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醫之大者
作者:鶴亥磊      更新:2020-10-22 01:46      字數:2435
  柴宗訓再看到曹彬的時候,就熱情洋溢了許多,先不管你家是不是出過兩個皇後,就衝你曹彬有個孫子曹景休能得道成仙,八仙之一曹國舅那可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

  曹國舅之所以能得道成仙,除了自己遇到了大機緣之外,那肯定是祖上積德了,曹彬是曹國舅的爺爺,這就說明曹彬這個人這輩子肯定沒少幹好事兒。

  當然了,沙場之上殺人除外,曹彬還是個很有名氣的統帥,曹家也是個福緣深厚的家族,按照命理學的角度應該是這樣的。

  北宋趙光義時代,三次征遼似乎都有曹彬的參與,要不是趙光義非要玩兒什麽陣圖遙控指揮,以曹彬、石守信這樣的知兵之將,還真不見得能輸,說不定就能打贏,即便是輸,輸也不會輸的那麽慘。

  遼國為什麽始終是北宋的夢魘,因為這是個遊牧民族起家的國家,他們在得到了石敬瑭敬獻的燕雲十六州之後,就從遊牧民族向著半遊牧半農耕過渡。

  可以說,正是靠著盤剝壓榨燕雲十六州的漢民,這才使得遼國不斷的壯大起來。

  但是,在柴宗訓看來,曆史上的遼國還是做錯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模仿大宋,幾乎是一模一樣的模仿,把自己也給模仿成了一個慫包蛋,最終,當遼國的兵馬已經沒了遊牧民族的銳氣,他就隻能被更強大的遊牧民族消滅。

  遼國唯一有心理優勢的就是對北宋,直到最後滅國了,北宋也沒能從遼國身上撈到一丁點好處,幫著金國滅遼之後,一個更加強大的遊牧民族國家出現在大宋麵前,他們可沒想著模仿北宋,他們直接毀滅了北宋。

  在占領了經濟發達民間世家私財無數的中原地帶之後,金國人高高舉起他們的屠刀,在很短的時間內獲得了他們原本幾十幾百年都不一定能獲得的財富。

  於是,金國人似乎也滿足了,他們停下了繼續消滅大宋的腳步,曆史上的南宋出現了。

  滅國之痛,靖康之恥,整個老趙家的皇帝、皇後、嬪妃、皇子、帝姬(公主)被金國給一鍋端了,嬪妃、帝姬慘死在金人折磨之下的,有曆史記載的就有不少……

  夠恥辱了吧,該拿出些血性來重振國威、還我河山了吧?

  可是呢,老趙家似乎從趙匡胤之後就拐彎兒了,趙光義(趙匡義)當了皇帝之後,老趙家所有的皇帝,有一個算一個,沒有一個敢也沒有一個能撒尿對著天的。

  於是,又有了南宋的偏安一隅、苟延殘喘,就連一心驅除韃虜、還我河山的嶽飛都被南宋第一個皇帝趙構給弄死了。

  柴宗訓有的時候就想問問,老趙家是不是也是祖上積了大德了,能出這麽一堆慫包蛋的皇帝來霍霍了華夏民族這麽多年?

  這樣的大宋,還有啥可搶救的,就不應該出現。

  再回過頭來看曹彬,若是沒有趙光義的瞎指揮,這家夥說不定在曆史名將中的名氣還會更大,最關鍵的是,曹彬現在在柴宗訓的手裏,皇子想要籠絡一個人,遠比趙匡胤要容易的多吧。

  所以,柴宗訓覺得,曹彬這個人還是可以搶救一下的。

  還有,我為什麽不能發揮皇族的優勢,想辦法瓦解趙匡胤的團夥呢。

  想到這裏,柴宗訓興奮了起來,以前是沒有機會出宮,現在……

  現在也不能著急,父皇柴榮最近整天忙於朝政,厲兵秣馬、整軍備戰,甚至連消息都放出去了,陽春三月,朕將與遼國大君會獵與幽州城下,該還給我們的,你不還,那朕就親自來拿。

  據說遼國那邊已經亂成一片了,甚至北漢和遼國都派出了使節前來開封,來開封幹啥,服軟議和唄。

  柴榮隻不過放出去幾句話,就把遼國那邊嚇的驚慌失措,估計現在在開封城內活動的各國暗探都不會少,都想打聽周國的皇帝開春之後到底要打誰呢,打誰誰哆嗦啊。

  這樣的周國,是不是比那個什麽宋要豪橫的多吧。

  所以,這個時候跑去跟柴榮要出宮的令牌,還是要永久有效的,十有**柴榮會拒絕,安全上就不放心。

  還是等立後大典結束,等北漢和遼國使臣在開封履行完他們的使命,等父皇出征前,再去討要,把握會更大一些。

  柴宗訓當前的任務,還是要想辦法盡快找出能夠探查人體隱疾的一整套方法。

  稍微有點可惜的是,中醫盡管博大精深,但中醫的水平高低在於人,醫者的悟性和能力有多高,決定了他能掌握中醫精髓的多少。

  華佗、扁鵲、張仲景……有幾個能達到他們的水平呢?

  這一點,不得不承認,西醫就不太有這方麵的限製,西醫有很多工具來幫助醫者成為一代名醫。

  老太醫郭萬徹胡子都雪白了,每天在帳篷裏給一群大頭兵體檢治療,一直是勤勤懇懇,盡心盡力,但就他這樣的,總結出來的探查人體隱疾的方法,別說柴宗訓了,郭萬徹自己都不滿意。

  “四皇子,隻要你給老臣三年時間,老臣若是能坐在開封街頭隨時隨地的給人看醫問診那就更好了,老臣相信,一定可以總結出一套較為完善的探查隱疾的方法。”

  郭萬徹說的很誠懇,柴宗訓絕對相信。

  而且柴宗訓也挺感動的,以前是自己錯怪這位老太醫了,人家每救活一個人都要先感謝蒼天,隨口說了一句老臣的腦袋總算保住了,其實是有自謙的意思。

  現在郭萬徹被柴宗訓坑成了隨隊軍醫,這老頭兒倒好象找到人生方向了,在他看來,每天卑躬屈膝的去給後宮的貴人們看病,還真不如給這幫大頭兵看病。

  至少,這幫大頭兵嘴裏說出來的謝謝是很真誠的。

  至少,他可以指著這些大頭兵的鼻子罵,這幫大頭兵一個個都得陪著笑臉聽著,那笑容也是真誠的,讓自己也過一把當長輩當官兒的癮。

  至少,他心中的醫學理想,他終於找到正確的探索路線了。

  為黎民百姓看病治病,為芸芸眾生懸壺濟世,想要成就醫學大道,必須如此。

  古往今來杏林留名的名醫,哪個不是立足於民間的,就連三國那個當過太守的張仲景,不都還坐在衙門裏半天辦公半天給老百姓看病……

  郭萬徹現在才醒悟過來,雖然對他自己來說有點晚了,但柴宗訓還是很高興。

  老郭你是年紀大了,可是你不還有好幾個兒子,還有不少的孫子,據說大部分都傳承了你們老郭家的醫術嗎。

  把這些道理告訴他們,立成家訓,凡郭家從醫者,不入太醫,不入朝堂……

  等等,似乎有哪裏不對,柴宗訓還想著開辦國家公立醫療總署,這不入朝堂算怎麽回事兒?

  總之,記住要立足民間就可以了,這才是真理。

  醫之大者,為國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