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9章 融資失敗
作者:諸葛大偉      更新:2021-02-05 01:32      字數:2226
  張大偉通過李雲林等人,將龍山開發要融資,謀求合作的消息給放了出去。

  這消息一出,就相當於是一顆重磅炸彈一般,迅速在上層圈子傳開了。

  “融資三百個億,隻拿出百分之三十的股份,張大偉這是想搶錢嗎?”

  “龍山這個項目,還未開發就被估值到了一千個億,泡沫,這絕對是泡沫!”

  “泡沫太大了,比起樓市的泡沫還要大,不,相比之下,樓市沒有任何泡沫了!”

  “太瘋狂了,五十來個億拿下的地,翻二十個倍開發,這不符合邏輯,這沒有商業價值,不值得投資!”

  真正有實力拿出資金參與的那些人,無不覺得張大偉是在異想天開,覺得張大偉的計劃不具備可行性,不值得參與。

  那些跟張大偉接觸深一些,想著和張大偉達成合作關係,層次稍低一些的圈子,倒是持不同的看法。

  “十個億每股,貴是貴了一些,但貴的有理由啊!”

  “可惜加入門檻有點高,必須以股為單位,才能夠參與。”

  “要不,我們幾個籌錢入一股吧,我覺得張老板既然有信心這麽做,項目後期肯定是能夠盈利。”

  “我倒是想啊,但十個億每股,我們幾個的資產加起來,也拿不出這麽大數額的一筆錢啊。”

  “李雲林等人倒是有這個實力,可惜他們已經入股了,不可能再拿錢出來入股。”

  “這項目要是成了,李雲林他們是賺大了啊!”

  “是啊,按照現在的價值,十個億每股,他們持有的百分之十四股份,價值已經達到了一百四十個億,當初投入不過是二三十個億,這一下就翻了四個倍還多。”

  “人家選擇張大偉時機對啊,那時候張大偉遠沒有現在這個實力,人家就是無條件投資了,也是抗住了不少壓力才有今天。”

  “所以說,我們現在要是上車,將來也是有機會享受到李雲林等人那樣的好處。”

  張大偉自然不知道旁人是如何看待他這次融資的事。

  開發龍山的起步資金,他手裏掌握的幾個億,勉勉強強還是能夠支持分批開發。

  融資會不會有,什麽時候會有,他沒有去多想:這事急不來不是。

  他在和廖永華商量過後,確定了先分批開工建設,如果條件允許就同時開工的建設思路。

  廖永華要親自督工,張大偉自然不可能不答應廖永華這個要求。

  這樣一個一心隻想讓古文化得到傳承,為了完成心願不計報酬的學者,既是最合適的監工人選,也是最能夠放心的人選。

  龍山上麵的古建築開發,在批文手續完成以後,很是低調的開工了。

  廖永華搬到了項目部,年紀一大把,在學校是高高在上專家、教授的他,和普通工人一樣,吃住全在工地上。

  雖然龍山村提供的夥食不差,但工地上的條件和環境,對一個老人來說,還是有些差了。

  不過廖永華沒有半句叫苦叫累的話,滿滿都是幹活的動力。

  張大偉看在眼裏,記在心裏。

  有廖永華的參與,隻要資金不斷裂,項目肯定能夠圓滿完工。

  這其中,廖永華應該記上一功。

  數天轉眼過去,融資的事,一直是毫無進展。

  低進高出,這是生意人最基本的規則,簡單粗暴但很有用。

  但隨著資本的壯大,玩法跟著也變得多樣化起來。

  前期瘋狂補貼,低進更低出,不惜成本的投入,後續將競爭對手給幹掉以後,再提價獲利,享受占有市場的高利,這逐漸成為了一種比較主流的玩法。

  不過往往,能參與這種玩法的商人,必須得有一定的膽量,還得有超遠的眼光才行。

  沒有膽量和眼光,參與的結果,很可能就是一敗塗地的結果。

  商業玩法逐漸變得複雜起來,大部分人並不適合直接參與,於是,跟風便成了常態。

  盡管傳統的低進高出觀點還被人常常放在嘴邊,但實際上,很多人卻是在低位的時候很恐慌,驚恐的隻想著遠離漩渦,在高位的時候卻是特別興奮激動,瘋狂的隻想著投入進去。

  股市,可以說是最貼切的表演平台,每天上演著遇跌時,無數人驚恐的拋售,逢漲時不計後果的投入,但結果大多時候,往往是虧到讓人吐血,甚至是讓人一無所有。

  張大偉的融資,似乎就是股市的真實寫照一般。

  按照項目開發好以後的大好宏圖,必然是大有利可圖,但處於低位的項目,並沒有大的資本看好,一直是沒有人投錢進來。

  那些小的資本,一開始還有湊錢參與進來的想法,但在碰到各種難題以後,也偃旗息鼓了。

  沒有融資到錢的張大偉,麵對每天嘩啦啦燒錢一般的項目,無疑是更差錢了。

  好在,農家樂和蔬菜水果的銷售,以及不時舉行一次的拍賣,能夠保證一定的收益,可以投入到龍山開發這個項目上去。

  李雲林和趙大國等人,也是按照相應的股份,在增加投入。

  但工程的進度,卻是不得不再次放慢速度。

  畢竟差錢啊。

  一些資本,似乎嗅到了‘商機’,開始勸說張大偉,拿出更多的股份融資,但融資總額保持不變。

  這意味著,項目的總估值被降低了,手裏的股份,變得不值錢。

  簡而言之,就是資產會嚴重縮水。

  這樣的條件,張大偉是直接否決了。

  被拒絕的資本,開始在市麵上放風,張大偉出現了嚴重的經濟危機,資金鏈即將斷裂。

  這一傳十,十傳百,傳的是越來越離譜,到最後,市麵上出現了張大偉要破產跑路的傳言。

  關心張大偉的人,一個個主動詢問,勸張大偉放棄龍山這個項目。

  張大偉對此是哭笑不得。

  他是差錢,但還是能夠堅持下去的好吧。

  對於眾多傳言和關心,張大偉一開始還會耐心的解釋,但實在是太多了以後,慢慢也不再解釋了。

  解釋沒有意義,讓別人關注項目是不是會停工,這個答複要更靠譜不是。

  隻是,隨著事情越來越擴大的嚴重影響,張大偉不得不去想,該怎麽辟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