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趙匡胤你就別想立牌坊了
作者:鶴亥磊      更新:2020-11-19 11:43      字數:2258
  “陛下,楊業此人精通兵法,素有楊無敵的稱號,但卻又說他尤其擅長守城,又傳此人愚忠,臣就在想,楊業年紀不過三十,何以民間對此人的傳言會這麽多呢?”

  “而且,這些傳言其實本身就有些矛盾,楊業此人並無過於驕人的戰績,卻在軍中和民間有如此高的聲望,這無敵之稱,到底是因為什麽而來的呢?”

  劉基不緊不慢的向郭宗訓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郭宗訓其實也在思索,有關楊業的事情,他所知道的,更多的也是民間傳說,重點描述的都是楊業慘死在契丹人的包圍之下,這是個悲情英雄。

  所以,楊業這個人到底有沒有真材實料,到底是不是忠肝義膽,還有待於進一步考察。

  “朕打算派楊業去跟在趙匡胤屁股後麵,讓趙匡胤的菊花時刻如芒在刺,趙匡胤打下一個地方,朕會要求楊業立刻去接管,至於楊業用什麽方法,那就是他的事情了。”

  “陛下聖明,此計可行。”

  這也算是郭宗訓對楊業在業務能力方麵的進一步考察,楊業此人到底是個將才還是個帥才。

  “開春之後,令嶽飛兵圍府州,告訴折德扆(yi),朕不接受所謂的稱臣不入京,聽調不聽宣,折家,要麽歸入大周軍製,要麽變成大周的囚徒。”

  平定北漢之後,郭宗訓讓嶽飛給府州的折家也送去了招降書,讓折德扆交出府州到開封聽從朝廷調遣。

  果然不出郭宗訓所料,折德扆給他來了一個稱臣不入京、聽調不聽宣的把戲,這還是想在府州當土皇帝啊。

  曆史上,很多人都認為正是有了折家鎮守府州,所以才保持了大宋幾十年邊塞的穩固。

  其實不然吧,府州地處當時的契丹和西夏夾擊之下,卻對大宋朝廷是聽調不聽宣,這跟藩國有啥區別?

  府州所有的抵抗西夏和契丹的戰爭,說是幫助大宋鎮守了西北門戶,其實,也是為了他們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府州就是因為地理位置比較特殊,加上折家幾代人裏麵沒出敗家子窩囊廢,所以才得以保全。

  終究,折家還是做了一個無冕無封號的藩王。

  在郭宗訓這裏,是堅決不允許的。

  唐朝就是因為軍鎮之亂才搞的四分五裂,到了五代卻依然在延用節度使的製度。

  從這一點上來說,趙匡胤陳橋兵變之後,搞的杯酒釋兵權是絕對正確的,不然的話,大宋也得陷入內亂之中。

  所以,郭宗訓現在要搞的,是軍區製,而非軍鎮製。

  就拿曹彬來說,他現在鎮守幽州,所轄的軍區就是燕雲十六州。

  擱著以前,那得設置十六個節度使,現在卻隻有一個鎮守使。

  十六州各州的兵力均不超過兩萬,幽州卻駐守了二十萬兵力。

  幽州對其餘各州起到的作用是震懾。

  但幽州對地方軍力卻沒有調配權,因為,所有的軍事調配權都在皇帝一人手中。

  這麽說吧,按照郭宗訓目前的思路,一共設置了以下幾個大軍區。

  幽州軍區、齊州軍區、長安軍區、太原軍區和揚州軍區。

  趙匡胤拿下了金陵,隨著下一步戰果的擴大,金陵軍區也會隨之建立。

  府州作為郭宗訓西北戰略的一個樞紐之地,他怎麽可能交給一個聽調不聽宣的折家來治理呢。

  但是折德扆好像有些油鹽不進,看那意思,大周皇帝如果不同意他們折家聽調不聽宣,那……他們好像也沒把大周的軍隊放在眼裏。

  “讓嶽飛兵進府州,去告訴折德扆,朕給他兩條路,一是入京見駕,朕會給折家一個很好的安排,二是放棄府州往西北去,朕會一直派軍隊跟在他們的身後,哪一天他們打不動了,想要投降大周了,朕會給折家一個遊擊將軍的軍職,讓他們世代替朕去開疆拓土但沒有功勳。”

  劉基和魏忠賢想笑又不敢,陛下對付趙匡胤不也是用的這個辦法嗎?

  郭宗訓對付趙匡胤的辦法:

  世界有多大,朕就允許你打到哪裏去,不過,朕會派兵跟著你,督促你不停的往前打。

  你想停下不打了?可以,交出兵權,回開封述職,你趙匡胤會願意嗎?

  不願意,那就繼續往前打。

  要說你想造反?對不起,朕不會給你這個機會,朕會派出一員得力幹將跟在你的身後監督你,你打下來的地方,朕都會派人接收。

  軍糧方麵,朕保證讓你們餓不死,你趙匡胤若是放棄了野心,朕自然會對你統領的軍卒好一些,這些人其實挺無辜的,可惜是跟在你身邊打仗。

  哪天你想謀反了,這些軍卒會傻乎乎的跟著你,把矛頭對準朕,所以,他們是朕潛在的敵人,朕必須防範。

  現在,楊業來了,朕會讓他率軍跟著趙匡胤,趙匡胤前腳離開金陵,朕後腳就派楊業前去接收。

  你趙匡胤若是敢抗命,朕立刻就跟你撕破臉,昭告天下你趙匡胤的不臣之心,先在道義上占據主動。

  你手下的軍卒,一直處在出征和作戰的狀態,朕不信他們能熬得住。

  軍卒熬不住了,你趙匡胤又不找朕要人替換,害怕朕安插心腹進入軍中,那好啊,不是朕狠心,而是你趙匡胤不讓你手下的軍卒休息。

  時間長了,你趙匡胤愛兵如子的名聲隻怕是也蕩然無存了。

  試問,到時候,就算朕疏忽了一下,給了你造反的機會,你手下的軍卒還會傻乎乎的跟你一起往死路上走嗎?

  這就是郭宗訓對付趙匡胤的辦法,攻心為上,逼著趙匡胤替自己打天下。

  不管趙匡胤什麽時候想造反,都不是最佳時機,都沒有十足的把握,這非常不符合趙匡胤的性格。

  從趙匡胤陳橋兵變看來,此人絕對是先把自己立於不敗之地,然後再圖謀大周的皇位。

  兵權握在手裏了,趙匡胤還假模假式的離京,走到了陳橋驛了,來個黃袍加身,看,不是我趙匡胤要反,而是我手下的兵將逼著我反的……

  這種當了女表子還要立個牌坊的性格,現在被郭宗訓拿捏的死死的。

  趙匡胤,要麽你就當個徹頭徹尾的女表子,直接造反,立牌坊你就別想了。

  要麽,你就一邊替朕打天下,一邊繼續尋找你認為得十拿九穩的造反機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