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劇本裏的“忽悠大王”!
作者:愛要長久.      更新:2021-05-21 23:50      字數:2367
  鄭小龍不愧是鄭小龍,他一出手就知有沒有,眼光“毒辣”不說,這編劇水平也是杠杠的。

  這不,他很快就發現了賀雲話中的破綻。

  這會,就見他拿著劇本,翻到了其中一頁,而後,他指著其中一段話對賀雲說道:“賀雲同誌,就是這裏,按照你剛才所說的,劇本要寫的盡量貼近生活化,可這裏你所寫的情節,是不是違背了你剛剛所說的那個原則呀?”

  鄭小龍此話一出,大家也紛紛看向了劇本,他們在看完鄭小龍所指的那段話後,立即就把質疑的目光投向了賀雲。

  而此時此刻,麵對眾人的質疑,賀雲卻端坐在那,依舊顯得不慌不忙。

  對於他自己所寫的這個劇本《湖山情》,沒有人比他更為了解了。

  鄭小龍所質疑的地方,他當然知道。

  事實上,他是故意這麽寫的。

  其實這段情節在原著當中是沒有的,而是他在寫這個劇本之時,臨時起意給加入進去的。

  目的就一個,豐富楊大呆這個配角的形象。

  按照原著當中所寫,楊大呆從小就生活在三洲壩村,與男主角許飛從小一起長大,算是他的鐵杆發小。

  可人心是複雜的,楊大呆渴望大城市的生活,原著中,他為了自己能夠賺大錢,去了特區之後,就被外麵的花花世界蒙蔽了雙眼,從此走上了另外一條路。

  至於這其中是如何蒙蔽雙眼的,原著之中隻是通過他人之口,提了一句“威逼利誘,巧立名目”,就一筆給帶過了。

  可在劇本《湖山情》之中,賀雲卻花了不小的篇幅來詳細描述這事。

  具體賀雲是這麽寫的,楊大呆跟隨村民來到特區後,一開始是加入到了“工地大軍”之中,通過自己的雙手來獲取報酬。

  但後來,楊大呆卻嫌棄活累,來錢慢,再加上在特區遇到了一位所謂的賺錢大師,所以,他不顧同鄉的勸說,跟隨那位所謂的大師輾轉於特區乃至羊城各地,他們以“評獎”為幌子,欺騙當地許多企業寄來評獎費用、獎杯、證書工本費,最終從中謀利。

  當然,這種欺騙手段需要做到以假亂真,否則很難獲得企業信任,為此,他們找了許多刻假公章的人,然後又製作了許多假的評獎資料,把自己包裝成所謂的華夏總工會企業評獎委員會。

  雖然這個所謂的委員會隻有三兩人人,可他們卻以此手段獲得了數萬塊錢。

  直到他們被公安機關抓獲,這樣的騙局才被終止。

  賀雲之所以設計這麽一個橋段,當然不是隨意加的,而是他想以此事來說明楊大呆其實並不呆,相反,他不但不呆,反而十分聰明。

  隻可惜他並沒有把他的這份聰明用到正途上,在金錢的世界當中,他逐漸迷失了自己的雙眼,可惜也可歎,更可恨。

  “咳咳……其實楊大呆的這個故事,是真實存在的,我隻是稍稍改編了一下而已,大家或許去過特區,也許更聽說過,特區的經濟雖然高速發展,但騙子與皮包公司也多如牛毛,而這些人,有很多也都是或被騙,或被金錢迷失了自我。”

  說到這,賀雲故意停頓了一下,他喝了口茶,掃視了眾人一眼,見大家此刻正若有所思,不由得笑了笑,繼續說道。

  “我之所以設計這麽一個橋段,就是想借此來警醒電視機前的觀眾,錢雖好,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走歪門邪道得來的不義之財,注定是無法長遠的。”

  “賀雲同誌說得好!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個橋段雖然聽上去有些離奇,與現實不符,可仔細一想,卻又處處在理,暗含警醒之意,我認為這個橋段應該要保留!”

  第一個開口的不是別人,正是魯小威魯主任。

  而他的話很快就得到了不少在場老同誌的認可。

  雖然他們的思想有些僵化,但出發點卻是好的,尤其是賀雲所說的“警醒”之意,讓他們也不得不承認,隨著改革開放,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的思想也在迅速轉變,“金錢至上”已經開始逐漸成為大家崇尚的至理名言,這在他們看來,是萬萬不可取的,必須要值得警惕。

  “我讚同魯主任的看法,咱們的電視劇可不能隻單單追求收視率,還必須得向觀眾傳遞正確的價值觀,這個橋段設計的相當不錯,看似離奇,可我在報紙上倒也看過類似的報道,確實如這位小同誌所說。”

  “老林這麽一說,我倒真還想起來了,記得去年人民日報就有報道過,據說有一個姓宋的人,聯合了十多個人辦了個皮包公司,騙了當地許多企業的錢,其中還有一家國企也被騙了。”

  “對對對……我也記得有這篇報道……”

  “看來小賀同誌應該是以這個事件改編的。”

  “應該是啦,這類事情確實值得警惕,我完全讚同這個橋段的設計。”

  …………

  老同誌們的態度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轉彎,這讓鄭小龍等在場的年紀人都覺得很不可思議。

  他們紛紛看向了賀雲,卻見此時的賀雲一臉微笑,顯得風輕雲淡。

  好吧,事實上,這個橋段是某點一位姓“王”的老司機給他的啟發。

  當然,話有說回來了,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期,特區確實有不少從事歪門邪道騙錢的人或是皮包公司。

  尤其是隨著華夏與英國關於香江的談判被提上日程,香江與祖國的聯係越來越頻繁,這種事情也越來越多。

  好在,不久之後,特區那邊就重拳出擊,狠狠打擊了這些人,這才使得這類事件逐漸減少。

  不過那都是後話了,說回此時。

  賀雲的一席話,不僅說得鄭小龍等年輕人都啞口無言,就連那些老同誌也是心服口服。

  而在接下來的時間內,眾人並未再給賀雲的劇本“挑刺”,而是開始商議具體拍攝等問題來。

  而商議到最後,鄭小龍這位主策劃突然看向賀雲,問道:“賀雲同誌,關於演員的選擇,你有什麽想法嗎?”

  “呃……這個……鄭主任,我隻是一名作家,對於當下的演員情況,我並不怎麽了解,所以還請見諒,不過,對於拍攝的選址問題,我倒是有些想法。”

  “哦……請說!”鄭小龍一聽賀雲這話,當即便道。

  “大家可能不知道,其實我的這部作品《湖山情》,是以我的家鄉三水鄉以及梅山縣一個小山村為原型,所以……”

  “賀雲同誌,你的意思是說把拍攝的地點選在你的家鄉?”

  這時候,魯小威看了過來,他用奇怪的眼神看向了賀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