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武漢的地方美食
作者:秋伊希      更新:2020-11-09 14:05      字數:1799
  大家都知道武漢有熱幹麵了,似乎熱幹麵成了武漢美食的代表,甚至成了武漢的代表。

  但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武漢人,其實我不太喜歡吃熱幹麵。

  因為它有點幹,有著堿麵共同的缺點,有點燒口。

  還因為武漢有著更多美食以供我選擇,而對於美食,我其實並不專一。

  我有一個朋友,他離開武漢多年,在廣西南寧,他最想念的竟還是武漢的熱幹麵。

  他跟我說,他遍尋他居住的城市,終於讓他找到一個武漢人開的熱幹麵店。

  但他去吃了幾次,卻總是找不回當初的感覺,他覺得,也許是麵的問題,也許又或是芝麻醬的問題。

  但其實,從小在武漢生活的他知道,就算是在武漢吃熱幹麵,也不可能是一個味道。

  盡管都有芝麻醬,都有切成碎丁丁的胡蘿卜,但每家店麵的味道就是不同,但卻各有各的好吃。在武漢的我們,會在東家吃一天,又跑到西家吃一天,然後第三天又會去尋北家的麵。

  嘮叨了這半天的麵,但似乎連我也忘記了,我們不是北方人,我們的主食應該是米飯。

  其實,接連著昨天的話題,我想先談談武漢的特色——米飯。

  民國時期,沒有電飯煲,大戶人家會用柴火煮上一個大木桶的米飯。

  在小戶人家,煮米飯難免會有最下麵一層的鍋巴,而舍不得丟棄。

  我仍舊記得我外婆做得最好吃就是鍋巴稀飯。但那時候已不是為了節省那一層鍋巴,而是特意煮的鍋巴,用鍋鏟分成小塊,再用水煮開。當然好吃的秘訣一定是要用柴火煮。

  在現代,武漢的特色的私房菜館裏,一定會用心做米飯。

  有的店裏,你一進去,會看見一排小電飯煲,都是用礦山水煮的米,每一桌的客人會點上一個小電飯煲。

  有的店裏是小木桶,有的店裏是一碗碗的。

  而我最喜歡的是用酒精爐子小火慢煮的的一小鍋飯,五常米用天然礦泉水煮,酒精滅後再悶15分鍾,一顆顆,香軟不黏膩。

  當然,不能天天這樣吃。

  在家裏,我們可以買上燉煮的電飯煲,選上“精華煮飯”模式,回味下類似於柴火煮飯的口感。

  說完了米飯,不得不說一下我最愛吃的早餐,竟然都是米做的。我的同事戲稱,你啊,就是南方人的胃。因為我不愛麵,卻愛各類米粉,有線粉、圓粉、寬粉、手工寬粉,還愛麵窩。都是米做的早餐。

  說著米,我又想起了米做的菜,當然最有特色的就是糯米圓子了。主要有糯米肉圓子和糯米豆腐圓子。

  因為我腸胃不好,糯米成了我的絕緣品。但我仍愛其他食物做的圓子。

  湖北是魚米之鄉,這裏的人將各種魚、米等這裏物產豐富的食材做成圓子,以豐富我們的餐桌菜式品種。

  魚圓子大家都知道,而我最喜歡的魚圓子是我外公做的。

  小時候,在院子裏,每當有慶祝的事情發生的時候,外公總會做他最拿手的手工魚圓子。

  手工魚圓子有幾個關鍵的因素:第一,就是食材——魚的新鮮。第二,就是魚和肉的比例。魚肉可以挑胖頭魚或草魚的魚肉,然後加上一定比例的豬肥肉。第三,也就是做的方法,也是最關鍵,最要技術的。一定要用力氣,順一個方向,攪打到位。

  手工魚圓子成功的標誌就是:成型後能漂浮在水麵上。

  現在,我們在一些特色的做魚的菜館裏還是能吃到這樣的新鮮魚圓子。

  離我工作的地方幾公裏遠的一處湖邊,就有這麽一家做魚的菜館,去那裏,可能沒有太豪華的就餐環境,但一切都很有田園氣息。

  你從魚池裏挑一條體重合適就餐人數的魚,然後就等在自己的桌子旁,沒過多久,一口大鍋就端上來了,裏麵有魚頭,魚片和魚圓子。一魚一鍋三吃,就是新鮮美味!

  當然,如果你隻是想吃魚,也會吐刺,你完全可以嚐嚐我們每家每戶都會做的紅燒武昌魚、糍粑魚、幹煸刁子魚、幹鍋黃骨魚(這個沒有小刺)等等等等。

  介紹了完了魚圓子和魚,我們來說說藕。

  排骨藕湯,因為《魔道祖師》、《陳情令》的原因,很多人都知道了。

  但是除了排骨藕湯,還有筒子骨藕湯、彎彎藕湯、蹄髈藕湯。

  其實,我個人最喜歡的是筒子骨藕湯,因為這種湯最好吃的其實是藕和湯,用筒子骨足矣,而用排骨則有些浪費。

  最後,給大家介紹一下藕圓子。

  在離武漢市區100多公裏的新洲區,有著最好吃的藕圓子。

  如果你第一次看見它,一定會驚豔於它的顏值。

  它竟然是透明粉色的,就像一顆透亮的粉色夜明珠。

  聞聞它,透明的軟糯外殼竟然沁著玫瑰的香氣。

  咬一口,甜絲絲的,原來它的芯是桂花甜啊!

  新洲還有綠豆圓子,也是它的特色。

  我就不介紹了。它的口感,等著你親自來品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