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民國的家具
作者:秋伊希      更新:2020-11-09 14:05      字數:1177
  在清末民國初期,家具的用料還是承襲清代的酸枝木、花梨木為主的格局。

  但此間原本不被我們中國人所重視的櫸木、柚木、鬆木家具都逐漸風行起來,這完全是洋為中用的結果。

  除了木材,玻璃成為那一時期製作家具最重要的材料。

  比如民國客廳中,沙發、牌桌、茶幾以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大件家具——陳列櫃,櫃的迎麵和側麵一般均由玻璃組成,用來擺設珍稀藝術品或書籍以供觀瞻,同時又顯示了主人的身份地位和文化修養。

  在原來沒有擋板的地方裝上玻璃,增加了密閉性;將原來的實木板件改為玻璃,又增添了通透性。

  民國的家具可分為三類:複製派、改良派、雜交派,其中,改良派以“海派”家具為主。

  “海派”家具是指民國時期上海製造的紅木家具。

  1915 ~ 1930年,上海發展很快,城市人口有三百多萬,在當時世界城市排行第五位,是我國經濟最繁榮、生活方式最洋化的城市。

  西式洋樓大量興建,人口劇增,促進了上海家具業的飛速發展。

  當時上海有大小紅木廠商一百多家,集中在南市西門和新北門一紫金路一還形成了紅木家具一生產數量大,在家具式樣求洋、求新方麵走在全國的前麵。

  “海派”家具適應了人們崇洋、追求享受的心理,比傳統家具更適應新生活。

  海派家具選用印度紅木,木質非常好,比重大,木質細密。

  海派家具以客廳、臥室家具為主,客廳家具主要有陳列櫃、牌桌;臥室家具則有床、衣櫃、梳妝台等;小件則有盆架、瓶架、插屏和箱奩等。

  民國海派家具不僅代表一個時代,也代表這個時代中國家具的最高水平。

  其在用料上延續了明清家具的理念,以硬木為主、醬紅底色雍容富貴。

  造型款式吸收西方式樣,品種有三門大櫥、五鬥櫥、梳妝台、三搖鏡、玻璃櫥、窗頭櫃、獨腳圓台和床等。

  臥室裏床由繁變簡,床從單邊上改為雙邊上,強調舒適和實用,梳妝台變繁複,椅子脫離了明清“燈掛”樣式,椅背欹斜、椅腿或“三彎”或用機械鏇木等,另有牌桌、大衣櫃的引進,器形尺碼較之原先均放大,如大衣櫃、陳列櫃等高都在兩米多,這與洋建築的房間寬大有關。

  此外像西洋彩玻璃、磨邊鏡子、西洋花飾等也被大量采用。

  玻璃的引進,始於清代中期,因價高僅限於宮廷使用。

  晚清時,陳設櫃上使用少數玻璃,但僅限於厚度在2毫米左右的白玻璃,絕對沒有磨邊厚玻璃和花玻璃的使用。

  民國家具所用的玻璃采用進口玻璃和鍍水銀玻璃鏡,厚度均在6毫米以上,民間叫“玻璃磚”和“厚水銀玻璃鏡”,厚邊沿都磨成坡口,拋光,具有水晶的質感。

  玻璃磚和鍍水銀玻璃鏡的引入,使家具出現了許多新的品種,如穿衣鏡、梳妝台、掛衣櫃和床頭櫃等。

  玻璃被引進家具之中,使明代以來的架格進一步發展,終於在民國時期形成了一種非常有特色的陳設櫃。

  “海派”家具不僅領導了時尚,也體現了中國工匠的智慧,為中國傳統家具注入了新鮮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