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灼華進宮
作者:道高魔尺      更新:2020-11-29 22:52      字數:2134
  灼華打定主意後,心情也好了點。看來最近要進宮去拜見太後了,得提前和她說。等她進宮當秀女就來不及了。

  第二天,灼華就進宮去找太後了。灼華進宮的權利早就被辰宇吩咐了下去,隻要是灼華進宮,就不必攔著,不需要拜帖。

  灼華很順利的來到了坤寧宮,太後看見灼華來找她,覺得很震驚。“灼華姑娘,沒想到你會進宮來見哀家。以前就是請你來,你都不怎麽進宮。你今日來,是有什麽事嗎?”

  灼華斟酌了一下,才開口說道,“我是來跟太後您說,要是以後我進宮了。能不能護著我點?盡量不要讓皇太後見到我。”

  太後雖然知道灼華會進宮當皇上的妃子,但她也不知道皇上會以什麽樣的方式讓灼華進宮。今日灼華說的話,和最近宮裏傳皇上要選秀女一事,聯想一下,就得出答案來了。

  灼華是以秀女的身份進宮,但據她所知,皇太後應該不喜歡灼華。這才是灼華來找她,並讓她護著點灼華的理由。如果不是灼華,她都不可能當上這個皇後,成為太後。

  既然灼華都開口了,她當然要答應。不關看在灼華幫忙的份上,還有辰宇的份上。畢竟她不是皇上的生母,也還要承皇上的情。

  太後點了點頭,“你放心吧,我答應你。就是你這份恩情,我也會護著你的。隻是,你要當秀女這事,皇上知道嗎?”

  灼華點了點頭,“皇上知道,就是皇上讓我進宮當秀女的。不過這些事,你就不要告訴皇太後了。皇上也不希望皇太後知道。”

  太後點了點頭,“你放心好了,我既然答應了你。就會做到的,我不是那種言而無信的人。”

  灼華明白了太後的意思,便打算回去了。“既然我得到了太後的承諾。我就回去了,就不打擾太後了。”

  太後見灼華要離開,也不留她了。派人把灼華送出宮,但灼華拒絕了。“太後,我就不麻煩您的人了。我還要去找皇上一趟。”灼華說完就離開了。

  太後身邊的小環,看著離去的灼華,說道,“太後,這個灼華就仗著她幫了您,就這樣提出要求來。太過分了吧。”

  太後搖了搖頭,“當初灼華就沒有跟哀家提過任何要求,並且沒有對任何人說她幫了我們的事。她也隻是讓我幫她擋著點皇太後罷了。這個要求並不過分。”

  灼華來到禦書房,王公公見是灼華。連忙幫灼華打開禦書房的門,並對辰宇說道,“皇上,灼華姑娘來了。”

  灼華一進門就看見辰宇在批奏折,“你天天都這麽忙嗎?我看折子都滿滿當當的。”

  辰宇見灼華突然來了,驚喜的看著灼華,“你今天怎麽進宮了,也沒人告訴朕呢。”辰宇扭頭就問王公公,“朕不是跟他們說過嗎?灼華來了一定要告訴朕。”

  王公公心虛的看著皇上,是他自己瞞下了此事。王公公看皇上批奏折批的都累了,不想告訴皇上。灼華要是有事,早就來了。不然怎麽這會還沒來?誰知道她這會來了,王公公真是不知道怎麽說好。

  灼華看出了是王公公攔住了消息,王公公必然是為辰宇好的。她也不能讓辰宇就因為這點小事而責罰王公公。灼華連忙說道,“哎呀,我這不是來了嗎?你就別計較這麽多了,是我不讓他們告訴你的。我怕你分心,不好好處理折子。”

  辰宇聽了這話,深深的看了王公公一眼。灼華是不可能知道的,定是有人隱瞞了。侍衛是不敢隱瞞的能做這事的,隻有王公公一人。但灼華已經把這事攬上身了,辰宇也不可能揭穿她,這樣讓她落麵子。隻好忍著這事,等灼華離開了再說。

  辰宇拉著灼華一起坐下,她立馬起來。灼華看了王公公一眼,著急的說道,“這是龍椅,不是我能坐的。”

  辰宇再次拉著灼華一起坐下,並沒有去注意王公公驚訝的眼神。辰宇從容的說道,“以後你是要當皇後的人,這把椅子你也可以坐。”

  灼華拍了一下辰宇,“說什麽呢。我坐上來幹嘛?你坐就最合適了。讓人看見了像什麽樣子,要是傳到皇太後那裏。我連進宮當秀女的臉都沒有了。”

  辰宇見灼華一臉的抗拒和說的話,隻好同意。“行吧。你今天來找我是有什麽事嗎?”

  灼華說道,“今天我是來找太後的。讓她幫忙把皇太後攔住,就是這樣而已,”

  辰宇點了點頭,“你做的好,朕本來打算讓人去跟太後說的。既然你已經說了,我就不派人去了。雖然說朕是皇帝,天下事都歸朕管。但朕也管不了後宮,後宮在沒有皇後前,都是由太後管的。既然你都求到她的麵前,交給她就行了,不用管了。”

  灼華點了點頭,“知道了,我先回去了。我還要買點東西回去,就不留下來了。”灼華說完就離開了。

  辰宇笑著看著灼華離開。這才看向了一旁的王公公,“說說吧,怎麽回是?怎麽沒有傳過來,是你攔下來了,還是他們沒有把這事攔住了?”

  王公公以為辰宇看在灼華的份上不追究了,看來是自己自作多情了。“回皇上,是奴才攔著的,您別遷怒了侍衛們。”

  辰宇眯起眼睛看著王公公,冷笑道,“王公公啊,朕是可惜了你。是誰給你膽子,竟然敢攔下消息。”

  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偷來梨芯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林飛蘭》辰宇執政之後心裏總感覺空嘮嘮的,就好像有些東西不見了似的。有些時候靜下心回頭想想清遠起義事情,總感覺哪裏怪怪的,先是子正,郭碩道幾人在瘟疫暴亂之後直接揭竿起義,未免有些過於的草率了,從後期他們的軍隊戰鬥力就不難看出基本還沒有成形,將士們也大多都是貪生怕死之輩。

  從子正到郭碩道的離奇死亡到近萬人的狄村營神秘失蹤,這一切都宣告著不正常,可現在卻沒有絲毫的頭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