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皇宮家宴
作者:道高魔尺      更新:2020-10-18 09:15      字數:2279
  就在潯燕樓的雅集詩會進行的如火如荼的時候,皇宮中也迎來了仲秋之後的第一次熱熱鬧鬧的家宴。皇上端坐在龍椅之上,看著下麵的嬪妃,皇子排座在一起,忍不住的喜笑顏開。

  鍾鼓之樂,悠悠綿綿。霓裳舞姬,和音而動。

  推杯換盞之間,太後也是十分的開心,看著下麵和和睦睦的氛圍,對著陛下頻頻點頭:“皇後這次的家宴,辦的著實不錯。”

  辰晏輕輕抬了下手,旁邊的內監總管趕忙附耳過來。

  “賞珍珠五斛,綢緞十匹,黃金百兩,加賜錦袍鳳衣一件,送至坤寧宮。”

  太後對著著皇上點點頭,抬手示意了一下辰宇的方向,柔聲道:“你看那兩個小兩口,坐在一起著實般配,我是打心眼兒裏喜歡。”

  “母後這是想抱孫子了吧。”

  辰晏微微一笑也把目光看向了那邊,眉頭微微一皺,似乎又想到了什麽,隻是輕輕點頭,沒有在接著往下說什麽。

  龍台下的首位便是太子的席位,如今東齊公主鄭一諾被安排在了他的一旁,感受到皇上和太後的目光,輕輕拽了一下辰宇的衣襟,示意他一起回敬一杯。

  收回四散的目光,隨意的舉杯向台上敬酒,然後又把目光看向了翩翩起舞的宮女們,好是她們才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鄭一諾並未麵露不悅,輕輕的放下酒杯,看著那半邊的臉龐,柔聲的問道:“看樣子,你好像並不喜歡這種場,今天怎麽沒有帶灼華姐姐一起過來?”

  辰宇抿了抿嘴角,回答道:“她並不喜歡這種場合。”

  其實主要還是心裏沒有底,原本想著帶灼華一並過來,可又怕她在大殿之上耍起性子,鬧得大家都會不歡而散,索性便把這件事隱瞞了下來。

  聽到辰宇的敷衍,鄭一諾嘴角微微勾起了一抹笑意,又柔聲的問道:“那灼華姐姐在東宮可住的習慣?南慶這裏雨水多,比不得其他的地方。”

  “還好吧,最近看她是生龍活虎的。”辰宇越說越沒了底氣,這些細膩的問題他還真的沒有考慮過。以前隻是關心灼華還有沒有生氣,從來沒有想過她住的是否習慣。

  “聽著你的語氣,好像你們兩個人鬧了別扭一般。”

  見到辰宇沒有再說話,就權當他默認了,鄭一諾輕輕的斟上酒,自言自語道:“女人都是用來哄的,多說說好話就好了,更何況最近可能是她的小日子,你要多多體諒。”

  微微歎了一口氣,辰宇鄭重的看了她一眼,不知道說些什麽好。

  灼華的這小日子一來都快來了三個月了,天天見他不是陰陽怪氣,便百般折磨,上次竟然還讓他下廚做飯。

  少頃,輕聲說道:“這一招對待你或許還有用,灼華還是算了吧。”

  “她身邊沒有朋友嗎?讓他們幫你多說說好話,總能把灼華姐姐的氣給消了的。”

  聽到這句話,一個身影浮現在了他的腦海中。正是當初在西秦那個一舞動京城的絕色佳人,眼前的這些舞姬和她相比簡直就是雲泥之別。

  或許林飛蘭真的能幫自己破解此局。

  辰宇這個時候終於注意到了鄭一諾的額頭上,那把黑絲竟然隨意的拿著一個簪子挽了起來。上麵僅是一個簡單的銀花,算的上是簡約樸素。

  銀白色的簪子和一頭的黑絲成了明顯的對比,在這富麗堂皇的宮殿中顯得格格不入。

  想到了自己之前去北齊,所有的花銷費用都是用她的細軟,心中忍不住的有些愧疚。

  “之前借你的那些首飾,回頭我去挑些好的補還給你。”

  這句話說的突然,鄭一諾也是微微一怔,輕輕摸了一下頭上的銀花簪子,才恍然大悟的點點頭。

  “殿下,若是送我些首飾,那自然是好。隻怕你挑的樣式我也不怎麽喜歡,到時候,你可要記得用點心哦。”

  “上次,你單獨給我的那個金簪做工極巧,想必對你很重要吧。工匠還能找到嗎?”

  “那支金簪步搖是母親為我出嫁,委托東齊皇家工匠專門定做的。”

  辰宇看著酒杯低頭不語,沉默一會說道:“這樣吧。我把京城內最好的金匠找來,你把原來的樣子、做工仔細的跟他說一下,爭取給你最大程度的還原。”

  這話說完,鄭一諾眉頭微微一皺,這是打算吃幹抹淨不認賬嗎?

  嘴上柔聲的說道:“殿下有心就好了,那些都是身外之物,用不到這麽麻煩。”

  兩人說話間,鍾聲一停,舞姬紛紛退去。

  皇後娘娘站起身子,輕輕地走到了這一邊:“你們兩個人聊的倒是很開心啊,看到你們這個樣子,太後老人家都笑的合不上嘴了。”說著笑盈盈的看向了台上看過來的太後。

  “讓母後操心了,今天的晚宴感覺很好,大家在一起熱鬧鬧鬧的,真是少有的開心。”辰宇對著皇後露出了少有的笑容。

  “能讓你們開心,我就感到很滿足了。”皇後眉開眼笑的看了兩人一眼,便轉過身子掃了一眼旁邊低頭喝酒的子正,搪塞道:“你們兩個先聊著,我去看看你們的皇弟。”

  看著皇後離去的身影,辰宇坐下身子,長舒一口氣,眼神中充滿了複雜的神情。

  當初親母生他時難產而死,皇後娘娘撫養他長大,日夜的悉心照顧,才有了他如今的位居東宮。現在,各位皇弟也都有了自己的封地,不久的將來也都要遠離這裏了。

  “姑母也都老了……”鄭一諾說出了他的心裏話。

  “是啊,父皇的鬢發也早已發白。”

  “之前聽姑母說過,子正皇兄他的封地好像是在清遠郡,今年又犯了水患吧。”

  清遠郡三五年就要鬧一次水患,當地的官員卻怎麽也解決不好,撤了好幾任官員,也安排過欽差清查,可都是收效勝微。

  辰宇簡單隨意的跟她解釋了一番:“湞江河水水流湍急,每到雨季水量一增加,便會有或大或小的問題出現,可能還是河壩的原因。淡季的時候,多些梳理河渠就好了。”

  鄭一諾若有所指的點播道:“東齊的貿易車隊要經過清遠郡,到那個時候,朝堂上的官員或許會對那裏更加的重視一些,皇兄的治理加上資金的扶持,水患的問題可能也會迎刃而解。”

  這番話讓辰宇刮目相看,沒想到她對政事還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