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要天下士子拿命去考科舉嗎(第九更感謝盟主紗憶)
作者:大羅羅      更新:2021-01-04 16:10      字數:3354
  還是要求月票,求訂閱,羅羅爭取第十更,不過12點前來不及了。

  ......

  “科舉當然是要辦的,叔通你可以放心,朝廷正在商量這事兒。”錢蓋幹笑了幾聲,“不過宣和九年是不會有了......朝廷決定在明年改元,稍後會公布新的年號。”

  宇文虛中聽了這話,輕輕點頭,道:“既然如此,那虛中就替長安天子走一趟江南吧!”

  陸宰也點頭道:“隻要長安天子辦好科舉,江南王氣也隻能黯然而收......陸某也願意走一趟江南!”

  錢蓋明白宇文虛中和陸宰為什麽這麽說?因為江南朝廷是沒有多少武力的,它的基礎就是江南的書生士子。

  如果長安天子辦好科舉,為江南士子大開考試做官之門,那江南士子一定在第一時間拋棄趙桓!

  沒有了江南士子的擁護,趙桓能當個吳國王還不知足?

  可是長安天子能辦好科舉嗎?錢蓋非常懷疑......

  當然,科舉肯定得是要辦的!

  在錢蓋等人離開長安前,長安朝廷已經在進行認真的討論了!

  對現在的長安朝廷而言,當務之急就三件大事兒。

  一是收複開封府——哪怕收複個十天八天的,也算收複過了......如果在收複之後能夠堅守上三年五載,那就更理想了。

  二是推行府兵製——真正要直搗黃龍,掃蕩草原,就得搞好府兵製。因為如今的大宋相對金國,最大的優勢不就是人口多、耕地多嗎?即便算上被女真、渤海等大金國族所壓迫的各族人口,大金國現在的總人口最多也就達到大宋總人口的十分之一,在土地產出、經濟規模、手工業產量等方麵,雙方的差距之會更大!

  也就是說,宋朝的優勢主要在規模......規模能差十倍、二十倍啊!

  趙楷覺得自己隻要能把軍事力量的規模做到金國三倍,應該就穩贏了.......如果做不到三倍,那至少也該有兩倍,這樣也能打贏,不過就是艱難一點。如果達不到這個數量,那就要進行深刻的檢討了!

  而擺在長安朝廷麵前的第三件大事兒,就是三年一次的科舉大比了。

  上一次大比是宣和六年進行的,今年已經是宣和八年了,按照慣例,明年春天應該會有一場科舉大比。

  在原本的曆史上,靖康二年的科舉大比當然沒有進行......但是轉年到了建炎二年(建炎元年就是靖康二年),跑路到揚州的南宋小朝廷依舊舉行了科舉會試!

  命都要沒了,科舉考試都不能停!

  而且建炎二年的科舉也不考騎馬射箭,也不考舞刀弄槍,還是照舊考作文。當然了,這場科舉考試的策論題目還是很貼近當時情況的,是“光武故事”......就是要舉子們教趙構怎麽當光武帝!

  而趙構在看了好幾百篇的“光武故事”後,就“下海逃生”了......當然了,“下海逃生”的計策不是舉子們出的,而是呂頤浩給趙構出的。

  雖然有點丟人,但效果還是不錯的,至少沒給完顏宗弼抓了去。

  而這位足智多謀的呂頤浩,現在是趙楷的東府大相公,正式的官名叫左丞相,和右丞相蔡懋、大參(參知政事)韓肖胄、大參範致虛共同執掌政事堂。

  現在的長安朝廷在規模上是不能和宣和之難前的開封朝廷相比的,趙楷可沒趙佶那麽“豐亨豫大”,養不起那麽多的官,必須盡可能的精簡。所以就將門下、尚書二省合並成了政事堂,由左右丞相和兩個大參共管。

  而和主管政務的政事堂相對應的,則是主管軍務的樞密院,由陳記、杜充、劉晏、楊惟忠四人主管,其中陳杜二人是元樞和同知,劉、楊二人則是簽書樞密院事。

  政事堂下麵則是吏、兵、戶、工、刑、禮等六部。

  樞密院下麵則是軍令、軍法、軍府、選將、訓練、密探等六房——這個樞密院的權力很大,遠比宣和之難前開封朝廷的樞密院厲害,不過也沒有統管軍務。隸屬於政事堂下的兵部還掌握著軍馬、器械、糧草、城關修建和文書傳遞(軍令由樞密院發布,但是文書要由兵部控製的驛站係統去傳遞)等權力。

  另外,樞密院下麵的密探房是隻對外不對內的特務機構。

  如今長安朝廷轄區內的“密探活動”,全都由皇城司主管,而這個皇城司不再東西兩府的控製之下......而第一任的提舉皇城司則是趙楷的心腹內侍王曉德王大官!

  此人雖然是內侍,但同時也是趙楷的元從功臣,不是一般的內侍可比的。

  除了皇城司之外,不受東西兩府管轄的重要衙門還有好幾個,分別是太府寺、禦史台、國子監、大理寺、翰林學士院。

  其中太府寺是管理皇家產業的,現在由趙楷的另一位元從內侍白思德主持。

  彈劾官員,糾察不法的禦史台也是個關鍵衙門,趙楷的四大機宜之一,那個嫉惡如仇的張浚被趙楷任命為權禦史中丞。

  管理官學的國子監在趙楷眼中也是個特要緊的衙門......教育可是能決定大宋未來的!

  趙楷雖然看不上科舉,但並不等於他不重教育,所以趙楷就選了自己的親信,四大機宜之一的胡寅出任國子監祭酒,也就是國子監的掌門人。

  大理寺類似高法,第一任的大理寺卿則由四大機宜之一的鄧肅出任。

  翰林學士院則相當於趙楷的秘書處——趙楷將中書舍人和翰林學士的活兒合並了一下,成立了這個學士院。不管是大詔、中旨還是劄子,隻要是趙楷發出的文書,一律由翰林學士院負責起草、抄錄、存檔。

  而由東西兩府上呈趙楷禦覽的各種文書,也會先遞交到翰林學士院。

  趙楷四大機宜之首的陳東,現在就是翰林學士院的一把手學士承旨。

  這會兒,東西兩府的八位宰製,六部六房的十八位重臣(六部的尚書、侍郎,六房的知事),皇城司、太府司、禦史台、國子監、大理寺、翰林學士院的頭頭腦腦們,全都聚集在長安皇城內(子城)的崇政殿(其實就是安撫司衙門的一處大堂)內,分班落座,和禦座上麵的大宋官家趙楷商量怎麽開科取士的問題。

  已經除了孝服的趙楷,這會兒穿了一件窄袖圓領束腰的明黃色長袍,頭戴黑色的軟腳襆頭,端坐在一張寬大的禦座上,跟前還放著一張非常寬大的案幾。案幾上擺著文房四寶、奏章、趙楷的佩劍等物件。

  他的眉頭深皺著,心情似乎不大愉快,還有一點不耐煩,也許還有點左右為難吧!

  因為這“重開大宋”的官家也不好當......雖然“重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甩開原本的壇壇罐罐,開創一些全新的局麵。

  但是這天下還是原來的天下,百姓還是原來的百姓.......這個國家的精英,也就是士大夫,也還是原來的士大夫。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思想,也依舊深深的刻入了人心!

  所以在這個開封府已經變成一座空城,黃河萬年大堤隨時有可能被挖開,河北、京東地麵上許多州府已經淪陷,金賊的兵鋒甚至逼近了徐州的時候,長安朝廷要解決的最棘手問題,居然還是明年的科舉考試和馬上就要進行的各地方的解試。

  “陛下剛剛重開大宋,而且江東還存著個偽朝,所以正是向天下人彰顯長安朝廷正統地位的時候。而開科取士,正可以向天下人證明陛下才是天命所歸的正統天子......”

  正搖頭晃腦向趙楷說明開科取士重要性的,當然是東大相公呂頤浩了......讓趙楷有點無語的是,在這個問題上,滿朝的宰輔重臣幾乎意見一致!

  科舉不能停!

  而且科舉考試的內容最好也別改!

  至於取士的數量可以適當減少.......不過也不能一下減少到30人,這也太少了。取士的數目,怎麽都該有100人以上。

  “陛下,老拙也以為取士之事,乃朝廷安定天下人心之關鍵!”右丞相蔡懋也是這個意思,他對趙楷道,“如果陛下覺得以經義取士太過迂腐,可以改為策論為主......甚至可以讓舉子們來一場紙上談兵。”

  談兵......敢臨陣嗎?趙楷心裏琢磨,不敢臨陣討賊,連和金賊打個照麵的膽子都沒有,還談個屁兵啊!

  對了,膽子!

  膽子也可以作為考試內容吧?

  趙楷的腦洞還真有點大!也不知怎麽,居然把考試和膽量結合在了一起。

  想到這裏,他輕輕點頭,對朝堂上的臣子們道:“你們說的也有道理......科舉取士的確深入人心,乃是天下士子、百姓所望!

  朕初登大寶,重開大宋,當然不能讓天下人失望,所以朕將會在明年春天舉行會試。而舉行會試的地點......朕希望是在開封府!”

  什麽?

  在開封府舉行?

  這下在場的重臣們都不知道該說什麽了?

  開封府現在還沒有收複呢!

  而且金賊目前還屯兵三山浮橋,隨時可以扒開黃河大壩水淹開封府......官家居然要在那裏辦科舉考試!

  這是要天下士子拿命去考科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