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有人冒名頂替
作者:鶴亥磊      更新:2020-11-06 11:48      字數:2307
  郭宗訓此前就要求過,凡是上奏提問題的,一律必須寫出自己認為切實可行的解決問題的建議,別光是給朕出難題,大周朝廷用你們這些官員,不是來當評論家和提問題的。

  經過了一段時間之後,朝堂上那些沒有能力的庸官幾乎已經無所遁形了,在其位,不能做好本分,有問題了又解決不了的,就等著京察的時候被貶官罷官吧。

  朝堂上那些光知道提問題難為皇帝的大臣啞火了,剩下的還繼續往上遞奏章的,除了那些禦史,大部分都是有能力有辦法解決問題的。

  這讓郭宗訓的耳根子清靜了不少。

  庸才有,人才自然也有,想獲得提升,想讓皇帝重視你,甚至情商再高一些的會表現自己的,逐漸都會脫穎而出。

  陳鄲望正是出於了這些考慮,所以才準備等秋稅收上來之後,經過仔細的計算,發現問題,想出自認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再上奏。

  “臣慚愧,對於即將出現的銀錢缺口雖然有預見,但卻始終沒能想出解決問題的方略,請陛下降罪。”

  這倒是讓郭宗訓有些小失望了,不過也沒啥,不是郭宗訓小瞧這個時代的人,沒有宏觀的經濟體係和理論支撐,這個時代的人,提出的最多也就是開源節流甚至是拆東牆補西牆的建議。

  “朕有個想法,先跟陳愛卿說說,但是朕下麵所說的話,陳愛卿務必先保密,必須在保證穩妥和周全的前提下,才可以推出。”

  陳鄲望心裏一陣激動,小皇帝能把這件事情隻說給他一個人聽,這是不是說明,陛下也是十分信重自己的?

  “臣多謝陛下信重,臣定會守口如瓶的。”

  “朕想在適當的時候,在大周推行商稅政策,天下商戶,無論官商還是民商,都必須按照貿易額的一定比列,繳納商業稅。”

  這句話一說出來,陳鄲望立刻就明白小皇帝為啥要讓他務必守口如瓶了。

  商人,說是下九流,但千百年來,真正把握一個國家商業命脈的,始終是世家大族。

  民間商人不是沒有,但是能靠行商做到天下富豪的,屈指可數。

  小皇帝說的征收商業稅,其實是從世家大族的碗裏搶肉,這……

  “陳愛卿,《史記·循吏列傳》曰“食祿者不得與下民爭利,受大者不得取小。”,可是,食祿者真正做到了不與下民爭利了嗎?朕看他們,豈止是與下民爭利,他們爭的是天下之利啊。”

  這句話更是誅心,陳鄲望自己的家族,在大周,那也是有不少的商鋪買賣的。

  什麽君不與民爭利,這些屁話,誰他娘的敢說出口,郭宗訓絕對會讓他和他的家族在很短的時間內傾家蕩產、家族覆滅。

  看到陳鄲望默然不語,郭宗訓也無所謂,繼續說道:

  “陳愛卿主管戶部,應該十分清楚,商利之厚重,如此重利的營生,卻遲遲沒有正規完善的商稅係統,這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正常嗎?”

  按照郭宗訓的理念,皇家和朝廷至少是要拿大頭的,所以他大張旗鼓的推出了皇家商貿。

  如果那些世家大族不聽話不開麵,郭宗訓也不介意使用商業手段徹底擊垮他們,畢竟,手握皇權和軍權的皇帝想要做什麽事情,應該不是太難的。

  但是,未來呢,未來的大周,支撐起國家命脈的,在經濟方麵,必須依靠商業,若是把世家大族的路都堵死了,那他們……就隻剩下造反一途了。

  郭宗訓深知推出商業稅所帶來的嚴重後果,因此,他還是希望能夠盡可能的用和平不流血的方式解決此事。

  但是這又談何容易呢?

  “陛下,茲事體大,臣也知道,商業重利,但自古以來,確實也沒有任何可以借鑒的成熟完善的商業稅法,臣覺得,陛下一定要慎重啊。”

  郭宗訓笑道:

  “正是因為朕很慎重,所以才先跟你說,你是我大周的戶部尚書,總管的是天下錢糧,是替朕管理國庫的,朕希望你以國為本,多多考慮此事。”

  陳鄲望知道推不過去,再說了,小皇帝的手段最近是層出不窮,尤其是一舉收拾了範質、王溥二相和禮部尚書鮑俊禮,弄的滿朝文武無不人人自危。

  自己這還是頭一回被陛下私召,結果卻扔給他一個這麽大的炸彈,他不想接還不行。

  不接,那就意味著自絕於陛下,不願意做皇帝可以托付重任之人,那……還不如趁早辭官。

  而且,即便是他辭官了,小皇帝也不見得會放過他。

  更何況,他舍得辭官嗎?

  “臣遵旨,臣定會竭盡所能的慎重規劃,爭取提出一個有三成把握推行商業稅的實施方案來的。”

  這就對了嘛,郭宗訓私下找陳鄲望,其實還真不怕他泄密,泄露出去了,能引起的又不是百姓恐慌,讓那些世家大族恐慌一下,正好大浪淘沙一番,未嚐不是好事兒。

  “陳愛卿沉穩持重,是我大周的棟梁之臣,朕很期待陳愛卿能夠為朕分憂啊。”

  這邊談話完畢,陳鄲望剛離開不久,李同介來報,魏仁浦和吏部尚書隋國哲在外求見。

  “請魏相和隋大人進來。”

  魏仁浦和隋國哲前後腳的走進了禦書房,拜見小皇帝。

  “臣等參加陛下。”

  “魏相,隋卿家,免禮,來人,給魏相賜坐。”

  “謝陛下。”

  “兩位卿家來找朕,有何事?”

  魏仁浦和隋國哲對視了一眼,魏仁浦示意讓隋國哲來說。

  “臣啟陛下,有關本次秋闈,臣剛接到下屬稟告,發現有他國的文士混入開封,購買身份參加秋闈。”

  郭宗訓一聽,樂了,朕和朕的大周現在已經擁有了如此聲名了嗎,居然有別國的文人跑來購買身份,想參加秋闈。

  “這件事兒可大可小,給朕說仔細了。”

  “陛下,這也是臣的下屬偶然發現的,他因為老家有親屬要參加本次科考,因此主動提出避嫌,沒有參與任何有關秋闈的事務。”

  “但是,他在家中等到了昨日,依舊沒有發現親屬到來,原想著是路上耽擱了,該是快到了,於是就想去城門口迎候一下。”

  “卻不想在城門口看到了一位陌生文人,入城檢查時,報的是他家親屬的名號,口音卻是太原那邊的,他內心懷疑,就一路跟著那人去了一家客棧。”

  “結果,就讓臣的這個下屬發現了一個大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