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特別指示
作者:輕風千裏      更新:2020-11-26 10:41      字數:2305
  在古代,朝廷實行“鹽鐵專賣”,壟斷鹽業和治鐵業。

  官方鹽業專賣,一直貫穿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

  至於治鐵業,從秦漢到唐宋,同樣由朝廷壟斷。而到了明朝,對民間治鐵逐漸放鬆。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頒布命令:“詔罷各處鐵冶,令民得自采煉,而歲輸課程,每三十分取其二。”

  自此放開治鐵禁令,允許民營冶鐵業經營開采,陸續出現了許多鐵商。到中後期,明神宗和魏忠賢派人征收礦稅,成為士大夫攻擊對象。

  明光宗朱常洛登基後取消礦稅,但他登基不到一個月就掛了,後魏忠賢重啟礦稅,成為被東林黨攻擊的理由之一,再後來崇禎登基,誅殺魏忠賢,礦稅又再被取消。

  光明正大進入鐵礦業,完全沒問題。

  郭文東指示道:“特別是鐵匠鋪、治鐵,要多做鐵器生意。”

  方節禮和毛玲芝均略感吃驚。

  在礦業中,金礦、銀礦才是真正賺錢,鐵礦利潤不算高,郭文東何以青睞治鐵?

  方節禮提醒道:“少爺,茶葉、絲綢的收益均好於鐵器。”

  郭文東再次動用主子的權限,再次獨斷專行。

  他說道:“給你個任務,把鐵器業給我做起來。在做好這行基礎上,才兼顧其它行業。”

  “這個……”

  方節禮實在不明白,少爺何以如此。從商人角度出發,這不太合邏輯。

  毛玲芝也同樣不解,問道:“相公,明明有利潤更高行業,為何獨自青睞鐵器業?”

  郭文東做出否定的手勢,說道:“我自有我的打算,按照我的意思去辦便是。”

  他的語氣更是斬釘截鐵。

  毛玲芝微歎口氣,夫君要如此般,她也沒辦法,不好再說什麽。雖然這行利潤不太高,有方節禮去辦,利潤多少還是有的。

  “少爺,我盡力便是!”

  方節禮隻好領命,再說道:“絲綢、茶葉這些,皆有商人賺大錢。除了做好鐵器外,我認為,應當首先做這兩行。”

  郭文東點頭道:“可以,有勞方叔去籌劃。除了自主開設工廠和店鋪,還可考慮收購,收購同行作坊和店鋪,或把同行出色人才挖過來。”

  在古代,華夏紡織業發達,擁有全世界最好的製作工藝,絲綢遠銷北方和西域,進軍這行業,不僅可在華夏內銷,還可出口海外。

  在空間倉庫中,有這時候所沒有的布匹,那就是冰絲。

  郭文東就發現到過其中有個倉庫中,有大量冰絲麵料的布匹,是現代某紡織公司出口的。

  在現代,華夏是最大的製造業國家,還有許多代加工生產,服裝製造是其中之一,空間倉庫有許多衣服成品,但這不適合拿到古代來賣。

  要是穿上現代衣服溜出街,古代人不當你是怪物才怪。

  不過,可以將一些成品衣服適當改裝得像漢服,或者取其麵料重新製作出這時代的衣服。

  有空間倉庫這個金手指,那可是東方港儲存的全部貨物,貨物有7億噸之多,一噸2000斤,相當於14萬億斤的貨物。

  但貨物再多,總有消耗完的時候,郭文東要物盡其用,讓金手指發揮出最大的價值。

  要是有軍火好了,端起機槍把敵人掃個精光,用狙擊槍把敵人頭目直接狙殺………

  這隻能是幻想一下而已!

  東方港的進口和出口的貨物,全部都是華夏國可合法買賣的商品,走私軍火的不可能在港口裝卸貨,軍方海運軍火,會用專門的軍港。

  毛玲芝問道:“‘工廠’是何物?”

  在這個時代,還沒有工廠這個詞語。

  郭文東答道:“工廠是作坊的升級版,如果作坊大到一定程度,就稱之為工廠。”

  方節禮說道:“少爺請放心,我定會辦好。”

  比起作為郭府的管家,他更擅長於做生意,也更喜歡從商。窮苦人家出身的他,以前苦於沒多少本錢,後來憑借領取俸祿,逐漸有了點繼續,不過他老主人交情很好,不忍心辭職,老主人去世後,更是要協助少爺。

  如今少爺本錢大了,又讓他放手去幹,方節禮的心情是喜悅的,對少爺有一份感激之情。

  隨後,郭文東再把劉行知叫來。

  方節禮仍然在正堂。

  “劉先生,我叫你來,是要做好經濟作物的發展規劃。”

  又再次冒出現代詞匯,毛玲芝和劉行知,首次聽到“經濟作物”一詞。

  郭文東看出了兩人不解之處,向兩人解釋道:“所謂經濟作物,是除了主糧食農作物外,所有有一定價值的農作物。比如蔬菜、水果………”

  這一番解釋,讓兩人覺得,他發明的詞語精辟之極。

  在解釋中,又再冒出“主糧食”、“農作物”、“蔬菜”三個新詞匯。

  “所謂的主糧食,指的是填飽肚子主要食用之物,比如說水稻、小麥、玉米………”

  郭文東又再做出解釋。

  毛玲芝和方節禮還好,兩人已經習慣了。

  劉行知跟郭文東接觸還不多,更是為之驚喜,他剛投奔的少爺,居然還有如此之能,能夠發明新詞語。

  方節禮說道:“少爺,桑葉、棉花、茶葉收益皆較大,應大規模種植。”

  劉行知接口道:“我對三種皆有研究,要耕種好沒問題。”

  對於經濟作物,方節禮考慮的是收益層麵,劉行知負責的是技術層麵和整個種植過程。

  主糧食收成後,郭文東暫時不打算出售,本身雇傭的人員眾多,糧食消耗量很大,其餘的儲存起來。

  明年清兵入關,後年揮師江南,這是郭文東的戰略儲備糧,要提前做好準備。

  在正常儲存年限中,小麥為5年,稻穀和玉米為3年。

  對於3成土地上的經濟作物,自然是以收益最大化為目標,要盡可能賺錢。

  郭文東說道:“我現在的土地接近五萬畝,以後還會有更多,要勞煩兩位了。方叔,你以收益為目的,規劃中經濟作物發展計劃,包括種植的種類、每種的種植麵積、收益預估。”

  方節禮領命。

  毛玲芝說道:“要多種藥材,如今郭家雇傭的人數猛然增加,還需免費給這些人看病,用藥量大很多。種植的藥材滿足醫館所用外,就拿去賣。”

  劉行知接口道:“夫人、少爺,我以前雖未研究藥材,隻要能知曉藥材特點,有信心把藥材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