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80章 為何如此
作者:曆史係之狼      更新:2020-06-14 18:49      字數:3258
  群臣嘩然,怒目相視。

  罷免陳琳與蒯越,他們倒是沒有多說什麽,甚至還有人在想,這是不是代表了諸葛令公要正式與龐令公開戰了?許多早已對龐統不滿的大臣都已經做好了與諸葛亮一同擊潰龐統,治理大漢的準備,可是就在這個時候,諸葛亮忽然提出,要改變原先的官吏製度,終結官職終身製,施行新的什麽退休養老製。

  聽到這句話,群臣頓時就慌了,有的惱怒,有的困惑,有的畏懼。

  他們不理解,諸葛亮為何要提出這麽一種製度來,作為廟堂裏的大臣,他們不知花費了多少的努力,不知用盡了多少的心思,方才坐在了這個位置上,怎麽可以被逼著再離開廟堂呢?他們實在不明白,諸葛亮作為與他們一樣的重臣,甚至還是逼近了他自己所說的六十有五之齡的大臣,為何要提出這麽一個對所有官吏都沒有好處的製度呢?

  或許那些底層的官吏,會喜歡這樣的製度,因為他們早已沒有了上進心,與其在繼續幸苦,倒不如回家享福,可這項製度若是推廣在廟堂,推廣到這些好不容易爬到了最上頭的大臣身上,那他們可就沒有一個是願意支持的了,甚至包括劉懿,也是如此,劉懿目瞪口呆,茫然的看著諸葛亮。

  諸葛亮早就料到了群臣的神色,他隻是淡然的說著自己的這項提議,看了看上位的天子,便不再多說了。劉衢也是格外的驚訝,他並不知道,諸葛令公為何要提出這麽一個製度來,明明他自己的年紀也不小,劉衢皺著眉頭,隻是思索了片刻,恍然大悟,再次看向諸葛亮的時候,他的眼裏卻是多了些仰慕,這種態度,曾經隻有國丈才享受過。

  劉衢想明白了,可廟堂諸大臣卻沒有想通。

  他們格外的憤怒,若不是諸葛亮的地位,隻怕他們早就開始謾罵了,方才還在支持諸葛亮的那些人,此刻也是無比的憤怒,張飛便是其中之一,他可是早就超過了六十五歲,若是諸葛亮的製度開始推行,那自己不就是第一個要回家養老的人麽?張飛怒了,再也沒有理會劉懿與諸葛亮之間的親密關係,放聲便罵開了。

  同樣憤怒的還有馬均,馬均不是侍中台大臣,這隻是因為他平日太忙碌,沒有時間而已,可這並不代表他就願意告老還鄉,甚至連滿寵也是如此,這些老臣們在廟堂的地位,影響力,並不遜色於諸葛亮,平日裏隻是他們不願意爭,而諸葛亮要將他們趕出廟堂,他們卻怎麽也都忍不了。

  有這些人帶頭,其餘大臣自然也是不慫,跟在他們身後,便開始了叫嚷:“為大漢效力一生,難道等到年邁力弱,就要被趕出廟堂麽?這樣一來,豈不是讓賢才們寒心??令公糊塗啊!!”

  “年齡大又如何???來!!你與我比試一番!!!看你能不能撐的過一回合???”

  “我很快就要帶著匠人們將鑽研了三十多年的事物研發出來,為何要讓我歸家啊?”

  “莫非廟堂裏還能找出比我更精通律法的後生麽?”

  眾人質問了起來,諸葛亮平靜的看著他們,就是那些堅定的主持諸葛亮的那些人,此刻也是有些說不出話來,畢竟,有一天,他們也會老,這已經關係到了他們自身,諸葛亮頓時就在廟堂內孤立無援,幾十年積累的勢力,蕩然無存,就是威望,也遭受到了嚴重的挑戰。

  難不成令公是老糊塗了?

  眾人如此想著,龐統看向諸葛亮的眼裏有些擔憂,他早就知道會是這樣的下場,且不說他支不支持諸葛亮的這提議,就是從諸葛亮如今的這勇氣,也值得他敬佩,他是萬萬不敢的,同樣的,他也很擔心自己的這位老友,他擔心諸葛亮這麽一個舉動,會徹底毀掉自己,沒有讓他人離去,卻是讓自己離去了。

  廟堂不能缺了諸葛亮,龐統心裏很明白這一點。

  麵對眾人的質疑,諸葛亮緩緩說道:“張公,莫非你就要死在你的監察令位置上?就讓傅嘏一輩子都擔任你的左右手,等再過個十幾年,傅嘏渾渾噩噩的接替您的位置,你如今的所作所為,豈不白費?”,他這麽一詢問,張飛頓時就說不出話來,憋得麵色赤紅,看了看身後的年輕人,臉上卻還是有些不舍。

  群臣的聲音瞬間停息了一刻,若是能將張飛趕出廟堂,也算是件好事啊。

  諸葛亮隨後看向了馬均,這個平日裏一言不發的老者,此刻臉上滿是畏懼,“孔諸葛令公啊我是真的不能離開啊,我還有很多事要做,我若是離開了,工府就要毀了啊”,諸葛亮笑了笑,方才說道:“馬公莫急,我明白的,如匠醫乃至學府內的大臣,在被罷免了本身職務之後,也可以繼續鑽研,廟堂不限製。”

  他說完,馬均方才鬆了一口氣,拿掉他的仆射並不是什麽大事,隻要別讓他離開工府就好,哪怕在工府當個小匠人,他也心滿意足了。

  諸葛亮看了一眼滿寵,卻沒有言語,可令人奇怪的是,滿寵竟然沒有再繼續質問,可縱然如此,廟堂群臣的不滿還是沒有平息,張飛看了一眼自己身邊的傅嘏,從第一次見到這個年輕人之後,他心裏就對這個年輕人很是喜歡,傅嘏做事認真,頗為的堅毅,對待任何不公也能挺身而出,他會是一個好的繼承者。

  張飛在繼任之後,一直都是采取最為暴虐的手段,他要讓所有人都感覺到畏懼,要讓監察台形成一種對群臣的恐嚇,而傅嘏,一直都是在反對他的這種手段,張飛也是一直在縱容他,因為在他離去之後,傅嘏的上位會非常的順利,有自己作為對比,傅嘏的手段就是有些過激,群臣也不會多說什麽。

  他知道自己的年紀大了,他也不在乎什麽名望,他所能做的,就是在自己這最後的時日裏,能夠為大漢再多做一點事情,多抓一些蛀蟲,讓他們畏懼,讓天下群臣都不敢再將手伸向他處,隻是如今張飛搖了搖頭,看了看遠處的滿寵,滿寵似乎是注意到了他的目光,卻沒有回應。

  事情的取決點在於劉懿,劉懿作為朝議的主持者,在這提議裏,是占據著最重要的地位的,不過,劉懿的臉色也是有些糾結的,他本身倒是還年輕,比起兩位令公來說,這項製度反而是影響不到他的,隻是,劉懿同樣也有自己的想法,大漢的老臣,可是不少啊,若隻是送走陳琳蒯越,也就罷了,可若是全部送走。

  北軍的主帥關羽,是否也要送走?

  南軍的主帥張遼?是否也要歸家?

  南軍那麽多的將才,莫非全部都得回家麽?

  海外府的周瑜,難道也要回家?

  再過三年,尚書令諸葛亮,也要歸家?

  大漢的老臣,各個都是至寶,就是損失一個,都讓人覺得可惜,全部送出廟堂,這實在是讓劉懿感到心痛,也就是當今天子乃是劉衢,若是愛才如命的孝德皇帝,隻怕方才諸葛亮提議的時候,便會嚇得暈過去罷,劉懿心裏想著這些,也拿不定一個主意,諸葛亮的想法也不是不對,廟堂裏若是有太多的老臣,不僅是阻擋了後生,也會讓廟堂的能力降低。

  可要是全部送走,又實在讓人不舍。

  劉懿既然不出麵幹涉,那朝議自然就容易混亂起來,群臣各自說著自己的看法,諸葛亮倒也不是完全沒有支持者,與他親近的那些人,不少人都沒有開口,在這個時候,其實不開口,就已經是對諸葛亮最大的支持,當然也有開口的,如曹植,曹植就非常的讚同諸葛亮的這個做法。

  諸葛亮沒有開口,曹植便與那些廟堂老臣吵了起來,死活不肯讓步,愣是罵的將幾個廟堂老臣都氣暈過去了,可就是吵成了這樣,也沒有人來製止他們的行為,在這個時候,整個廟堂裏,沒有開口的老臣,除卻諸葛亮的那些追隨者之外,也就隻剩下了一個魯肅,魯肅來到廟堂不久。

  他也從不參與這些爭鬥,清醒的看著這場論戰。

  朝議持續了一個多時辰,還是亂哄哄的,劉懿知道,自己必須要站出來了,他走出了自己的位置,看向了眾人,群臣頓時也沉默了下來,“這次朝議,未能商談出結果不如便”

  “不必。”

  劉懿的話還沒有說完,便被人打斷了,可是劉懿卻不能生氣,因為打斷他的人,乃是天子劉衢,不知為何,劉衢卻早已站起身來,看向麵前的眾人,這大抵是近些年裏劉衢初次主動參與到朝議之中,劉衢一一打量著麵前的眾人,目光最後還是落在了諸葛亮的身上,眼裏有千萬個不舍。

  遲疑了許久,方才說道:“準諸葛令公之奏,朕知道諸公都有為國效勞之心,可是,朕不能看著你們如此幸苦,如此勞累,為國事,為王事,也該有時日來享福,也該清閑下來看看這個大漢盛世不必再論,朕同意了。”

  劉衢此話一出,百官再次喧嘩了起來。

  “陛下!!不可啊!!”

  “陛下!!”

  眾人大叫了起來,劉衢的眼神卻漸漸變得冷酷,“朕說,朕同意了!誰讚成?誰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