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大周武科
作者:鶴亥磊      更新:2020-11-29 17:04      字數:113
  李鴻章問的有關契丹的事情,那是郭宗訓早就考慮過的,東北可是個寶地,在大周的軍事沒有強大到一定程度,大周的國力沒有達到郭宗訓理想中的層級之前,東北,還是讓它先荒在那裏好了。

  朕的北大荒啊,早晚朕會把北大荒變成北大倉的,早晚有一天,東北的黑土地上,會長出全華夏最好的稻穀。

  郭宗訓伸出手指點了點李鴻章,笑道:

  “你呀,果然還是有一些全局觀的,契丹是朕的父皇為了收複燕雲才征討的,燕雲收複之後,朕覺得現在就往東北發展還為時尚早,而且,契丹人現在無時無刻不處在大周軍隊的強勢壓製之下,朕之所以現在不消滅契丹,其實……更遠的北邊還有一支更加強大的蠻族群落,這世界無邊無際,領土是占不完的,大周目前還沒有足夠能力應對更加危險的敵人。”

  李鴻章還想問什麽,劉伯溫一把拉住了他,笑道:

  “你還是別問陛下了,有什麽問題你可以先問我,陛下不喜歡隻提問題而沒有解決方案的人。”

  李鴻章趕緊向郭宗訓請罪,道:

  “臣唐突了,請陛下恕罪。”

  郭宗訓笑道:

  “不知者不罪,以後注意就是了。”

  這時,小太監來報,馬三寶的巨艦圖畫完了。

  這麽快就畫完了,這個馬三寶要不然就是個天才,要不然……就隻能是一張概念圖了。

  郭宗訓走到案幾前,低頭一看,果然啊,馬三寶畫的的確隻是一艘巨艦的概念圖。

  想法很大,可是想要一一實現,那可就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三寶,你這條巨艦的內部是什麽結構的?巨艦的龍骨該如何保證結實和堅固?”

  “陛下,草民畫的隻是一個外觀,艦船的內部結構非常複雜,要想都畫出來的話,需要很長時間,如果陛下願意給草民時間,草民……”

  郭宗訓不等馬三寶說完,就打斷了他。

  “李伴伴,把馬三寶送到無雙門去,交給老仙翁和劉首席,不限時間,朕要這艘巨艦的全套圖紙。”

  傳說中的鄭和寶船到底是個什麽樣子,郭宗訓沒概念,也不知道是不是由鄭和親自設計的,但眼前的馬三寶既然能畫船圖,郭宗訓決定給他這個機會。

  柴守禮和劉連城兩個人,對於搞發明創造都是很癡迷的,再塞過去一個馬三寶,讓他們三個人先折騰,看看到底能不能畫出一整套的製船圖。

  “老奴遵旨,馬三寶,你隨咱家來吧。”

  劉伯溫帶著李鴻章,李同介帶著馬三寶,離開了禦書房,魏忠賢從懷裏掏出了一個布包,小心翼翼的放在了案幾之上。

  “陛下,派去天竺的錦衣衛回來了,棉花種子找到了。”

  郭宗訓一聽,這簡直是喜事一件接一件啊。

  “太好了,快給朕看看。”

  當郭宗訓打開布包,就看到了他朝思暮想的棉花。

  “陛下,這些就是棉花,棉籽是另外存放的,大約帶回來了不到一百斤棉籽。”

  郭宗訓手裏拿著雪白的棉花,有了這個東西,大周的民生將會得到極大的改善,大周的軍隊即便是冬天作戰,也不會再出現凍死凍傷的情況了。

  “去了多少錦衣衛,回來了多少?”

  “啟稟陛下,奴才一共派去了十五名錦衣衛,隻回來了三個,他們說,他們原本一共帶了三百斤棉籽,被天竺人追殺的時候,犧牲了五個人,翻越雪山的時候,摔死四個,凍死了三個,回來的三個弟兄,隻帶回來不到一百斤棉籽,而且這三個人,都落下了不同程度的殘疾……”

  郭宗訓的眼眶濕潤了,這就是華夏軍魂的所在,十五個人去,三個人回來,沒有一個孬種,都是在用生命完成大周皇帝交給的任務。

  “這三個人,讓太醫院好好的醫治他們,然後讓他們留在錦衣衛,跟著秦會一起負責訓練新的武諜,他們去過天竺,請他們把此去天竺的經曆口述出來,讓秦會負責整理,犧牲在路上的烈士,在烈士陵園給他們設立衣冠塚,以國禮葬之,他們的家人,有父母的,朕給他們養老,有孩子的,朕撫養他們長大。”

  “奴才替弟兄們多謝陛下恩典。”

  “魏伴伴,這其實不是恩典,是朕對他們的補償。”

  “奴才記下了,一定會妥善安置他們。”

  錦衣衛曆經千辛萬苦,從天竺找到了棉花種子並帶了回來,郭宗訓命魏忠賢立刻把棉花種子交給科部尚書徐光啟。

  “徐愛卿,這些棉花種子,每顆上麵都有我大周好男兒的鮮血,你們科部務必要精心培育,另外,羊毛紡線的技術也要抓緊研究,告訴朱金亮,在契丹大量收購羊毛,可以用鹽和鐵跟他們換。”

  “臣遵旨。”

  又過了幾日,烈士們的衣冠塚建好了,郭宗訓親自到場,為遠赴天竺壯烈犧牲的英雄們主持了隆重而又莊嚴的葬禮。

  皇帝親自主持國葬,滿朝文武自然也得陪同,在郭宗訓的授意下,魏忠賢把在開封的能露麵的錦衣衛都召集了起來。

  “今天我們在這裏,埋葬烈士們的衣物,寄托我們對他們的哀思,大周會記住他們,朕會記住他們,等你們知道棉花究竟有多大的用處時,你們也會記住他們,大周的老百姓都會記住他們。”

  “天竺,就在那邊……”

  郭宗訓的手指向西邊:“就在幾千裏以外,朕告訴你們,總有一天,朕會率領大周的將士們,遠征天竺,告慰英雄們的在天之靈。”

  所有錦衣衛也都是熱淚盈眶,身為曾經的大周悍卒,身為如今的錦衣衛,他們不怕死,但他們希望得到皇帝和百姓們的認可,就在錦衣衛烈士衣冠塚建立起來的那一刻,所有得錦衣衛都知道,他們也可以落葉歸根了。

  他們也是有資格安葬在大周烈士陵園的。

  這些事情忙完之後,一年一度的大周武科,開科了。

  開封城中設置了三十個武科報名點,本屆武科的主考官,郭宗訓沒有安排別人,他要親自來當這個主考官。

  這也算是郭宗訓心裏的小九九,全天下的武舉,都是朕的門生,這難道不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