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火鍋來了!(求訂閱,求月票)
作者:大羅羅      更新:2021-01-25 18:19      字數:3328
  火炮和火藥當然是好東西了!堪稱是“穿越神器”和“最佳金手指”了!

  不僅威力足夠改變曆史進程,而且還便於製造——不需要太多的化學、數學知識,有高中生的水平,就足夠利用古人的技術水平,在很短的時間內製造出具有足夠威力的火炮和火藥了。

  如果造不出來,要麽是資源不夠,要麽就是忘記什麽是“拋物線”?記不住拋物線的各種方程式也沒關係,知道有這麽回事兒就行了。這樣就不會總想著去鑄造紅夷大炮這樣的長身管加農炮了也別總想著鑄造鐵炮,鑄鐵件多難啊!鑄造個矮矮胖胖和湯鍋一樣的青銅臼炮不好嗎?

  另外,穿越客也別忘了什麽是“硝酸鉀”!硝酸鈉在古時候是很常見的,但是硝酸鉀並不易得,需要用硝酸鈉進行加工。

  至於加工和提純的方法,也是非常簡單的,無非就是“水溶”、“加熱”、“冷卻”、“過濾”這些

  而趙楷這個“高二”,雖然有點“二”,但是化學課、數學課上學到的知識都沒忘記要忘了怎麽考大學?而在他拿到了宋朝趙楷的肉身後,就更不會忘記這些知識了。那可是大宋高考文科狀元的智商,記憶力驚人啊!

  而且趙楷在抵達大名府以後,就已經把他所知的和硝酸鉀有關的化學方程式給記在筆記本上了。

  其實在宋朝提煉硝酸鉀並沒有多困難,因為宋朝的河東、四川、陝西等地本就出產鉀硝石(火硝)和鈉硝石(芒硝),而且人工生產土硝的方法也早就出現了。

  硝的運用也非常廣泛,譬如用來處理獸皮、獸毛,用來生產豆腐,甚至還有人用硝酸鉀溶於水時會大量吸熱的特點來製冰。

  不過這些土硝的純度往往不夠高,雖然也能用它們來製造火藥,但是效果並不理想(這也和火藥的配方不對有關)。另外,鈉硝石因為是鹽礦的伴生物,所以產量遠大於鉀硝石,經常會被奸商拿來冒充鉀硝石。

  好在硝酸鉀的提純並不難,無非就是用草木灰中的鉀替代土硝或芒硝中的鈉,從而生產硝酸鉀。

  具體的辦法就是用熱水浸泡磨成粉的土硝、芒硝、草木灰,攪拌加熱後進行過濾,然後冷卻後再次過濾利用硝酸鉀和其他雜質的熔點不同,提煉出高純度的硝酸鉀。而溶濾的過程往複幾次,就可以得到高純度的硝酸鉀了。

  其實用草木灰熬硝的辦法在宋朝已經出現了,隻是宋朝的工匠沒有掌握利用硝酸鉀的熔點和其他雜質的熔點不同進行過濾的方法。對於草木灰在熬硝中的作用也不大理解,所以用量時多時少,加入草木灰的時機也不大對,所以無法將含鹽量較高的芒硝製成火硝

  除了硝酸鉀之外,製造火藥還需要較高純度的硫磺和炭粉。宋朝的四川、陝西等地也出產硫磺,實在不行還可以從火山遍地的日本國進口高純度的天然硫磺。

  而硫磺提純的方法稍微困難一些,因為硫磺不溶於水。但是硫磺本身的熔點不高,加熱至二百攝氏度左右就可以使生硫磺熔化然後用銀絲網過濾——對於銅鐵都能熔化的古代勞動人民而言,熔化過濾硫磺幾乎沒有什麽難度。

  至於炭粉的製作就更沒什麽難度了,燒炭然後磨碎而已。

  所以在宋朝製造高性能的黑火藥的難度就是取得高品質的硝酸鉀和硫磺。在洪武元年的時候,趙楷就將這兩個任務交給了武好古的兒子武義久和潘勝安。

  讓他們在洛陽城內開辦了“火硝坊”、“硫磺坊”和“炭粉坊”,現在已經生產出了不少高品質的火硝、硫磺、炭粉,隻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和炭粉混合,就能得到火藥了。

  另外,趙楷還把所有和拋物線有關的數學方程式,也都記錄了下來——其實也用不著那麽複雜,因為臼炮的射程就幾百米,而且轟擊的也是不會動彈的固定目標,比如城堡、營地,完全可以在現場慢慢試射。

  這個臼炮其實就是個加強版的投石機,射程更遠,威力更大,體積更小,射角更高,攜帶和布署都非常方便,而且還可以用來發射縱火彈(不需要燃燒,加熱炮彈即可)來燒毀城頭上的零零碎碎——在加農炮出現前,光溜溜的“裸城”是沒有什麽防禦力的,必須擺上大量木質的器械和護具,很容易被縱火彈燒毀!

  這些東西一毀,城還怎麽守?

  而且臼炮的射程夠大,可以把縱火彈轟進城內,去燒毀城內的木質房屋!對於守城一方而言,這絕對是一種折磨啊!

  除了攻城之外,臼炮也是一種守城的利器!因為它可以替代梢砲放在城頭,用來摧毀敵人的各種攻城器械——大型工程器械一般都沒什麽機動性,完全可以用輕型臼炮加以摧毀!

  但臼炮畢竟不是野戰武器,不能用來打擊移動目標,所以用臼炮克製騎兵是不可能的

  洛陽,白波鎮,阜財監靶場。

  風塵仆仆的趕了六百裏路的趙楷、韓世忠、嶽飛、黃無忌、李輔臣、董金剛、何灌、馬擴、劉子羽、馬植、耶律餘睹等人,今兒終於抵達了這處隸屬於戶部的黑科技兵工廠了!

  戶部侍郎趙開,領著一群銅匠,還有負責提供硝酸鉀、硫磺和炭粉的武義久、潘勝安等人,都已經候在白波鎮外這處新建成的靶場了。

  十門大大小小,長得和湯鍋差不多的“火炮”,已經擺在那裏,供人參觀了。

  說實話,這些火炮長得一點不威猛,看著還有點好玩全都是炮中武大郎啊!

  跟著趙楷一起來的武將們,現在都圍著這些“矮胖炮”在皺眉頭——那麽矮、那麽胖還那麽小,這玩意能有啥用?看了一會兒,這些個武將就開始議論紛紛了。

  “這就是大炮?也不大啊!”

  “這是什麽做的?是銅的嗎?怎麽看著像個大鍋?”

  “是啊,為什麽叫炮呢?大哥,這個看著不像炮,像鍋要不改名叫火鍋吧!”

  火鍋?

  趙楷也蹲在一門臼炮跟前驗貨呢——他稍微有點內行,所以可以看個門道,但是聽見“火鍋”這個名稱,還是給逗樂了。

  他循著聲看去,發現提出這個建議的人居然是嶽飛!

  嶽飛一本正經地說“大哥,此物形狀似鍋,內填火藥以發彈丸,稱為火鍋更加合適啊!”

  唔,以後那些排水量幾萬噸的戰列艦上就得安裝毫米的火鍋了

  “要不還是叫火鍋炮吧!”趙楷強忍著笑,“名字就這麽定了咱們還是看看威力吧!”

  趙楷頓了頓,大喊道“武大郎!潘五郎!”

  武大郎是武義久——姓武,又是長子,不就是武大郎嗎?

  潘五郎則是潘勝安,他上麵有四個哥哥,分別叫潘勝羽、潘勝飛、潘勝植、潘勝修,都是開封府青樓界的名人,不過都不知去哪兒了?就潘五郎一個來了洛陽。

  現在武大郎和潘五郎都是一副賣燒餅的打扮,親自挑著副擔子,擔子兩邊各有一口樟木箱。其中一口箱子打開後又兩個格子,一格放木炭,一格放硫磺。還有一口箱子是單格的,都放硝酸鉀——趙楷的火鍋“調料”非常簡單,就是這三樣。

  除了兩口箱子,扁擔上還掛著木架子、勺子、稱、銅碗、木鏟、口袋這些東西看上去還真像是賣小吃的。

  看到兩個“小吃攤販”到了跟前,趙楷又吩咐道“先來兩斤!”

  兩斤火藥!

  臼炮因為炮管粗短,膛壓自然很低,所以發射需要的發射藥也多。趙楷也不知道臼炮的炮彈和發射藥的比例,隻好隨便說了個數——十斤的彈丸填兩斤藥,先試試看,不行再改。

  兩個“攤販”馬上開始搬料,打開箱子,擺好木架子,再把銅碗擱在木架子上,然後開始用稱稱硝酸鉀、硫磺和木炭。比例趙楷早告訴他們了,就是比比稱好料後,就倒在銅碗裏麵,再拿個木鏟子不停翻炒,知道將三者完全混合。

  這倆販子都帶了徒弟,其中跟著武義久的是個很水靈的“大男孩”,和潘勝安一起來的則是個白白淨淨的中年人。

  倆徒弟都拿出一個絲綢縫製口袋,配合著倆販子把“調料”倒進口袋,然後用繩紮好,捧到趙楷跟前。

  趙楷親手接過一個口袋,將之放入了一口“十斤火鍋”之內——這口“十斤火鍋”的鍋壁很厚,仿佛是個銅柱中間挖了個洞。不過因為“長得矮”,所以重量很輕,加上一個結實的木架子(看著跟個木箱子差不多)還不到一百五十斤。

  隨後趙楷又從身邊一個親兵手裏取過一個圓形的鐵球——這個球是定做的,因為每一口“火鍋”的口徑都不一樣,所以彈丸大小也不一樣。說是十斤,其實也是個約數。

  趙楷把鐵球塞進了“鍋口”,然後又找到了“鍋子”底部的一個孔,又取過一根長長的鐵針,往孔裏一紮,刺破了那個放“調料”的口袋,最後拿過一根引線(用硝水泡過的棉線)塞了進去。

  然後可不敢點火,萬一炸了怎麽辦?

  於是趙楷就問“你們誰想點火?”

  “官家,奴我來!”

  自告奮勇的就是那個跟著武義久一起來到“大男孩”,趙楷看著他挺討人喜歡,就笑道“好,就你了這可是要名垂青史的,給他跟點著的蠟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