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9章 出版社重點關注!
作者:愛要長久.      更新:2022-04-05 00:14      字數:4261
  (不要訂閱,稍後更新)

  隨著《風起嶺南》第二章正式上傳至“起航”BBS論壇,很快在經過幕後管理員的一番操作之後,論壇最為顯眼的帖子內就出現在了最頂部的位置,而且其帖子的標題也出現了關於《風起嶺南》第二章這樣的字樣。

  如此一來,不少人紛紛湧入帖子內,一邊討論第二章的內容,一邊猜測這位作者到底是誰。

  畢竟能夠讓幕後管理者如此慎重對待的人顯然身份不一般。

  這一刻,不少人紛紛把目光投向了此前所猜測的那位大作家身上。

  他們希望賀雲能夠主動站出來承認,這就是“我賀雲的新作”。

  然而,賀雲一直保持著沉默,隻用小號偶爾和大家聊兩句,跟個透明人沒什麽兩樣。

  久而久之,大家也習慣了,紛紛把注意力都放到了第二章的內容上。

  連帶著論壇上其她幾部連載的小說也備受關注,不少作家見此,也立馬城內會每天或是每隔一天更新一章。

  別看這更新速度放在後世跟蝸牛似的,跟那些觸手怪更是沒法比,但放在當下,那已經算是非常“良心”的作家了,其創作速度堪比一流的創作速度。

  也正是因為如此,不少新人作家都對自己的作品越來越重視,覺得自己或許應該認真對待自己的作品,爭取將其寫得更好,以讓讀者更加關注自己的作品。

  如此一來,這論壇的熱度就更加火爆了起來。

  一時間,整個網絡上就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不少人上網居然都不是奔著玩遊戲去的,或是查找資料去的,而是奔著去論壇找別人談天說地去的。

  更讓人為之矚目的是,他們去的還是同一個BBS論壇。

  (以下重複)

  交完錢,報完道之後,賀雲交代了自己六妹幾句,便回到了辦公室。

  明天就要正式上課了,他需要準備一下上課的事,按照課程表,他每周需要上十一節語文課,平均一天差不多上兩節課。

  哦!對了!順便提一句,這個時候可沒有雙休說法,都是單休,隻有到了九十年代後期,國家才正式實行雙休製度。

  所以,賀雲一周需要上六天課,也就是每天差不多要上兩節課。

  這個工作量,說實話,賀雲覺得還是比較輕鬆的,相比其他老師,可以說工作量至少減少了一半。

  教科書今天已經送過來了,但下午才能領,賀雲看了看牆上的掛鍾,見隻有十點半,便準備先去趙校長那邊看看。

  隻是,他剛出辦公室門,後勤部的焦主任就通知,老師們提前去領書。

  所以,賀雲便先去了後勤處領了一本人教版的語文書。

  這是一本全日製十年製人教版語文書,賀雲翻了一下,雖然有部分課文有些印象,但大部分都不怎麽熟悉。

  畢竟賀雲是90後,那時候所使用的是90年代教材。

  而這個時候,使用的則是賀雲手中這一本1978年出版,後經過兩次改版,也就是在1981年改版的全日製十年製人教版語文書。

  什麽是全日製十年製了?

  其實這是70後80後所處時代的一種學製。

  大部分90後可能都不熟悉。

  所謂十年製,就是小學五年,初中三年,以及高中兩年。

  當然,其實現在還有一個五四製,就是小學五年,初中四年。

  沒錯,這個學製初中需要讀四年,分別稱之為初一初二初三初四,也有叫小初一初二初三的。

  而與之相對應的則是六三製,也就是小學六年,初中三年。

  這也是大多數90後所讀的學製。

  至於九年義務教製度,這都是90年代中後期的製度了,此刻暫且不提。

  如今,國家雖然鼓勵五四製,但因為種種原因,全國大部分地區因為師資力量不足,仍舊以六三製居多,而三水鄉自然也實行的是六三製。

  到了往後幾年,三水鄉因為師資力量增加了不少,上麵決定將學製改了,改成了五四製,可沒兩年,又改了回來,直到90年代中後期,最終因為九年義務教育定為了六三製度。

  中午,賀雲在食堂吃了飯,下午則睡了一會,與其他老師一起開始備課。

  因為沒有什麽經驗,賀雲隻得去請教其他老師。

  好在,賀雲畢竟是重生者,沒吃過豬肉,卻也見過豬跑,很快他就上手了。

  備了一下午課之後,賀雲渾身都腰酸背痛起來。

  而就在他伸了個懶腰準備起身時,趙校長再次走了過來,通知待會還需要開個會。

  沒辦法,賀雲隻能繼續留在辦公室等著。

  開完會,已經是下午五點半了,賀雲在食堂吃了晚飯,這才騎上二八大杠回了家。

  第二天,賀雲開始正式給學生們上課。

  第一節課,賀雲自然有些緊張,但教完第一節課之後,他全身冒汗的同時,也不禁覺得這教初中語文好像也挺簡單的。

  也就是讓學生們先朗讀一下課文,然後再逐段逐段給學生們分析,一節課最後,再布置一點家庭作業,比如抄寫其中一段課文或者背誦全文,就OK了。

  ..........

  就這樣,一個星期很快就過去了,賀雲也漸漸適應了給學生們上課的生活。

  直到這天,門衛室老大爺讓賀雲幫忙運送幾摞報紙與幾本雜誌到後勤處,他偶然間的一撇,腦海之中瞬間靈光乍現,突然有了一個賺錢的好想法!

  賀雲翻了翻手中的湘省日報以及幾本雜誌。

  湘省日報倒沒什麽,不外乎一些省內新聞與國家最新政策解讀,還有一些轉載於人民日報上的文章。

  可那幾本雜誌,卻是令他眼前一亮。

  對於八十年代的雜誌,賀雲了解很少,但在他記憶之中,好像諸如故事會、讀者、萌芽之類的應該是主流雜誌。

  事實上,賀雲猜的不錯,隻不過現在的讀者並不叫讀者,而叫讀者文摘,後來因為與米國版權問題,不得不在90年代才改的。

  而他手中的這兩本,一本是今年一月創刊的知音,一本則是萌芽。

  不過,這都是上月的期刊了。

  估計是上麵看完了,發到下麵鄉鎮學校的。

  “焦主任!這本雜誌我想借閱兩天,沒問題吧!”

  “哈哈哈!沒問題!小賀!我們這些老家夥看報紙就行了,這雜誌啥的,也就是是你們年輕人喜歡,我們這些老家夥根本不愛看那些花裏胡哨的東西!”

  “呃……焦主任!您忙您忙,我待會還有課!就先走了!”

  賀雲尷尬的笑了笑,拿上那本知音雜誌便離開了。

  接下來幾天,賀雲通過各種途徑,總算把如今的主流雜誌都給弄清楚了。

  比如後世比較出名的《大眾電影》雜誌,這是電影圈子之中極為權威的一本雜誌,還有《今古傳奇》、《武林》雜誌,這兩本雜誌在當下也極為出名,是專門刊登武俠類故事的,而像《故事會》《讀者文摘》,這是偏向於小說類型的雜誌,《萌芽》則是偏向於情感故事,《奧秘》雜誌則是科普類雜誌,《新體育》則是體育類雜誌。

  其中讓賀雲最感興趣的則是《故事會》與《今古傳奇》還有《武林》這三本。

  沒錯!

  賀雲就是想通過投稿這三本雜誌來賺取稿費。

  《故事會》不用說,賀雲是最熟悉的,畢竟誰讓他小時候就經常看了。

  其中的許多小笑話與各種離奇古怪的故事讓他印象尤為深刻。

  至於後兩本雜誌,《今古傳奇》與《武林》,賀雲打算向這兩本雜誌投稿中長篇類小說。

  賀雲這樣計劃自然不是隨意的,他前世可是看過不下幾萬本網絡小說,玄幻、武俠、仙俠,各種套路都看過。

  甚至他還在某點上執拗了十年之久,書撲街了十多本,賺的稿費卻才兩萬五。

  也正是因為如此,錢雖然隻賺了一丁點,可文筆卻沒得說。

  至少能達到了七十五分,而滿分則是一百分。

  當然,賀雲其實也擔心另外一件事。

  那就是現在的文風與後世文風不一樣,網絡小說雖然在後世受歡迎,可現在是什麽時候,80年代。

  80年代國內可不流行這些!

  思量了許久,賀雲決定把小說題材放到奇幻武俠之上。

  準確的說是類似於黃易武俠之上。

  畢竟現在金庸的武俠風已經刮向了大陸。

  而前幾年上映的少林寺更是將武俠風吹了起來。

  至於文學方麵,也受到了很大影響,以金庸為代表的通俗文學開始逐漸興起。

  盡管這個時候金庸小說盜版橫行,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對金庸老爺子的小說起到了很好的宣傳作用。

  尤其是82版,也就是由翁美玲主演的那一部射雕英雄傳引入內地播出之後,將武俠電視劇推向了巔峰寶座。

  因而,賀雲這時候投稿奇幻武俠,雖然看似有些超前,但其實還是很符合現在的大眾口味的。

  更何況,賀雲原本就準備將自己這本奇幻武俠的背景設定為金庸各部小說的背景。

  說白了,就是後世網絡小說的同人諸天文。

  簡單來說,就是將金庸的各部小說糅合在一塊,以主角穿越為主線,各種yy的故事。

  隻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他動筆寫稿時,卻發現自己這個“文抄公”好像不好當。

  原因很簡單!

  現在可沒有電腦,寫小說隻能靠手寫,這對於用慣了電腦打字的賀雲,簡直就是一種折磨。

  沒辦法,賀雲隻能在晚上的時候,點著煤油燈,花三到五個小時,寫寫停停,寫了一周,刪了又寫,寫了又改,這才湊了第一卷,一共五萬字。

  在劇情上,他原本的計劃是逐步將劇情展開,可寫到一半,他卻改了。

  因為他覺得現在寫小說寫字太慢了,如果劇情展開過慢,無法吸引人眼球,不緊張、不熱血、不刺激,就無法得到編輯的注意,自然就無法通過審稿。

  所以,他在第一卷加快了劇情,直到第一卷結束時,設置了一個大大懸念。

  這樣一來,效果就完全不同了。

  “該起個什麽名字了?還有筆名!”

  “對了!既然現在金庸這麽火,比如取個金庸新吧!”

  “哈哈哈……這樣一來,後麵再加個著字,豈不就變成了……嗬嗬……!”

  賀雲想想都覺得……!

  好吧!

  最終,他還是選擇放棄這個“投機取巧”的辦法。

  雖然他前世也聽說過某些不知名作者弄過這類騷操作,可終究還是上不得台麵。

  再說,雜誌連載畢竟不同於出版書籍,蹭這種熱度投機取巧,似乎反倒可能弄巧成拙,萬一今古傳奇的編輯不喜歡這種怎麽辦?與其鋌而走險,不如穩妥點,先試試水。

  原因很簡單!

  現在可沒有電腦,寫小說隻能靠手寫,這對於用慣了電腦打字的賀雲,簡直就是一種折磨。

  沒辦法,賀雲隻能在晚上的時候,點著煤油燈,花三到五個小時,寫寫停停,寫了一周,刪了又寫,寫了又改,這才湊了第一卷,一共五萬字。

  在劇情上,他原本的計劃是逐步將劇情展開,可寫到一半,他卻改了。

  因為他覺得現在寫小說寫字太慢了,如果劇情展開過慢,無法吸引人眼球,不緊張、不熱血、不刺激,就無法得到編輯的注意,自然就無法通過審稿。

  所以,他在第一卷加快了劇情,直到第一卷結束時,設置了一個大大懸念。

  這樣一來,效果就完全不同了。

  “該起個什麽名字了?還有筆名!”

  “對了!既然現在金庸這麽火,比如取個金庸新吧!”

  “哈哈哈……這樣一來,後麵再加個著字,豈不就變成了……嗬嗬……!”

  賀雲想想都覺得……!

  好吧!

  最終,他還是選擇放棄這個“投機取巧”的辦法。

  雖然他前世也聽說過某些不知名作者弄過這類騷操作,可終究還是上不得台麵。

  再說,雜誌連載畢竟不同於出版書籍,蹭這種熱度投機取巧,似乎反倒可能弄巧成拙,萬一今古傳奇的編輯不喜歡這種怎麽辦?與其鋌而走險,不如穩妥點,先試試水。

  再說,雜誌連載畢竟不同於出版書籍,蹭這種熱度投機取巧,似乎反倒可能弄巧成拙,萬一今古傳奇的編輯不喜歡這種怎麽辦?與其鋌而走險,不如穩妥點,先試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