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如何對付八旗兵
作者:輕風千裏      更新:2020-12-09 11:47      字數:2412
  “能從軍殺敵,乃玄著心願,願聽候大人差遣!”

  隨後,閻應元被叫了出來,郭文東還派人通知陳子龍、劉吉方,立即趕來府中。

  “玄著,你精通武藝,知兵法,何不演示一番!”

  有了遊擊將軍這個身份,郭府中的護衛,皆配備了佩刀,府中也存放有多種兵器,弓箭自然在其中。

  兩人從正堂出到庭院,閻應元來了。

  “玄著,這位是原江陰典吏,閻皕亨;皕亨,這位乃張玄著,精通武藝韜略。”

  張煌言看著閻應元,說道:“聽聞今年二月,海盜顧三麻子侵犯江陰,閻皕亨率眾迎敵,在江邊向江中船隻連射三箭,每箭皆有海盜倒下,閻大人箭術神通,玄著佩服。”

  郭文東提議道:“你們兩人皆箭術不凡,不如比試一番。”

  兩人欣然答應。

  郭文東命護衛取來兩把弓,再放好箭靶。

  閻應元接過弓,用力拉著弓把和弓弦,弓臂很快就被拉得大幅度彎曲。

  “這把弓太弱,換一把好的。”

  閻應元臂力強,對於硬度不夠的弓,用得很沒意思。

  郭文東讓人把硬度最大的弓取來。

  閻應元拉了拉,總算滿意了。

  他接過一支箭,用力一拉,弓開如滿月,“嗖”的一聲,箭去似流星。

  箭頭不僅命中把心,還直接將箭靶穿透,箭支有一半穿過把心。

  “閻大人箭術不凡,力道更是奇大無比。”

  張煌言誇讚著,他自問箭法不錯,但要論到臂力,自愧不如。

  他拉弓搭箭,“嗖”的一聲,同樣準確射中靶心。

  在他眼中,這樣的箭術還算不上高超。

  “若能在馬背上,馬匹奔跑中射中目標,這才是真正的好箭法,八旗騎兵、蒙古騎兵皆擅長騎射,讓大明軍隊吃盡苦頭。”

  張煌言雖沒有從軍,但自小愛研究和討論兵法之道,對清兵和明兵各種戰法、武器裝備、兵員來源和訓練等等,皆有深入研究。

  郭文東說道:“我組建神機營,就是要對付滿清騎兵!”

  沒多久,陳子龍和劉吉方相繼趕到。

  郭府正堂,這裏屋門關上,屋內有郭文東、閻應元、劉吉方、張煌言、陳子龍五人。

  郭文東坐在中正上方座位,四人各分坐兩邊,都看向郭文東,等著他的發話。

  “諸位認為,該如何對付滿清騎兵?如何收複失地?”

  八旗騎兵難對付,在大明軍隊係統中是眾所周知。

  張煌言道:“大人,除非我們也發展騎兵,操練得比清軍騎兵更精銳,並且需要知兵事的人為統帥。如今大明隻剩下半壁江山,沒有好的養馬之地,根本不可能做到。”

  陳子龍急切道:“大人曾說過,已找到對付之法,究竟是何辦法?還望大人告之。”

  自從上次郭文東跟他說有辦法後,他就心癢難耐,恨不得馬上知曉。

  郭文東已經有了辦法?其餘三人同樣等待著他說出答案。

  隻聽郭文東開口道:“自生火銃!”

  對於閻應元、劉吉方來說,還是首次聽說過。

  陳子龍似乎想起了什麽。

  張煌言愛讀兵書,對當今已發明的各種武器有所了解,他首先說道:“大人,聽說在崇禎八年,前戶部右侍郎畢懋康大人著作的《軍器圖說》,載有‘自生火銃’,隻可惜這書不知在何處,無緣得以閱覽。”

  “對了,‘自生火銃’便是出自《軍器圖說》。”

  陳子龍也想起來了。

  劉吉方問道:“自生火銃,跟現有鳥銃、三眼銃相比,有何區別?”

  張煌言道:“我隻是聽說有此種火器,並不知曉詳細之處。”

  四人覺得,遊擊將軍說出自生火銃,或許知曉其奧秘,皆不約而同看向郭文東。

  郭文東說道:“我略知一二。”

  他把燧發槍的優異性能講述出來,比起現有的火器,燧發槍大為簡化了射擊過程,提高了發火率和射擊精度,使用方便,而且成本較低,便於大量生產。

  四人聽後更是心癢癢的,恨不得能立即有把自生火銃,親手試驗感受一下。

  閻應元問道:“大人,可這自生火銃,誰能製作出來?”

  郭文東一副成竹在胸的樣子,對四人道:“我早有安排,過幾日後,你們會見到此人。”

  陳子龍再說道:“就算自生火銃比鳥銃、三眼銃好用,可對陣清軍騎兵,士兵們放一槍後,在裝彈打出下一槍之前,清軍已衝上來了。”

  張煌言道:“卑職覺得,可各種兵器結合使用,對清軍騎兵三重打擊。”

  三重打擊?三人不由看向張煌言,連郭文東也起了興致,想聽聽這個英俊男子有何高見。

  張煌言道:“在清軍尚未進入自生火銃射擊距離時,可先用炮轟,清軍必定有所損傷;在騎兵進入射程時,自生火銃火槍兵排成一排開槍,這造成敵騎兵第二重損傷;開槍後的火槍兵要立即後退,由後麵的虎蹲炮開炮。經過這三重打擊,敵騎兵勢必會損失很大。”

  話音落下,其餘三人接連點頭。

  閻應元誇讚道:“玄著言之有理!”

  劉吉方道:“此方法甚好!”

  陳子龍對此同樣認同。

  郭文東問道:“如若隻是少量騎兵,這三重打擊,必定能讓其死光光,倘若韃子騎兵眾多,三輪打擊後未能全部消滅,該怎麽辦?”

  張煌言道:“大人,若是這樣,會碰到兩種情況。第一,是敵兵隻是放箭,不衝上前,我軍可用盾牌抵擋,可讓弓箭手在盾牌後跟敵軍對射,並不吃虧;倘若敵軍衝上前,可用長矛兵刺馬。”

  其餘三人,已對張煌言起了佩服之心,他一定是熟讀了許多兵書,又了解大明和清軍狀況,才能有如此高見。

  郭文東也有些佩服張煌言了,他的話能說到這個份上,已經很不錯了。

  看到大家都認可自己的話,張煌言有小小的滿足感,再說道:“騎兵衝擊力強,用長矛兵雖能扼製騎兵,亦是兩敗俱傷之結局。”

  張煌言道:“大人,能兩敗俱傷已很好了。八旗兵頂天了也就是十萬,若能以步兵消耗騎兵,我們已經賺了。隻是,要打造各兵種配合嫻熟的軍隊,甚為不易,需有充足的錢財打造兵器,需有知兵事之人長期操練,還需士卒們勇猛善戰,絕對服從軍紀、軍令,在戰場上不怕死。以往的戚家軍、嶽家軍皆已做到。我大明賦稅收入少,要打造如此精兵,難!”

  郭文東朗聲道:“由本將軍來帶兵,跟清兵作戰,倘若殺敵一千,要自損八百,那就是失敗。”

  四人皆是一怔,大人居然對此還不滿意,要想以小的代價戰勝清軍,那怎麽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