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大周商人朱家父子
作者:鶴亥磊      更新:2020-10-22 01:46      字數:6822
  “爹,我們都在這裏等了十幾天了,到底是出關還是回去,您定好了沒有?”

  朱俊生一邊喂馬,一邊問著同樣也在喂馬的父親朱金亮。

  “當然是要出關了,拉著這麽多的貨物,不賣到遼國去,我們豈不是要賠死。”

  “那爹你為什麽在這裏停留這麽長時間,早去遼國賣完了貨物,我們也好早日回家啊。”

  朱金亮看了兒子一眼,這小子,怕是想他那個新婚的媳婦了吧。

  “爹今天就再教你一條生意經,做生意,拉什麽貨去什麽地方賣,這是個學問,但是,什麽時候拉過去賣,這更是個大學問。”

  “不就是賣給遼國人嗎,不是說遼人一個個蠢的要命,好騙的很……”

  “住口,我們是商人,有說自己客戶蠢的嗎,遼人對我們來說,那都是金主,俊生,你這樣去了遼國,隻怕是連命都會保不住的,我看你還是回去陪你的新媳婦吧。”

  朱俊生低下頭,這是老爹頭一回帶他去遼國做生意,他可不想失去這次機會。

  “爹我知道錯了,我們是商人,隻管做生意,遼人漢人包括黨項吐蕃,隻要買我們的貨,那都是大爺,都是我們的金主。”

  朱金亮又給馬槽裏加了一些草料,繼續說道:

  “管好你這張嘴,口無遮攔是做人的大忌,更是我們商人的大忌。”

  “爹,我記下了。”

  “爹之所以在這裏停留了十幾天,那是因為遼地不是中原,現在還是春寒料峭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的貨物運過去,是賣不到太好的價錢的。”

  “爹您是說,到了四月,再過去,遼地也春暖花開了,我們帶的布匹綢緞才能賣上更好的價錢,可是,我們不還帶了很多的種子嗎?”

  “俊生啊,各地的節氣是略有先後的,據說江南之地,作物可以一年兩熟,春耕的時節要比北方早了許多,遼地比我們這邊還要晚上一些的。”

  “爹,我明白了,那我們還要等幾天?”

  “就這兩天吧,差不多了,爹已經去過很多次遼地,之所以選擇寧州,也是這裏的守將是個漢人,漢人總是好說話一些,而且爹跟他有些交情,至少可以保證貨物的安全。”

  “嘿嘿,還是爹你厲害,出關的文書都準備了吧。”

  “還用你問,就連出關該孝敬的東西,爹都已經備齊了,學著點兒吧,臭小子。”

  客店裏,耶律休哥聽著屬下的匯報,沉默不語。

  “休哥,這的確是個機會,我們如果能跟著這朱家父子的商隊一起出關,或許會順利許多,而且還可以通過寧州守將王洪直接找到我大遼軍隊,告訴他們計劃已經敗露,隻能撤軍去守幽州了。”

  幽州,遼國霸占了燕雲之後,在這裏設立了南京析津府,為遼國三京之一,是通往遼國上京臨潢府和東京遼陽府的必經之路。(此時,還沒有遼國五京,隻有三京)

  “可以利用朱家父子的商隊,但我不想去寧州,進入我大遼境內之後,我打算帶著燕燕立刻返回東京遼陽府,去麵見皇帝陛下。”

  “休哥你考慮的很周到,我們現在去給大軍送信,沒了耶律大人,隻怕是他們也不會聽我們的,休哥你不愧是大人看重的,屬下等一定會護送休哥和燕燕安全返回東京的。”

  “朱家父子是說這兩天就準備動身了吧,那就盡快跟他們商量,能花錢就花錢,不上道兒的話,就以子為質,逼迫朱金亮配合我們。”

  “屬下遵命。”

  當他們找到朱金亮,說是想跟著一起出關的時候,朱金亮隻是稍微的猶豫了一下。

  “幾位貴人,朱某隻是一個商人,商人隻圖財,不管其他,這一點朱某必須先把話說在頭裏,朱某對於這條商道非常的熟悉,跟邊關的守將關係很好,跟寧州的刺史王洪大人也算是熟識,甚至是析津府和遼陽府那邊,也是有一些人脈的。”

  “朱某之所以先說這些,是因為朱某覺得幾位的氣度不凡,手裏的人命必定都不少,諸位先別著急動手,朱某也算是個闖江湖在刀頭裏做生意的,這點兒膽色沒有,怎麽敢往你們遼國販賣貨物呢?”

  “幾位若真是遼國貴人,想要跟著朱某的商隊一起出關,錢財是必須要出上一些的,等到了那邊,朱某隻求諸位不要卸磨殺驢就好。”

  “再告訴諸位一句,朱某這趟貨物,是要運出古北口,運到遼陽府去的。”

  屬下回來稟告耶律休哥,原本耶律休哥也是存了出關之後就滅口的打算的。

  可是還真有些擔心老大郭宗訓留下的狠話,至少他耶律休哥和蕭燕燕的手裏,不要沾上漢人的人命。

  “那朱家父子不知道我大遼已經跟周國開戰了嗎?”

  “屬下從朱金亮說話的口氣中判斷,他應該還不知道這件事情。”

  “答應他們,過關之後,扣了他們的貨,帶著他們父子二人,一起趕回遼陽府,貨物估計是運不到遼陽府了,留幾個人就地處理了吧,賣貨錢財也留著,都別貪,這對父子和這些錢財,我都有用。”

  “屬下遵命。”

  朱金亮收到了一百兩金燦燦的金元寶,頓時眉開眼笑:

  “幾位果然是大遼的貴人啊,這一百兩金元寶,朱某就先收下了,過關之後,如數奉還,本次貨物,朱某也會獻上一半,就算是買我父子的性命,還有,為了能讓諸位放心,請把朱某的兒子帶走吧。”

  “爹,你怎麽能這樣,我可是你親兒子啊,我們不答應他們不就完了嗎。”

  朱金亮瞪了一眼朱俊生,說道:

  “傻兒子,這事兒既然找上了咱們父子,無論出不出關,我們父子都躲不過去的,幾位貴人一看就是聰明人,隻要我們幫助他們順利出關,相信他們不會為難我們,畢竟,把商人都殺光了,誰還去遼國賣貨啊。”

  “你們父子大可以放心,隻要我們能夠順利出關,我們家少爺說了,一百兩黃金是你們的,貨物也是你們的,你們的命還是你們的。”

  “那朱某就多謝貴人了,預祝我們一切順利吧。”

  朱俊生不情不願的被遼人帶走了,屋裏隻剩下了朱金亮。

  呆坐了良久,朱金亮拿過紙筆,寫了一張字條,塞在了房間木柱的一個非常隱蔽的夾縫裏。

  “兒啊,爹本想帶你去遼國曆練一番,也是該讓你知道爹究竟是做什麽的了,卻沒想到碰到了這樣的事情,咱們父子這一去,你隻怕是就回不來了。”

  “我們父子都能活命的話,他們一定會以你為質,爹倒是有五成的希望可以回來,到時,爹會幫你寫一封休書,讓兒媳改嫁,至於你,就在遼地再娶一個漢家女子為妻吧。”

  ~~~~~~~~

  趙匡胤率領左路十萬大軍接防淤口關,嶽飛帶領先鋒軍五萬直撲瀛洲。

  當皇帝郭榮率領的中軍抵達淤口關之後,郭榮立刻命令趙匡胤所部開拔。

  “元朗,鵬舉已經為我大周拔得首功,燕雲西路就看元朗的本事了,朕在此就預祝元朗也能旗開得勝,所向披靡。”

  趙匡胤俯身拜倒,口中說道:

  “臣趙匡胤願為皇帝陛下效忠,為我大周開疆拓土效力,臣在此立下軍令狀,不收複燕雲西部五洲,臣趙匡胤提頭來見。”

  郭榮起身將趙匡胤扶起,說道:

  “朕能有像鵬舉和元朗這樣赤膽忠心的大將,何愁這天下不平啊。”

  趙匡胤率軍開拔,直撲蔚州。

  “傳朕軍令,領後軍王審琦調撥五萬禁軍,由副將率領,星夜趕奔瀛洲,派出快馬告訴悍字軍嶽飛,朕再給他添五萬兵馬,以壯聲威。”

  “左路有趙匡胤十萬大軍,中路有嶽飛十萬悍字軍,右路有張永德十萬大軍,燕雲十六州,就看你們誰能奪回來的最多了。”

  張永德已經奉命率軍從中軍分離出去,直撲益津關和寧州,等待他的,將是遼國的三十萬大軍。

  又是五天以後,瀛洲再次傳來捷報,嶽飛率領悍字軍還不等攻城,瀛洲刺史高彥暉就舉城投降了,嶽飛的悍字軍再添三萬兵馬。

  與此同時,皇帝郭榮接到了拿著太子玉佩的一名女子送來的密報,得知了遼國三十萬大軍居然集結在寧州,太子還差點被遼狗劫持出關,也是嚇了一跳。

  “陳兵寧州,還敢挾持朕的太子,遼狗還真是好手段,這是想趁虛而入啊,這位俠女,朕的太子沒事吧?”

  “啟稟皇上,太子殿下安然無恙,想必現在已經安全返回開封城了,皇上請放心,草民的師姐會一直守護在太子殿下身邊的。”

  “好好好,但不知俠女姐妹是出自何門何派,朕要重重的獎賞你們。”

  “啟稟皇上,草民姐妹二人無門無派,隻是以師姐妹相稱,草民的師姐叫做呂四娘,草民叫做納蘭意。”

  “那朕就給你們賜名無雙門,取俠義無雙之意,朕賜俠女呂四娘無雙門門主之位,賜俠女納蘭意無雙門副門主之位,將華山賜予無雙門,呂姑娘和納蘭姑娘可在禦前稱臣,無雙門與國同休,可廣納門徒,共同為我大周盡忠效力。”

  “多謝陛下,臣和師姐一定會將無雙門發揚光大,不負陛下聖恩。”

  “前有少林寺十三棍僧救唐王,後有無雙門俠女姐妹救周皇,朕心甚慰啊。”

  李同介、郭萬徹,還有李重進,以及在列的一眾武將,可是聽得真真切切的。

  周皇?不是救的太子嗎,怎麽成周皇了……

  皇上這是準備禪位給太子了?

  還有啊,華山不是道門所在嗎?那個什麽麻衣道者和扶搖子陳摶就在華山修道。

  皇上把華山賜給了無雙門,那……道門可就要搬家了。

  無雙門,江湖中又要崛起一個與國同休的大門派了。

  “傳朕旨意,急令嶽飛率領悍字軍折道寧州,朕要全殲了遼狗的這三十萬兵馬,令中軍李重進率領五萬大軍接替先鋒軍之職,火速趕往瀛洲。”

  “臣李重進領命。”

  李重進憋了好一陣子了,皇上看他看的太嚴,根本不給他領兵的權力。

  唉……早知道過年就不跑回開封了,在揚州躲著多好,至少還有二十萬大軍在手呢。

  不過,到了現在,李重進也知道,征遼那是大義之戰,是收複燕雲之戰,既然皇上將中路先鋒的兵權交給了他……

  他也不敢不拚命,因為,郭榮會率領十五萬大軍緊隨其後的。

  現在還真不是搗亂的時候,不敢也不能。

  安排完了這一切,俠女納蘭意告退,返回開封跟師姐呂四娘匯合,皇帝封賞無雙門的旨意會有專人送回開封。

  皇賬中隻剩下皇帝郭榮,老太醫郭萬徹和大太監李同介。

  “朕的太子也是夠不讓朕省心的,李同介,要不朕就把跟在朕身邊的鐵血暗衛派回去算了,這裏是中軍,誰還敢對朕不軌嗎?”

  “皇上,老奴不同意,鐵血暗衛一直是守護和忠於皇上的,這也是太祖留下來的規矩,太子身邊現在已經有了無雙門了,皇上您還擔心什麽呢?”

  “李同介,朕發現你的膽子是越來越大了,居然都敢反對朕了。”

  “皇上,這都是您給的膽子啊。”

  “郭太醫,你給朕說句公道話,李同介這老貨是不是該殺?”

  “皇上,殺不殺李同介這老貨,老臣沒有意見,不過呢,老臣給皇上您治病,有這老貨幫忙,配合的倒還不錯,用順手了,要不,等皇上龍體大好了,再殺吧。”

  “老東西,等皇上龍體大好了,第一個先宰了你。”

  “好了,好了,朕看著你們兩個就煩,李同介,筆墨伺候,朕要給太子寫封家書,好好的斥責他一番。”

  “老奴遵命,皇上,還是讓老奴來代筆吧。”

  “皇上,您現在手臂上還紮著銀針呢,不能寫字。”

  “你們兩個……等朕大好了,一定砍了你們兩個,好好的出出氣……”

  “皇上聖明。”

  ~~~~~~~~~~

  郭宗訓美滋滋的帶著童養媳呂四娘回到了開封,所幸魏忠賢在東宮布置得當,加上第二日也沒有早朝,所以,有關郭宗訓曾經被劫持的事情,在開封城沒有引起絲毫的波瀾。

  至於郭宗訓是如何回到皇宮裏的,唉……說起來有些丟人,他居然是被童養媳呂四娘拎在手裏直接飛進皇宮高牆的。

  以後再想出宮,就沒那麽費勁了吧,孤現在有童養媳了,跟著四娘一起飛,好爽啊。

  “魏伴伴,你做的不錯,敢於當機立斷,孤很高興,你已經具備獨當一麵的能力了。”

  “主子,您給了奴才一句話,相信奴才會隨機應變的,正是這句話提醒了奴才,不然的話,奴才也是會陣腳大亂的。”

  “算你會說話,有孤給你撐腰,放開手腳去做你該做的事情吧。”

  “奴才謝主子隆恩,對了,主子,那俠女四娘呢?怎麽沒看到她人……”

  “這個啊,孤也不知道,孤的這個童養媳神出鬼沒的,不管她了,孤也不想約束她,她愛幹什麽就幹什麽去吧。”

  “主子,童養媳是什麽?難道這呂四娘還隻是個五六歲的女娃,將來是要給主子您做妃子的?”

  “魏伴伴你說對了一半,童是指孤,孤的歲數還小,孤養了一個大媳婦,叫做童養媳,至於將來,孤長大了,四娘是入宮,還是就做孤的黑市夫人,現在還不好說啊。”

  “主子,黑市夫人又是啥意思呢?”

  “黑市夫人跟金屋藏嬌差不多一個意思,魏伴伴你就別問了,去,傳孤的詔令,將城西的那家車馬店以及周邊的民居全部控製起來,人估計都跑光了,那裏就作為東廠的總部吧。”

  “奴才遵命。”

  魏忠賢領命而去,郭宗訓賊頭賊腦的朝著身後看了看,孤的童養媳到底躲在哪裏了呢?

  “哎呀……是誰揪孤的耳朵……”

  “訓哥兒,給姐姐說說,黑市夫人到底是啥意思……”

  一張絕美的笑臉出現在郭宗訓眼前,好香啊。

  “疼……疼…疼……,四娘啊,你就不能溫柔一點嗎,你這樣,就不怕孤給你一紙休書嗎,啊……不休,不休,打死孤,孤都不會休了你的。”

  就在此時,門外小太監稟報,太子舍人呂端求見。

  “宣呂大人進來。”

  郭宗訓揉著耳朵,唉……江湖俠女為啥一點都不尊重孤這個大周太子呢,夫綱不振啊。

  “臣呂端參見太子殿下。”

  “呂大人前來,有何事?”

  “太子殿下,遼國使團所有人等均已關入天牢,那假的耶律化哥,已經服毒自盡了。”

  “孤知道了,明日午時,將這些遼狗統統押赴刑場,當著開封老百姓的麵,砍了他們的狗頭,就說這是為皇上的大軍祭旗的。”

  呂端有些不明白,太子殿下怎麽突然就對遼國使團下了狠手,不是說要先扣押他們一段時間的嗎?

  再說了,皇上都出征十幾天了,這會兒祭哪門子旗呢?

  “太子殿下,臣有些疑惑,不知當不當問?”

  “你問吧,但孤不一定會回答你。”

  “太子殿下您是如何斷定這位遼國正使不是耶律化哥本人的?”

  “這個問題,孤不能告訴你正確答案,但孤可以告訴你一個不錯誤的答案,真的耶律化哥,已經被孤給抓住殺掉了。”

  “那臣對此就沒有問題了,那麽,北漢使團那邊該如何處置?”

  “北漢使團那邊,繼續談,把我大周天兵攻打遼國的捷報告訴他們,警告他們不用輕舉妄動,一旦他們敢輕舉妄動,我周國必定會再次集結大軍踏平他們的。”

  “太子殿下,這麽說豈不是泄露了我大周的軍機了?”

  “就是軍機,這就是陽謀,是震懾,父皇給孤留下了韓通、曹彬和石守信,那都是可以領兵的大將,我大周各地縣十五天之內就可以再次集結三十萬大軍,這都是秦立那個家夥書裏寫的。”

  “太子殿下,恕臣鬥膽,那秦立書中所說,不可盡信吧。”

  “非也,這秦立是個人才,知道孤為什麽一直不殺他嗎?還不到時候……”

  郭宗訓其實很希望北漢跳起來紮刺,那樣的話,他可以迅速集結十萬大軍,交給石守信,派他去駐守北漢邊境。

  至於開封城,正好可以把曹彬調過去接管殿前司,韓通繼續留在侍衛司。

  那樣的話,開封城中的四萬禁軍,就都掌握在郭宗訓手裏了。

  要說石守信會不會謀反,郭宗訓相信,就石守信自己,他是沒那個膽子的。

  “臣知道了,臣告退。”

  “等等,你去通知魏大人和王大人,還有工部的邱大人,就說孤找他們有事。”

  呂端告退,很快,魏仁浦、王溥和邱漳普先後來到了太子東宮。

  “臣等參見太子殿下。”

  “三位大人免禮平身,孤找你們來,是想了解一下我大周工匠司匠人所的情況,在編工匠現狀,工匠的管理規則,工匠的等級管理,工匠的薪俸情況……總之,隻要是有關工匠的,孤都要知道。”

  工部尚書邱漳普奏道:

  “太子殿下,這個還是由老臣來說吧……”

  聽著邱漳普的匯報,郭宗訓的眉頭是越皺越緊。

  可憐了這些能工巧匠啊,到現在還有拿工匠殉葬的。

  五代十國的皇帝們當的時間都不長,但隻要一登基就會開始給自己修造陵寢。

  一旦陵寢修好,這個皇帝還沒被推翻的話,所有參與修築陵寢的工匠將會全部遭到坑殺。

  這其中也包括了郭榮,他的陵寢目前正在修建當中,就快完工了。

  完工之後,這些工匠的命運……

  還有匠人所裏的工匠,沒日沒夜的為大軍趕製馬蹄鐵,任務已經完成了,沒有皇帝郭榮命令,誰也不敢放他們出來。

  郭榮雖然聽取了郭宗訓的建議,下旨要善待這些工匠,現在看來,郭榮的意思,也隻是在他們打造馬蹄鐵期間要善待他們。

  對此,郭宗訓很是無語和氣憤,這簡直就是自掘墳墓啊。

  殉葬製度一直到清朝康熙年間才徹底廢除。

  殉葬製度包括很多,不僅僅是工匠,還有女人、仆人和奴隸。

  工匠就代表著科技的最初萌芽,隻有頂尖的匠人才有為皇家服役的資格,同時,也因為這可恨的殉葬製度,一代代頂尖匠人就這麽被坑殺了。

  華夏五千年文明史,不是沒有科技的誕生,不是沒有工業化發展的可能。

  科技的萌芽,生產力的推動,文人不行,武將更是不行,隻有以優秀的匠人為基礎才有可能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卻是硬生生的被愚昧的封建思想給一遍又一遍的摧毀。

  野火吹不盡,春風吹又生。

  問題是,這野火他娘的就是每個封建王朝太廟之中的長明燈,在陰森的大殿中,始終燃燒。

  這特麽就是華夏五千年文明史中一個不可回避的汙點……

  很大的汙點。

  致命的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