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魏王和稀泥(加更)
作者:鶴亥磊      更新:2020-10-31 00:31      字數:2212
  (加更,感謝烙鐵迷茫的愛情給予本書1888書幣的打賞)

  酒宴開始之前,符彥卿到禦書房拜見了小皇帝郭宗訓。

  “陛下,老臣聽太後說了有關燕雲之事,陛下和三相之間意見不和,這件事情如果交給太後決斷,老臣說一句大不敬的話,金環又哪裏懂得什麽國家大事天下民生呢,這種方法不可取啊。”

  郭宗訓早就認為這種方法不可取,奈何這是父皇留下的遺詔,在自己親政之前,是不能改變的。

  這其實等於是把符金環給架在火上烤,逼著一個不懂朝政的女人去決斷天下大事。

  “魏王,朕倒是覺得,有母後參與並決斷朝政並沒有什麽不妥,隻是要朕和三相都保持公正之心去向太後解釋,但這一點卻是最難做到的,因此,朕是真心希望魏王您能做一個不偏不倚的公正之人。”

  “陛下這也是為難老臣了,老臣也是有私心的,老臣的心裏畢竟是向著陛下向著太後的。”

  “朕年紀小,做事容易衝動,最關鍵的是,朕是坐在這個皇位上的,有的時候朕也是當局者迷,魏王您就不要推脫了,畢竟您吃過的鹽可要比朕吃過的米都要多啊。”

  符彥卿笑了,小皇帝如此急切的想要他參與朝堂政事,還又特意提醒他要做到不偏不倚,這談何容易呢。

  “既然陛下如此說,那老臣就盡力而為吧,燕雲之事,老臣以為,陛下和三相各退一步為好。”

  郭宗訓也笑了,他很清楚他和三相因燕雲之事爭的是什麽,遲遲不往燕雲十六州派駐行政使就是這個原因。

  現在,燕雲十六州基本上還是由契丹人控製期間任用的那些漢人官員在管理。

  而且,郭宗訓知道,這些漢人官員一個個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生怕行差踏錯一點兒就會給自己引來殺身之禍。

  反倒是開封的這些蠢蠢欲動的文官們,一個個的如狼似虎的,都準備去燕雲好好的撈一票。

  如果是這樣,郭宗訓還不如讓原先的漢人官員管理算了,至少他們還知道敬畏。

  人無敬畏之心,為民必刁,為官必貪,為將必反。

  “魏王打算讓朕和三相如何各退一步呢?”

  “陛下,老臣建議,燕雲十六州五年之內,頭三年,賦稅減半,後兩年,賦稅減三成,算下來,基本上也等於免了燕雲三年左右的賦稅啊。”

  郭宗訓心說了,朕本來就是這個意思,可恨那三相藏了私心,又被百官蠱惑,非要在這方麵壓朕一頭。

  朕這也是借此機會,重新給朝堂洗牌啊。

  “魏王所言,甚合朕意,明日朝堂上,朕就要多多仰仗了。”

  “多謝陛下能采納老臣的建議,有關往燕雲派駐行政使一事,老臣也有些建議。”

  “魏王但說無妨。”

  “老臣建議,燕雲十六州行政使官職設空銜,可將在京散官五品以下的多派過去一些,仍然讓燕雲降官代理地方政務,這樣,既可以形成相互的監督,又可以形成相互的競爭,陛下到時隻管憑高俯瞰即可。”

  郭宗訓一拍手,果然薑還是老的辣,召符彥卿回來,絕對英明啊。

  “人都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朕能有魏王襄助,幸甚。”

  “陛下過獎了,這都是老臣的一些淺見而已。”

  “魏王,朕還有一件煩心的事情,那就是朝堂上的文武之爭,如今燕雲新複,正是武將揚眉吐氣之時,但仗打完了,地方治理還得依靠文官,這些文官啊,蔫壞蔫壞的,居然在迎接凱旋大軍之事上動手腳做文章,著實可恨。”

  “陛下,自古文武之爭,勝利的一方始終是文官集團,太祖和先皇之所以以節度使來治理地方,也是不想讓文官集團做大,奈何一幫老粗不懂政事,我大周的民生的確是隱患頗多。”

  郭宗訓對此深有同感,節度使說難聽一點就相當於小皇帝,就好比府州的折家,大宋朝始終就留了這麽一個聽調不聽宣的地方小朝廷。

  宋朝自己太菜,慘敗給遼國之後,黨項和定難又再次叛亂,最終從大宋的土地上還分裂出去一個西夏……

  府州的地理位置特殊,雖然易守難攻,但卻始終處在西夏、遼和大宋的戰火中,府州如果自立為國,勢必會被大宋、遼國或者西夏圍攻。

  若不是如此,郭宗訓相信,府州折家不是被大宋收服,就是幹脆造反自立。

  這些都是必然的。

  所以,折家的世代忠心,那也是有曆史背景的。

  “朕也不想讓這些文官做大,做大隻能肥了他們自己的家族,損害的是朝廷和百姓的利益,所以,朕準備借此機會,拉幾隻猴子出來,殺殺他們的威風。”

  “陛下是需要老臣首先向文官發難嗎?”

  “非也非也,朕提前跟您說,是希望您能給朕出出主意,朕大發雷霆之時,還要您老人家出麵做個和事佬啊。”

  符彥卿心裏高興,陛下這次召我這個外公回來,不是當槍使的,而是當作了陛下和文官之間爭鬥之時和稀泥的,這個差事,好啊。

  “那老臣可就要成了文官們眼中的香餑餑了,陛下您就放心吧,老臣曉得要怎麽做了。”

  二人相談甚歡,到了晚間,郭宗訓在宮裏擺開宴席,歡迎魏王符彥卿和駙馬都尉張永德回京。

  範質、王溥和魏仁浦三相,趙匡胤、曹彬、韓通等人作陪。

  郭宗訓在宴席上,當眾宣布要封壽安公主之子張洪泰為河東王,壽安公主也不客氣,根本不給三相提出反對意見的機會,當即攜同夫婿張永德一起離席謝恩。

  範質和王溥,現在是越來越覺得,小皇帝比先皇郭榮還難對付了。

  然後,郭宗訓又宣布了對張永德的新任命,隻給了一個殿前司都指揮使的軍職,接替了被斬首的石守信。

  眾人這才明白,敢情給張洪泰封王,是為了補償張永德。

  趙匡胤心裏不痛快,別看張永德的軍職現在比他低了不少,但人家畢竟是太祖駙馬都尉,身份在那裏擺著的,又是之前自己的頂頭上司……

  唉……趕緊出征南唐吧,在開封都快把老子憋出毛病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