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技術專家
作者:輕風千裏      更新:2020-12-11 20:32      字數:2268
  兩兄弟皆是中等身高,臉型相似,隻是哥哥體格削瘦一些,兩人皆是神采奕奕。

  宋應星道:“郭大人,你帶來的海外水稻種子,收成翻了一倍,造福全天下百姓啊!

  上午在南京城外,他和哥哥親眼目睹水稻豐收,現在都還處在興奮中。

  郭文東道:“以後,天下隻要沒有戰爭,百姓安安穩穩種莊稼,就不會餓肚子了。可惜的是,建奴欲奪取整個天下,隻有消滅建奴,天下才能安定。來來來,兩位先生,晚生給你接風洗塵。”

  遊擊將軍府內,有間不算大的屋子,既是平常郭文東和要員吃飯之處,亦可接待客人。

  郭文東帶著兩人入內,宋應星、宋應升從馬背上取下行李,跟隨他走入,有士兵把兩人坐騎牽入馬棚。

  進入接待室,侍從兵奉上茶水,三人就坐。

  郭文東對宋應星道:“宋先生,晚生聽說過《天工開物》一書,涉及技術甚廣,內容甚多,隻恨無緣一見。先生著作出此書,想必傾注了不少心血。”

  宋應星感慨道:“是啊!著作《天工開物》,耗費了我數年心血,以至連仕途也耽誤了,我現已將書帶來。”

  隨即,他從行禮袋中取出三本書,遞給郭文東。

  郭文東接過,封麵正是“天工開物”四個大字,還有“上卷”兩個小字,另外兩本是中卷和下卷,共十八篇內容。

  再將書翻開,裏麵不僅有詳細的技術講解,並且附有插圖解釋,描繪了多項生產技術和工具的名稱、形狀、工序。

  對於現代來說,這些技術早已過時,對於這個時代來說,那是極為難得。看著書本內容,郭文東很快被吸引住了,要將三卷都簡單翻閱一遍。

  十八篇分別為:

  乃粒:關於糧食作物的栽培技術

  乃服:衣服原料的來源和加工方法

  彰施:植物染料的染色方法

  粹精:穀物的加工過程

  作鹹:介紹鹽的生產方法

  甘嗜:種植甘蔗及製糖、養蜂的方法[13]

  陶埏:磚、瓦、陶瓷的製作

  冶鑄:金屬物件的鑄造

  舟車:船舶、車輛的結構、製作和用途

  錘鍛:用錘鍛方法製作鐵器和銅器

  燔石:石灰、煤炭等非金屬礦的生產技術

  膏液:植物油脂的提取方法

  殺青:造紙的方法

  五金:金屬的開采和冶煉

  佳兵:兵器的製造方法

  丹青:墨和顏料的製作

  麹蘖:做酒的方法

  珠玉:珠寶玉石的來源

  比如在《乃粒》篇對農業的講述中,指出水稻育秧後三十天即拔起插秧,一畝秧田的秧苗可插秧二十五畝;又注明旱稻食水三鬥,晚稻食水五鬥,失水即枯。

  比如在養蠶方麵,有講述培育雜交家蠶的方法:將黃繭蠶與白繭蠶雜交,培育出褐繭蠶;將“早雄”和“晚雌”雜交,培育出“嘉種”。

  郭文東最為關心的,還是跟軍事有關的技術。

  比如在冶煉技術方麵,講述有:如“凡焊鐵之法,西洋諸國別有奇藥。中華小焊用白銅末,大焊則竭力揮錘而強合之,曆歲之久終不可堅。故大炮西番有鍛成者,中華惟恃冶鑄也”。

  還又注有活塞式鼓風技術,較歐洲皮囊式鼓風設備更為先進。響銅合金、響器成型、鐵錨鍛造、鋼針拉製以及“生鐵淋口”等特殊化學熱處理工藝和金屬複合材料技術,亦為最早期的明確記載。在現代,這些基本原理仍然適用。

  改善當前的冶煉技術,可製造出更高質量、性能的熱兵器。

  郭文東在翻閱著,兩人在靜靜地等待著。

  看著郭文東歡喜又愛不釋手的模樣,有人欣賞自身的研究成果,宋應星為之欣慰。在以前,這些技術不受重視,受到朝廷冷遇,讓宋應星十分失望。

  郭文東重視技術,讓自身所學有用武之地,再加上他保家衛國的決心,是促使原本對朝廷失望透頂的宋應星前來南京的兩大因素。

  全部簡略性翻閱完畢後,郭文東將書本放在桌麵上。

  宋應星道:“我著作出此書,於崇禎十年刊印,隻可惜工部不重視,許多技術尚未推廣。”

  郭文東心想,大明內憂外患,財政枯竭,忙於應付,統治者根本無暇無極,又或者是未重視起來。

  他歎息道:“如此曠世奇書,竟不受重視,乃是大損失。”

  又再說道:‘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便是先進生產力。”

  生產力?這個詞兩人聞所未聞。

  郭文東解釋道:“所謂生產力,是人改造世界的能力。比如用更先進種植之法,讓糧食產量更高,這是技術促進生產力提高的辦法;比如用先進的技術,製作出車、船,讓出行更便利、物資流通更順暢,這同樣是技術促進生產力。”

  兩人都是很懂技術的人,稍加提示,當場就懂了,這個詞實在是精辟。

  郭文東再說道:“先生傾盡心血研究,著作此書,不能就此埋沒。我在信中跟先生所說,來南京總管兵器製作,既讓先生的‘五金’、‘佳兵’和‘冶鑄’這三篇所著的技術推廣,讓先生所需有用武之地,又為軍隊製造出更先進之兵器,一舉兩得。至於官階,仍是正五品。先生製作出先進火器,讓京營戰勝建奴,便是大功勞,我定會奏請朝廷,表彰先生功績,論功升職。”

  到了晚年,總算有人賞識自己,宋應星覺得雖然遲了一些,總算不會留下太大遺憾。

  他站起身來,激動道:“將軍放心,我定會竭盡全力!”

  隨即,宋應星向郭文東深深的作揖,他由衷感激這個賞識他的年輕人。

  他又再指了一下宋應升,說道:“將軍,我兄長雖然造詣稍差,亦可協助打理兵器作坊。”

  郭文東點頭道:“我會奏請朝廷,任命先生為總管,正五品;大先生為副總管,正七品。”

  原本南京就有朝廷的兵工廠,郭文東是要新設立一處兵工廠由他來掌管,負責供應神機營武器裝備,隻要馬士英答應就沒問題,以朝廷的名義運作。

  宋應升向郭文東作揖謝過。

  隨即,宋應星主動說道:“將軍,自生火銃乃是畢懋康發明。我所學甚廣,若僅以火器技術而論,我不如畢懋康。但隻要給我時間,定能研究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