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二章 狗狗的欺騙性
作者:七死八活      更新:2020-03-14 18:32      字數:3266
  圍棋傳奇最新章節

  下午3點50,這盤棋剛剛下到110手,由於之前用時過多,李襄屏這邊很快就要進入讀秒了。

  而就在即將讀秒之前,老施突然對李襄屏開口:

  “襄屏小友.....”

  “啊?......定庵兄何事?你是想好下一手落在何處嗎?”

  “嗬嗬這次不是落子,我卻是在此時,突然想起後世那機器,我發現在弈道中,至少有一點咱們還是比它強啊。”

  “啊..啊?定庵兄是說狗狗呀,那你說說,咱們什麽地方比人家強了?”

  “比如今日此局麵啊,襄屏小友可以想想,要應對今日此局麵,那咱們是不是比那機器強多了。”

  李襄屏先是一愣,愣過之後他很快醒悟過來,醒悟過來他大樂:

  “哈哈有道理啊,太有道理了!定庵兄真有你的......”

  老施這話那還真沒毛病,在圍棋當中,那人類還真的有一個方麵比狗狗強。

  而“這個方麵”,那當然就是指應對今天這個局麵“方麵”,在這一領域,那人類卻是要比狗狗強太多太多。

  不,也許不能說人類比狗狗們強,隻能說在這一領域,那狗狗還完全是個小白啊-----

  至少在李襄屏穿越那會,狗狗完全不會這門技術,是這一領域的標準小白,這才顯得人類被狗狗強。

  而李襄屏說的這門技術,資深一點的棋迷當然都猜到了,這指的是人類特有的逆轉技術,“攪”的技術。

  狗狗們為什麽不會“攪局”呢?這其實就和它們采用的算法有關了。

  就以今天這盤比賽為例,下到目前為止,由於李襄屏前麵連續幾步不知所雲的棋,可以說白棋的局麵已經大差,局勢已經非常危險。

  嗯,以上也是人類特有的語言,人類也隻能這樣判斷。

  然而換成狗狗來判斷的話,那人家就不是這樣了,人家是可以“量化”的,它也許會認為白棋的獲勝概率隻有20%甚至更低了。

  嗯,“量化”這玩意可是個好東西啊,看上去很高大上逼格滿滿的樣子,尤其是近代從西方傳過來的所謂“科學思維”,更是把‘量化’作為評判很多事物的標準,一樣東西假如還不能“量化”,那就被認為是蒙昧的,還處於混沌階段,而一旦能夠“量化”,好像就立刻變成逼格滿滿的“科學”-----

  在很長一段時間,咱們國家的中醫被攻擊得那麽慘,這個不就是主要原因麽?

  嗯,李襄屏就一下棋的,並且他還隻是個高中生,因此他也無意和人爭論中醫孰好孰壞,隻不過在他內心吧,說句實在話,他是真心看不起那些大肆詆毀中醫的人----

  像那些人鄙視中醫那樣鄙視那些人。

  為什麽這樣說呢?因為那些人堅持的所謂“科學思維”,那是幾個世紀之前的老古董了,根本無法解決這世上絕大多數事情,還在把那玩意當做聖典,堅持把“量化”作為評判很多事物的標準,這其實就隻說明一件事:

  擁有這種思維的人,那說明他的“科學素養”其實有限的很,基本還處於一個相當低的水平。

  李襄屏雖然是個紈絝吧,但他好歹是個新世紀的紈絝,所以他是真心認為自己有資格鄙視這些人。

  貌似扯得有點遠,還是回到圍棋,李襄屏為什麽會對“量化”不是那麽太當回事呢?圍棋ai出現之後,也許就能說明一點問題-----

  從一代狗“阿法狗”剛問世的時候開始,人們就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狗狗不會應對劣勢局麵,尤其是形勢差到一定程度後,那它貌似就更不會了,很多時候它隻會一招,那就是“打將”,頻繁的“打將”。

  一開始大家還覺得奇怪,還認為是一個小bug呢,後來才發現不是,這種情況是由它的算法決定------

  由於狗狗是基於勝率在棋盤上找選點的,那麽在形勢已經不利的情況下,比如今天這盤棋,白棋的勝率已經低到20%以下了,棋盤上貌似再也找不到一個點能提升白棋的勝率了,那麽狗狗會怎麽做呢?

  那它當然就隻能“打將”,持續的“打將”,一直打到地老天荒。

  因為在圍棋中,也隻有“打將”這種手段,能維持和上一手一模一樣的勝率了,所以在狗狗們眼中,這是勝率最高的下法呀,算是當前局麵下的最佳選點,導致它沒完沒了“打將”下去。

  這種在人類看來非常小的問題,甚至不是問題的問題,在狗狗那裏能很好解決嗎?

  實話實說,李襄屏絕對沒有那些狗狗鐵粉們那麽樂觀,這個問題真沒那麽容易解決。

  因為這並非那種簡單打個補丁的事,而是涉及到圍棋ai算法的基礎,修正這個,其實就是動搖算法的根基。

  其他不用多說了,在真實曆史中,從一代狗到三代狗,還有其他各種各樣大大小小的洋狗土狗,至少在李襄屏穿越之前,其實就一直沒能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

  嗯,李襄屏雖然不是計算機專家吧,他也不是太懂狗狗們的算法,但是他好歹懂棋,也正是因為他懂棋,所以他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大家:

  即便是最高水平的“阿法元”,假如它陷入不利局麵的話,尤其是那種勝率過低可能達到它臨界點的不利局麵,那麽它在這之後的招法,其實也就是一坨屎。

  它雖然不會像一代狗那樣頻繁打將了,但李襄屏認為,這其實隻是人類給它打了一個自欺欺人的補丁而已。

  為什麽要說是“自欺欺人”呢?打個比方,比方說在一代狗“阿法狗”時代,當它的勝率降到30%以下後,它就開始發瘋,開始頻繁“打將”了,那麽等到三代狗“阿法元”,人類可能調整了它的臨界點,讓它在勝率降到10%甚至5%以下才開始打將。

  然並卵,其實你隻要認真分析它的招法就知道,其實三代狗和一代狗一樣,從30%開始,它的招法就已經是一坨屎了。

  雖然不是“打將”,但卻是和“打將”差不多一樣臭的棋。

  這當然算是一種自欺欺人了,一種具備一定隱蔽性的自欺欺人。因為你要識別這種欺騙性,你不能隻看到“打將”,還必須具備更高一點的圍棋水平。

  說到這李襄屏又想插一句題外話了,其實在近代產生的這種所謂“西方科學”中,類似的“自欺欺人”相當多。

  還是拿剛才的中醫西醫說事吧,李襄屏舉一個上輩子發生在他身邊的真實故事,也許就能比較好的說明這個問題。

  他家老頭子曾經供職於國內某家大型央企,後來雖然自己出了幹了,但在裏麵也有不少老同事和朋友。其中有兩位老同事----就是李襄屏要稱呼人家為“伯伯”的那種,和李遠湖關係相當不錯,因此李襄屏對他倆也算熟悉。

  這兩位“伯伯”不僅年齡差不多,並且差不多在同一個時期,(差不多就在2000年左右)檢查出相同的一種病,也就是那種常見的糖尿病,並且在最開始的時候,嚴重程度聽說也差不多。

  隻不過其他都差不多吧,兩人的身份卻是有較大差距,其中一位“伯伯”在患病時已經混成集團公司的中高層了,不僅收入頗豐,並且醫療保險齊全。

  而另外一位“伯伯”卻隻是位普通工人,並且在患病那會,他還隻是一位“農民合同工”,隻是因為手藝特別好才留在公司,因為這樣,這在當年的時候他的醫療保險並不齊全。

  正是因為兩人的這種差距,導致兩人的治療方法肯定不同。

  那位高層“伯伯”當然沒啥好說,天天胰島素伺候著,精心護理,定時檢查,並且時不時還傳來他的好消息,說是各項指標開始正常之類。

  而另外一位工人“伯伯”呢,在那年頭當然就沒有那樣的條件了,隻能吃一些便宜的中藥,然後用傳統的中醫方式理療。

  幾年過去了,那位天天傳來好消息的“伯伯”病情開始加重,50歲剛過,就在單位辦理了病退。

  而那位工人“伯伯”呢,50多歲還活蹦亂跳,在幾十層高的建築工地上健步如飛。

  最開始的時候,李襄屏還覺得奇怪,不是說指標都正常嗎,怎麽成這個樣子了呢?

  最後還是一位醫生道破天機----

  劃重點,這位醫生並非中醫,而是一位西醫,這位醫生告訴李襄屏:

  “嗨,那些指標有啥用啊,都是騙人的,表麵上看上去指標都有正常了,其實他的病根還在......”

  李襄屏恍然大悟,尤其是等他長大後見識過圍棋ai,那他就更加恍然大悟了。

  那位高層“伯伯”之所以病情加重,要怪就隻能怪他的“科學素養”太差呀,居然沒有看出那些指標的欺騙性。

  假如他會下圍棋就好了,假如他會下圍棋,並且他能達到一定水平的話,那麽他至少能夠知道:

  其實從勝率降到30%開始,那麽即便是最頂級的“阿法元”,它下出來的棋也是一坨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