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大周武運
作者:鶴亥磊      更新:2020-12-11 18:32      字數:2290
  商人們一聽,都傻眼了,還要派將來準備接班的家族最不定就戰死在外麵了,這……

  “如果你們家族的子弟光榮殉國,那麽,你們就可以獲得百戰英雄堂給予你們家族的撫恤,想要進入百戰英雄堂跟著朝廷一起做生意的,不但要活著回來,還要累計足夠的軍功。”

  這就是郭宗訓整頓大周文武分界的舉措。

  以往,文官家的子弟不從軍,武將家的子弟很少從文,現在不一樣了,想要涉足大周商貿嗎,想要發財嗎,來吧,都來參軍吧,這是前提,不可更改。

  總結曆史,郭宗訓發現,往往國家危急存亡關頭,就算武將一力主戰保衛國土拱衛皇帝,但是,文官們呢?

  文官們,嗬嗬,很大一部分對家國是沒有概念的,他們腦子裏想的就是如何玩弄權術,壓製武將勢力,最好是武將們總打敗仗,那他們就永遠也抬不起頭來。

  到了國家滅亡了,皇帝……皇帝是誰很重要嗎?

  縱觀華夏整個曆史,武將戰死沙場的榮譽感是始終存在的,那麽,文官們有啥可以當作榮譽感來拚死守衛的東西呢?

  好像沒有。

  所以,郭宗訓正是要建立文官群體的家國榮譽感,也要逐步建立起大周貴族們的家國榮譽感。

  試想一下,大周不管皇族還是貴族,不管世家還是豪商,他們族群中的精英子弟都必須從軍,才能獲得加入百戰英雄堂中做生意的獎賞,這些人還會對國家戰事漠不關心嗎?

  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是必然要關心的,關心他們家族中最優秀的子弟在軍中的情況,關心大周對外作戰是不是能打贏,關心自己的家族有沒有機會去大周的國家商業集團中分一杯羹。

  郭宗訓正是準備用這一招將他們牢牢的綁在大周的戰車上。

  整頓江南商貿,隻是郭宗訓心中長遠目標的第一步。

  路途還很漫長,但至少已經開始行走了。

  金陵城中那些不願意離開或者沒辦法離開的商人們終於覺悟了,想要過上富足安逸的生活,首先,你必須要為國家做貢獻,首先,你要熱愛你的國家。

  商人們家族中的精英子弟被動員起來,紛紛報名投軍,這些人進入軍隊,附加值就是商人們開始大量的向軍隊捐獻錢財物資,為族中子弟換取一定的低級軍職。

  低級軍職總比當一個大頭兵要好,至少可以統領一些人,上了戰場就會有人主動保護他。

  商人們的腦子還是很夠用的,他們並沒有放棄用錢財來鋪路的辦法,而且,大周的軍隊也給了他們這條捷徑。

  畢竟,就連郭宗訓都承認,錢這個東西,真的已經接近萬能了。

  而郭宗訓正是牢牢把控住大周的所有商貿,就等於是把控了整個國家的經濟命脈,這是這個時代的人根本不懂的。

  戰爭不是拚人的,而是拚經濟拚科技的,拚的是國家整體實力。

  郭宗訓隻要牢牢的把握好這一點,想要掌控整個國家,還真不是什麽太難的事情。

  廣納天下文才武才,去年的文科秋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今年的武科,更是盛況空前。

  嶽飛和魏仁浦作為本次武科的雙主考,嶽飛側重武藝,魏仁浦側重軍略。

  其實,嶽飛的軍略水平要遠高於魏仁浦,但郭宗訓還是讓魏仁浦擔任了本屆武科的主考官之一。

  這項舉措也是在傳遞信號,大周的武將們慢慢的在朝文武雙全發展了。

  今後,隻會武藝的,最多也就能做一個千人隊隊正,連最低級的將領都不能做。

  武將們文武雙全了,地方大員中,文官的比例就會下降,因為,不需要給武將配個文官,牧守一方有武將一人足矣。

  有關這個算計,郭宗訓沒明說,他要讓文官們自己去猜,猜對了的,願意有所行動的,把家族中的精英子弟趕緊都送到軍隊裏來的……

  那就說明你們的家族,還是值得挽救一下的。

  其餘的,不開竅的,還想固守文官集群優勢的,對不起,你們必將被淘汰。

  郭宗訓做事情,該大刀闊斧的,絕不含糊,該潛移默化的,絕不心急。

  本次武科,共錄取武舉人兩百一十五名,其中前十名都被大周武舉占據。

  本科武狀元,是來自山西汾陽的狄遠山。

  榜眼是來自河北滄州的孟桐。

  探花是來自山東齊州的孔令駿。

  契丹國蕭氏後族派來的最優秀的嫡係子弟蕭乞乃名列第十一。

  西蜀的陳定州位列第十七。

  蕭乞乃和陳定州在外來的武舉中,算是比較突出的,前二十名中,也隻有他們兩個是外來戶。

  大周皇帝郭宗訓非常高興,親自接見本科武舉,並在宮中設宴款待。

  “諸位,你們都是我大周的好男兒,朕年紀尚小,不能飲酒,就以水代酒,祝賀你們能夠有資格踏入大周軍將的序列,希望你們牢記武者榮耀,牢記軍人使命,保家衛國,忠貞不渝。”

  “臣等謝陛下,臣等必定矢誌不渝,牢記武者榮耀,牢記軍人使命,保家衛國,臨戰必勇,馬革裹屍。”

  郭宗訓不喝酒,所以他就讓嶽飛和魏仁浦兩個陪同,逐一給武舉賞酒,文科的時候,那些進士們可沒有這個待遇。

  “狄遠山,你是汾陽人,朕可是聽說了,汾陽是個好地方,出人才啊。來,滿飲此杯,忠心為國。”

  大宋名將,著名的涅麵將軍狄青,就是汾陽人,不過他還要幾十年後才會出生。

  郭宗訓又開始聯想了,這個狄遠山,不會就是狄青的祖父什麽的吧?

  “臣多謝陛下。”

  又來到了孟桐的身邊,孟桐已經激動的都不會說話了。

  “孟桐,你來自滄州,也是個好地方,三年前,鎮海吼已經鑄成,有機會朕是一定要去看看的。來,滿飲此杯,忠心為國。”

  滄州鐵獅子,又名鎮海吼,就是在公元953年,郭榮在位時,在滄州鑄成的。

  “臣多謝陛下。”

  今年武科的探花,讓郭宗訓非常感興趣,此人居然來自齊州曲阜,而且叫做孔令駿,這可是孔子的後代,按宗排名的。

  郭宗訓想要對付儒家,原本是想從孔家下手的,不是說孔家有多麽不堪,隻是,不先把孔家按倒,儒家這麵大旗也就不會倒。

  但是,孔令駿的出現,讓郭宗訓看到了另外一種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