依舊一副懶洋洋的樣子,閉著眼回答了他這個問題。

  選擇太原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有二:

  其一是毗鄰關內道。太原所在河東道與長安所在的關內道隔河相望。這樣的地理位置可以為以後重返長安做準備;

  其二則是河東道作為中原腹地,是大秦最精華的所在。不論糧食產量,還是百姓人口,以及富庶程度,都遠超大秦其他府道。

  當然,他們能順利地在太原安頓下來,是離不開大秦曆代皇帝的安排。或許大秦曆代先帝有這個先見之明,他們高瞻遠矚地想到了未來可能會發生眼下這種情況。他們把這個大秦最精華的府道留了出來。

  河東道從來都是直接控製在皇帝手上的,也就是說,河東道的文武官員是可以保證對皇室嫡係的絕對忠誠的一班人馬。

  並且,最讓趙征感到驚奇的是,大秦曆代先帝從未將任何一個能臣幹吏派到河東道。河東道從上到下從文到武,所有的官員無一例外,都是那種不拔尖不墊底的人。扔在大秦數以萬計的官吏之中,屬於不專門關注的話你完全不會知道不會注意的那種。

  也正因為如此,在大秦,隻有很少一部分精明人才會知道河東道是大秦最精華的一個府道。

  而不湊巧的是,盧勇就是這一小撮精明人之中的一個,於猷則是另一個。

  在趙征坐在書房裏下筆如飛的時候,徐州府府尹於猷也在書房裏。不過於猷並不是在寫什麽,而是嚴肅的看著站在對麵的兒子。

  於元早已不是當初那個隻能站在長輩身後默默地看著其他人發言,無人認識的小子了。

  古人都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於元已經過了不惑之年,如今奔著知天命而去的他,隱隱約約之間對天命這回事兒有了幾分明悟,雖不如他的父親,卻也比而立之年的於元要靠近了許多。

  這父子倆正在商議的是前不久剛剛收到的消息。

  來自河東道太原的消息。

  於猷問於元有關河東道出現皇室嫡係這個消息的看法,於元並沒有急著回答。莫名的,他想到了蘇毅。

  十五年前在蒲州城軍帳內,恭王收攏軍權後至今,於元再沒見到過蘇毅。蘇毅就在那天所有人的歡呼聲中消失了。沒人注意到這個格格不入的失意者去了哪裏。於元也沒有注意到。那個時候的他正忙著堆起笑臉迎合恭王殿下。等他反應過來的時候,站在他前麵的蘇毅已經消失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