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人間日暮七星現 第14章 陳年舊事
作者:陌路涼涼      更新:2020-11-10 23:20      字數:4216
  小山不愧為在長孫府服侍多年的家丁,摸透了長孫老爺的脾氣。晚上長孫府內少有的大開宴席,連下人們也跟著打上了牙祭。

  長孫老爺忍不住喝了幾杯,雖然老夫人在一旁習慣性的嗔怪幾句,但難得的團圓喜氣讓老夫人的心情大好,看著老爺喝的麵色紅潤,也就隨他去了。

  酒宴一直持續到月上中天方才結束,老夫人和二小姐似乎有嘮不完的家常,還要回房繼續嘮嗑。

  長孫無疆也在小山子的攙扶下離開了酒席。此時的他已經是微醺的醉態。腳步略顯飄忽,眼神也開始迷離了。

  “大人,廂房在這邊。”小山子以為長孫大人有點喝多了,連去臥房的路都不認得了。

  哪知長孫老爺卻一甩手,“先去書房待會。”

  小山子哪敢不從,隻好攙扶著老爺走到了書房,把油燈點上。

  “好了,讓我一個人待會,你下去吧。”

  小山子有點猶豫,“老爺,天色已晚,也有點涼了,我還是攙扶您回去休息吧。”

  長孫老爺再一揮手,小山子隻好順從的退下,隨手把書房的門掩上。

  長孫老爺有一個人在書房獨處的習慣,他特意交待下人們不要輕易打擾書房的清淨,連小山子這樣的貼身下人,也隻能在老爺允許的時候,才能進去收拾一下房間。

  支走了小山子,長孫大人在太師椅裏閉目養神了一會兒,頭腦清醒了一些的時候,他端起油燈,就著亮光,從書架的角落裏,摸索出了一個木匣。

  這木匣巴掌大小,古色古香,夾層中填滿香料防潮防蛀,透露出一種莊重之美。打開樸素的蓋子,裏麵隻有一張折的方方正正的信箋。

  信箋的紙張已經發黃,邊角也微微打卷,看起來有不少年頭,長孫無疆用微微顫抖的手指捏住紙張的一角,輕輕把信箋打開,裏麵是幾行筆力遒勁的小字。

  每當長孫老爺心情起伏的時候,他都喜歡拿起這封信讀上幾遍。

  “長孫吾兄,事已至此,無力回天。但求老天垂憐,保我北梁百姓無虞。立儲一事吾雖與兄各不相謀,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懇請吾兄代為國家盡忠。

  玄甲神策,乃吾畢生心血,築北梁之基石,望長孫兄盡量周全,保其根本。此信為證,囑其莫起他念,助你納其忠勇,為社稷所用。”

  記不清多少次,長孫無疆想要舉家歸隱山林,奈何一看到此信,就無法說服自己逃離鄴城。

  信紙上滴落一滴老淚,接著又是一滴,回過神來的長孫大人被嚇得慌忙把信紙放到桌麵上,小心攤開,用衣袖輕輕沾幹,紙上的墨跡卻還是被慢慢的潤開。

  老人的眼睛再次被淚水淹沒,視線漸漸模糊,口中碎碎念著,“但使武威將軍在,何亡北梁一片天……”

  一張黝黑剛毅,不怒自威的臉龐浮現在他麵前。

  當年項勝將軍又一次凱旋而歸,長孫無疆領了皇上的旨意在城外十裏林為將軍洗塵。一番寒暄過後,將軍忽然喝退左右,壓低聲音問長孫大人,

  “大人可曾聽到風聲,皇上前兩天突發風邪?”

  “將軍消息果然靈通,我還沒說,您就已經知道了。將軍,你掌管咱們北梁的三軍將士,隻要負責禦敵國門之外就好,朝堂之事,置身事外,落個清靜豈不更好?”

  “可是皇子們……”

  長孫大人突然揮手示意武威將軍收聲,他又四下查看一番,確認護衛們都已經退到了數步開外,聽不到二人的對話,這才小聲叮囑。

  “現在是非常時期,皇上龍體確實抱恙,可是他並無意指定接班之人。眾皇子們各個摩拳擦掌,虎視眈眈。你我還是靜觀其變才好。”

  “大人此言差矣。”武威將軍雖然想要壓低嗓門,奈何他性子直爽剛烈,第二句話又恢複了洪亮,“皇上龍體關乎社稷安危,北

  梁強敵環伺,危如累卵,如果皇位稍有不穩,隻怕北梁將會墮入萬劫不複之地,你我二人怎可袖手旁觀?”

  這句質問讓長孫大人老臉一紅,他又何嚐不知此事的利害,武威將軍的說法也正是他的擔憂,隻是作為百官之首的長孫大人,如今也進退維穀,於是反問將軍,“那你說我們該如何插手?”

  “勸諫皇上立儲。”

  “皇上年事已高,非常忌諱別人覺得他會命不久矣,因為勸諫立儲一事,他已經下令殺掉了三人。”

  “那你我二人召集百官一起勸諫可否?”

  唉,長孫大人看著將軍那一臉的真誠,心中慨歎,可惜你這疆場上的無敵將軍,卻不知朝堂之內的風雲際會。

  越重的權利,對人心的蠱惑就越難以抵擋,尤其是朝堂上的那張龍椅,你可見多少骨肉相殘,父子相爭,後宮紛擾,外戚為禍,皆因為那一張華麗又危險的椅子。

  當今皇上雖然醉心於聲色犬馬,但對於國家大事卻了然於胸。看似朝堂之事全權推給長孫,東擋西殺也放心甩手項勝。但其實一切皆在他手中牢牢掌控,暗自布下掣肘無人敢做僭越之事。

  甚至這皇儲空缺,也是老皇帝的一手好棋,皇子們既要相互鉗製又都會盡量取悅父皇。老皇上一邊觀察,一邊把權利更加牢靠的掌控在手中。

  不過項勝將軍的擔心並非多慮,皇儲位置遲遲不定,皇子們看父皇龍體欠安,自然會蠢蠢欲動。紛紛私下拉攏朝臣,經營自己的勢力。

  項勝對皇子們的示好非常反感,反而覺得從未私下聯絡自己的大皇子更為傾心。他也毫不掩飾自己對大皇子的欣賞。

  “大皇子一向宅心仁厚,處事公允,也在軍中和朝中都有曆練,長幼尊卑也合乎我們的祖製,不如我們聯手舉薦。”

  此言一出,長孫大人顏色劇變,連忙揮手製止,

  “將軍此言詫異,勸諫皇上立儲尚可托辭關乎社稷,可是如果直接點名大皇子,隻怕是害人害己的落人口實了。以我們的身份,難免背上私通皇子,逼宮犯上的罪名。”

  “而且”長孫猶豫了一下,還是忍不住提醒,“當今亂世,妖佞橫行,世道險惡,以大皇子的宅心仁厚,豈能護咱們北梁周全?”

  “有你我二人在,定能周全。”

  “大皇子嫡母出身南郡,將軍此番剛剛與南郡交兵……”

  “長孫大人,你我再瞻前顧後,隻怕貽誤了大事……”

  文臣武將,思路終究有別,兩人雖無二心,但終是難於達成一致。

  三日後,朝堂設宴,老皇帝親自褒獎將軍得勝歸來。長孫大人萬萬沒想到,自己苦心勸阻,但武威將軍還是忍不住當著百官勸諫立儲之事。

  當他口中說出大皇子時,皇上和眾位皇子們麵色皆是陰晴不定。長孫大人不由得替項勝將軍捏了一把汗。

  老皇帝知道,項勝是國家的圍牆,並未降罪,但直到自己駕鶴,北梁也沒有立下一個皇儲。

  一切果如將軍擔心,一切也如長孫料定。皇長子為人忠厚,頗受百官百姓擁戴,但卻因其嫡母是南郡夫人而被忌憚。

  其他皇子們各懷鬼胎,尤以八皇子最為狡黠,早就暗中布局,拉攏朝中重臣,許以重諾,對不站隊的異己私下派殺手暗殺。唯獨忌憚文臣中的長孫威望太高,且態度並不明朗。武將中的項勝,手握重兵,不能輕易剪除。

  眼看老皇帝日薄西山,皇長子還嚴苛父皇教誨,老老實實的在殿前輔政,而八皇子卻已經調派人手,戒嚴後宮,隻有自己才可以見到老皇上。

  時逢西羌犯境,八皇子假借老皇上之名,把武威將軍支往前線,長孫大人雖然心知肚明,卻並未加以阻止,心想或許武威將軍不參與即將到來的朝堂之變,是個更好的結果。

  接下來形勢急轉直下。老皇上病死,遺詔

  八皇子登基大寶。接著皇長子暴斃,其他幾位皇子也或遷或貶,鄴城之內的震動曆時半年之久才逐漸平息。

  新君的第一場慶典剛好趕在重陽佳節,朝宴之後,長孫無疆被新皇帝單獨留下問話。

  “長孫大人,當年盛傳武威將軍私下與大皇子勾結,意圖逼宮奪位,此事你怎麽看?”

  長孫無疆對這個問題早有準備,從容答道,“將軍隻是疆場上的將軍,朝堂卻是皇上的朝堂。北梁有上天庇佑,王位自然是賢能者居之,皇上登基大寶,就是我北梁之幸,也是天命所歸,豈是旁人可以左右的。”

  “嗯。”這一番話拍的新皇上十分舒服,隻是他卻並未表態,長孫大人隻看到他麵前垂著的冕簾微微晃動。

  冕簾不僅彰顯著皇帝的威嚴,更是讓簾後的眼睛可以隨時監視麵前的臣子,而臣子們卻不能輕易看到天子的神情。

  君臣二人就這麽尷尬的沉默了一會兒,皇上才說了一句有點莫名奇妙的話,“重陽到了,也該讓將軍和家人們在一起了。”

  皇上仿佛未卜先知,重陽一過,西羌就退兵了。項勝雖然對朝中的情況頗為不滿,但已經如此,也就隻能順其自然了,隻是據傳將軍在一次酒宴上,指著長孫大人的鼻子破口大罵,說是長孫大人不該隻顧自保,而眼睜睜的看著北梁就這麽被葬送掉。

  新皇上等的就是這個機會,隨即命長孫大人帶著親軍包圍了將軍府。

  長孫大人苦苦相勸,以武威將軍為國家出生入死的戰功,向皇帝認個錯,說是酒後胡言亂語,自己好向皇帝求情開恩赦免。哪知將軍尚未說話,一旁的親軍統領突然大聲嗬斥,皇上口諭,項勝居功自傲,目無聖上,私通南郡,意圖謀反,數條重罪,誅滅九族。

  這讓長孫大人目瞪口呆,原以為新皇上心思周密,隻是殺一下項勝的威風,萬萬沒有想到他竟然真的會自毀長城。對著統領大喝一聲,“統領不可,北梁還要依仗武威將軍禦敵國門,我這就去求皇上再議此事。”

  閱人無數的長孫大人到底是犯了此生中的最大的錯誤,看錯一人,毀滅一國。他隻想到亂世不可以仁義之君成為別人刀俎下的魚肉。但過於卑鄙無良之人隻會招致天威震怒。

  奪權時或許小人可以得誌,但治國時小人必會亡國。

  八皇子其實是自己勾結西羌犯境,借以支走支持大皇子的項勝,繼而弑父奪權,竊取了北梁的天下。更是心胸狹窄,必將致項勝於死地,還在眾臣麵前誇讚長孫大人揭露項勝有功,賞賜銀錢無數。

  皇帝是不能犯錯的,因為他是天命所歸。因此,殺害武威將軍、自掘墳墓的所有的罪責都落到了長孫大人頭上。

  長孫大人心灰意冷,執意辭官告老,但因為這一封將軍臨死前留下的這一封遺書,讓他不能懈怠,私下裏苦心經營,處處為北梁國運費盡心神。

  尤其是武威將軍一手訓練的北梁支柱,玄甲神策軍雖有諸多不滿,但依舊遵照將軍的遺誌,保家衛國。

  “天命所歸”的八皇子終究是北梁的宿命,他不僅誅盡異己,趕盡殺絕,還出爾反爾,利誘西羌的許諾又事後反悔。

  殺了南郡的大皇子,騙了西羌的西邪王,終為自己招致了五馬分屍,傳首九邊的下場。

  雖然北梁國破家亡,但靠著長孫大人的多方周全,百姓尚可艱難苟活。

  如今,斯人已逝,故國已亡。雖然獨木難支,可憐長孫大人覺得愧對武威將軍,愧對北梁百姓,依舊苦苦支撐。雖然耳邊傳來“但使武威將軍在,不亡北梁一片天……”的悲歌,也知道百姓背後還有另外兩句,“可憐北梁百姓家,盡喪長孫煙柳花。”

  想起被罵煙柳花的兩個寶貝女兒,老人心中更是委屈。項勝雖然死的悲壯,但萬民稱頌,流芳千古。自己雖然苟活,可是卻注定勞苦一生,還要遺臭萬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