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村 第六章 血祭
作者:鐵恨      更新:2020-11-12 13:44      字數:2028
  一連三四個月過去,成神祭祀所剩的時日不多,但是燭天就來什麽是成神祭祀都不懂。還自當是想原先八十一位大神離開時,向流沙村外麵的那些樹木磕頭跪拜即可,自然是沒有當成一回事,整日裏受著神民們的供奉,無所事事。

  剛開始的時候,熙泱還會去好好的教訓燭天一頓,但是隨著時間久了,熙泱在神民的解釋之下,漸漸的也就明白了燭天現在的壓力有多大。

  一方麵是已經隕落的八十一位大神帶來的悲傷,原本壓抑的村民,在燭天的影響之下不斷地放大,導致整個流沙村都是一片的死氣沉沉。想想數萬年以來,死死守護流沙村和人間的大神,山體岩石上到處都是他們的英雄事跡,每一個都在燭天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另一方麵是即將踏上同樣命運的燭天,所有的英雄事跡必將在未來,全部在自己的身上重新發生一遍,而燭天還隻是一個孩子,卻要獨自承受那份屬於八十一位大神的重擔,心中的惆悵,不必言語,也是能夠深刻的體味。

  而燭天正是通過自己的方式,宣泄心中的壓抑,釋放內心的恐懼,迎接即將到來的一切。而這一切必然是殘酷的,也是悲傷的。

  那些英雄的事跡很多都是以生命為代價,換取短暫的和平。就拿五百年前的一件事情來說,大神們受到百姓祈禱的願力,義無反顧地趕往剛剛建立的商朝。

  當他們到達的時候,發現竟然是在一個偏僻的邊城小鎮,人們一邊誠懇的祈禱大神的庇佑,一方麵卻又在不斷地宰殺奴隸充饑,血腥與暴力,生存與死亡,同時在這裏上演。

  而最讓大神們無可奈何的事情,居然是那些奴隸甘願獻上自己的生命,換取奴隸主的生存,大神們不知該怎麽辦。

  於是找到奴隸主,問道:“究竟是什麽原因,你們非要如此做,難道是有什麽不得已的苦衷。那些奴隸全部被殺死,拿來當作食物,那無數的土地不是要荒廢,如此絕非長久之計,終有一日,在這裏將無人可供食用,你們不是自取滅亡嗎?”

  奴隸主哭泣道:“並非我們要這樣做,這些奴隸都是我的子民,我又怎麽忍心讓他們去死。但是不知道什麽原因,所有的土地一夜之間全部變成石頭地,連一顆糧食都無法種出來。實屬無奈之際,有人進言,將土地變成石頭的乃是妖怪,要是能夠建立一支百人的祭師,就可以將我們的土地重新變回來。而要建立這樣的祭師,他們就必須每人生吃掉二十個人,才能夠成功。”

  大神們這才知曉怎麽回事,但是奴隸主所說非虛。要想破解妖物作祟,解除法術,建立祭師是百姓唯一的選擇。因為妖物一般都是吞取日月精華才修練而成,他們的法術一般都是以血祭施展,而要想破除法術,隻能運用血祭之法,神力完全就是無濟於事。哪怕是殺死那些妖物,也是無濟於事。

  不過,想要知道事情的真相,前往妖物聚集的山裏,是唯一的辦法。

  經過商議,他們中的四十位大神負責前往白丘,也就是妖物生活的地方。不過妖法與神力都是迎敵的手段,沒有孰優孰劣,全看施展著的修行高低。

  不過,當四十位大神趕到白丘的時候,眼前的一幕卻是觸目驚心。因為很多的妖物,都是被剝了皮、拆了骨、掉了肉,隻剩下一堆堆的碎骨。

  問過妖王原因之後,才知道這裏一半的妖物都是被奴隸主下令圍追堵截,殺死後掏心挖肺,一直追趕到白丘才罷手。這還是妖王犧牲另一半的妖物,血祭陰間神靈,才保下現有的妖族。

  大神們知道事情很是難辦,兩邊都是自己的子民,都是世間萬物,應該被公平對待,但是事情已經發生,除了請出陰間的神靈解除法術,別無他法。而血祭是唯一的辦法。

  看著土地荒廢,滿地的石頭,再看看所剩無幾的妖物,大神們聚在一起商議許久,決定先行化解奴隸主和白丘妖族的恩怨,再以血祭的方式解除法術。

  恩怨調節的很快,雙雙都能夠最大程度的讓步,奴隸主甚至願意拿出三分之一的天地作為補償。但是滿地的石頭卻是眼前的現實。

  而血祭則是需要一百零八人,才能夠實現。

  結局顯而易見,八十一位大神和二十七名奴隸成為了終結事情犧牲者。雖說他們都是大神,但是被砍頭人,再放進沸騰的血水中烹煮,卻是要接受必普通人更加嚴苛的痛苦。

  而這還隻是數萬年流傳下來的其中一個故事,也是現實。但是八十一位大神可以重生,燭天卻是死了就是死了,是永遠的消亡。

  所有的故事都是熙泱所熟知的,但是其中的悲傷除了能夠重生的大神可以那樣解決,遇到燭天也隻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子民,那些無辜的奴隸去當血祭的祭品。

  大神們以身證明神族的無私和對百姓的忠誠,但是這樣的事情要是要是沒有大神們的犧牲,那奴隸主和百姓還是否會相信神的存在?是否會在遇到困難的時候,發出內力最強大的願力,向大神祈禱。

  熙泱看著漫天的繁星,她突然想要與哥哥換一下身份,想讓哥哥前往陰間,而自己去應對即將到來的災難和痛苦。

  不過從蛇右口中得知陰間比人間更加可怕和恐怖的時候,熙泱又開始猶豫了。要說自己比哥哥強那麽一點,也僅僅隻是修練上強出一些,至於其他方麵,兩個人幾乎是不相上下。村民對自己的喜愛,大多還是來自於善於說好話,要是遇到大事的話,相信說再多的好話也是杯水車薪,救得了一時救不了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