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殖民總督和中堂大人
作者:鶴亥磊      更新:2020-11-24 11:45      字數:2238
  “啟奏陛下,如何製衡吐蕃,臣的建議是,主動出兵震懾,大勝一場之後,吐蕃如果提出議和,我們就順水推舟,如果吐蕃不想議和,那我們就打到他想議和為止。”

  李少遊站起身之後,迅速的說出了自己的建議。

  “李少遊,不要信口雌黃,你對雙方的軍力軍備情況了解多少,你怎麽能夠斷定我大周一定會贏呢?”

  郭宗訓的眉頭微微皺起,這李少遊看來還是太年輕了,他這是看大周的軍隊連續打贏了幾場戰役,就想著主動進攻吐蕃了?

  “陛下,這是臣有關吐蕃軍力軍備的一些淺薄分析,請陛下過目。”

  李少遊從懷裏掏出厚厚的一遝紙張,捧在手裏,恭恭敬敬的獻上。

  李同介走上前,接了過來,也用雙手捧著,放在了郭宗訓的案頭。

  “朕先不看了,著三相、兵部、戶部一起議一下,大周已經打了一年的仗,如今趙元帥率軍在江南繼續南征,朝廷這邊需要耗費的錢糧是巨大的,主動進攻吐蕃,應當慎重。”

  “臣等遵旨。”

  其實,按照郭宗訓的性子,李少遊的提出的建議是非常符合他的心思的,但他為什麽不看李少遊送上來的奏報呢?

  那是因為,沉寂已久的天幹地支係統再次啟動了,郭宗訓這是著急要去抽獎呢。

  “叮……天幹地支係統啟動,因皇帝啟動了大上海建設計劃,因此,係統贈送一次抽獎機會。”

  郭宗訓要看看這次能抽到什麽人,然後再決定製衡吐蕃的方略。

  攻打吐蕃,哪怕隻是挑起戰端並不深入吐蕃境內,這在之前好像都是從來沒有過的。

  吐蕃人口稀少,氣候惡劣,地處高原,空氣稀薄,別說海拔四五千的地方,就是海拔超過了兩千,對於生活在平原的人來說,都是不小的挑戰。

  屏退了所有人,吩咐魏忠賢在禦書房門口守著,郭宗訓獨自進入了密室。

  進入了係統空間之後,又見到了熟悉的陰陽魚天幹地支大輪盤。

  “係統啊,還是你自己轉吧,反正都是碰運氣。”

  金色的勺柄開始轉動,黑白陰陽魚也在轉動,郭宗訓就這麽默默的看著,曆史上攻打吐蕃好像沒有聽說什麽名將吧?

  或者是我孤陋寡聞了?有,但是我不知道。

  不過呢,係統這是為了獎勵我開始建造大上海,才給的一次抽獎機會,抽出來的隻怕不會是武將吧。

  金勺子停止了轉動,陰陽魚也停止了轉動。

  勺柄指在了天幹甲字號和地支醜字號區域,但是這陰陽魚……就有些讓郭宗訓看不明白了。

  陰陽魚的黑白分界線,居然正好跟勺柄所指的方向重合了。

  這到底是出天幹甲字號還是出地支醜牛字號呢。

  結果卻是讓郭宗訓大喜過望,一炮雙響,天幹甲字號和地支醜牛字號的區域同時凸起。

  天幹甲字號化作的小令牌上,寫著:馬和,馬三寶。

  地支醜牛字號化作的小令牌上,寫著:李鴻章,李漸甫。

  可以啊,人品爆發,一下子招了兩個,還是著名的三保太監鄭和和晚清名臣李鴻章。

  鄭和,原名叫做馬和,小名三寶,是被藍玉手下的兵將捉住閹割後當作太監送到了當時還隻是燕王的朱棣的府中,後來朱棣給他賜姓鄭,這才叫做鄭和。

  就是不知道這回召出來,是個叫做馬和的普通人呢,還是個叫做鄭和的太監呢?

  反正,這肯定是個可以用來發展造船和航海事業的頂尖人才就是了。

  大周的艦船,征服海洋,殖民全球,可以開始規劃藍圖了。

  李鴻章,大名鼎鼎的李中堂,曾國藩的得意門生,晚清朝廷的中流砥柱,當然了,也被人罵作史上最大的賣國賊。

  李鴻章到底是不是賣國賊,郭宗訓不想評論,這玩意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郭宗訓看中的是能力。

  洋務運動是李鴻章搞的,這方麵可以讓他跟徐光啟好好的交流一番。

  隻不過,目前好像沒啥洋務可以學習的。

  大唐的風光雖然不在,但外麵的世界,根據郭宗訓對曆史的了解,這會兒,公元九世紀中期,隻怕是羅馬帝國正處在最黑暗的時期。

  這個時期曆來被認為是歐洲最為黑暗的時期。

  由於蠻族的入侵和定居引起了羅馬帝國的崩潰,幾乎造成當時歐洲文化的完全毀滅。

  西歐的封建製度便是在這一背景下,由日爾曼、羅馬和基督教三種因素互相融合,從羅馬滅亡後的廢墟上產生、發展起來的。

  騎士製度同樣也產生於中世紀的歐洲,是歐洲在封建化的過程中逐步產生、確立起來的封建附庸製度。

  確切的說,十世紀的歐洲國家是一種鬆散的領主集合體。

  先不管有沒有洋務可學,李鴻章的能力又豈止是搞洋務呢,不搞洋務搞內政應該也是不錯的。

  而且,外交方麵,李鴻章那也是不含糊的,盡管李鴻章代表大清朝廷簽訂了好幾份喪權辱國的什麽什麽條約,這不是曆史還沒到那個地步嗎。

  朕的大周,隻能讓別的國家喪權辱國,隻能讓他們跟我大周簽訂割地賠款甚至歸土獻降的不平等條約。

  這些事情,看來以後都可以交給李鴻章去辦了。

  郭宗訓興衝衝的從係統空間退了出來,走出密室,立刻喊來了魏忠賢和李同介。

  “你們兩個,給朕查一下,宮裏有沒有一個叫做鄭和的太監,如果有,立刻給朕帶來,對了,說不定是叫做馬和,不管馬和還是鄭和,隻要是小名叫做的三寶的,就對了。”

  宮裏的太監,絕大部分都歸李同介掌管,魏忠賢其實主要負責錦衣衛的事情。

  “老奴遵旨,老奴這就去查。”

  “魏伴伴,那你去一趟吏部,查查有沒有一個叫做李鴻章李漸甫的官員,在開封的話,就讓他立刻來見朕,如果不在開封,那就讓吏部立刻把李鴻章給朕召回開封,”

  “奴才遵旨。”

  結果,卻讓郭宗訓有些失望,宮裏沒有一個叫做馬和或者鄭和得人,大周官員裏也沒有一個叫做李鴻章的人。

  郭宗訓手中握著兩枚小令牌,有些惆悵,上哪兒去找朕的殖民總督和中堂大人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