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沙湖遊
作者:道高魔尺      更新:2020-10-18 09:15      字數:2181
  雅集是以文會友的盛大聚會,期間催生了許多千古流芳的詩篇佳作。其中的雅字,還在於茶席布置中體現的雅趣。

  文人墨客聚在一起,推杯換盞之間產生創作的**,一旦有感而發,便揮毫潑墨,落筆如風,氣貫長虹。

  東漢末年的月旦評也算是雅集的另一種形式的體現。

  馬車上世子一邊給眾人普及著雅集的知識,一邊整理著自己的一副佳作。

  看著令鈁手裏拿著的卷紙,對著林飛蘭大有深意的說道:“這南慶就是精細,在東齊很少遇到這般。”

  “在西秦紫雲城的時候,我們也很少遇到有人邀請我們去參加什麽詩會。”

  這話林飛蘭說的並不準確,畢竟當初聽風樓開業的時候,她就曾打擂台贏得了京城第一才女的稱號,背後又有皇子們撐腰,自那之後基本上就沒有文人敢去叨擾了。

  即便是有些雅士到了茶樓,也隻會是收起渾身的傲氣,不敢有一絲的放肆。

  令鈁對著灼華幾人拱手道:“二位姑娘還真是閱曆豐富,有時間一定好好聽聽你們的故事。”

  這句話讓左鼎有些想笑,灼華的故事你聽完也不怕做噩夢,剛剛在東齊把軍界和武林攪得腥風血雨,如今磨刀霍霍的來這了。

  馬車穩穩的停了下來,傳來車夫的地方的通知,眾人逐一走了下來了。

  這裏應該還是廟會的區域,隻是人流沒有了那麽的多,一些小販還在這裏擺攤,光顧之人也是寥寥無幾。

  周圍是一個寬曠的小廣場,停放著許多豔麗的馬車,想來已經到了不少的名門閨秀。

  待到眾人穩住腳跟,令鈁指了指前麵的一個高宇樓閣,頭前帶路而走。

  樓閣看起來很高,整體氣勢恢宏,雖然比不上傳說中的嶽陽樓,卻獨有一番的滋味,站在頂樓推窗而望,也是能夠盡收建鄴美景。

  旁邊的一個小販很快吸引了灼華的注意,那是一個白發蒼蒼的老婆婆,正在翻炒著為數不多的葵籽。

  “這個東西在南慶也有?我還以為隻有北方才有那。”灼華帶著林飛蘭飛快的跑了過去,湊著頭圍觀了起來。

  “我也是好久沒有吃過了,老婆婆的手藝真好,聞著氣味就讓口舌生津。”

  聽到兩位女士的鶯聲燕語,前麵的令鈁也停下了腳步,一臉好奇的走了過來,到底是什麽東西偌大的南慶都沒有。

  老婆婆看到近前捧場的兩個小姑娘,也開心的說道:“我這都是自己的種的,來南慶快十年了,才培育出的一點種子,而且每年的葵籽也不多。”

  “老婆婆,聽你的口音像是東齊人士,怎麽來到這邊了。”灼華一邊嚐了幾個炒熟的葵籽,一邊好奇的問道。

  “還不是因為活不下去了,從北邊一直往南走,走走停停的就來到這裏。”

  聽到這裏,令鈁直接挺直了腰杆,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豪爽的大手一揮,買下了攤位上所有的葵籽。

  “那婆婆怎麽在這裏擺攤,你要是去廟會裏麵,隻怕是一炷香就能把東西賣完。”灼華問出了心中的疑惑。

  老婆婆手裏的東西被人全包了,心裏也忍不住的開心,便多說了幾句。

  “廟會裏麵那有那麽多的空位,而且還有人收費,官爺收完二爺收,在加上雜七雜八的,掙得這點小錢還不夠交給他們的。

  就連進城的時候,這些葵籽都是偷偷藏起來的。姑娘要是喜歡,我趕明多帶點給你送家去。”

  灼華見到這麽麻煩,連連擺手:“不用!不用!我也就是一時的嘴饞,這個東西吃多了上火。”

  拿著大一把的葵籽,眾人一邊磕邊走。

  吐了把葵籽殼,灼華噴了左鼎一臉,不由得感慨道:“白衣不知平民苦,朱門隻怕狗肉臭。”

  令鈁也沒有剛才的春風得意,顯然對婆婆的話語備受打擊,卻又無可奈何。

  他也隻是一個王爺的兒子,說起來在朝中一點實權都沒有,又能改變的了什麽。

  就這單單兩三包的葵籽,總共不到半兩的銀子,又要給這個繳費,又要求那個照顧,剩下的錢估計連頓飯錢都不夠,那位老婆婆辛苦一天又賺得了什麽。

  前麵的樓閣很快便到了,酒樓門口張燈結彩,特意布置的一番,牌匾之上的三個大字“潯燕樓”映入眼簾。

  掌櫃帶著一群小廝早已等候,見到令鈁過來之後,趕忙笑臉相迎:“世子,宴會擺在二樓大廳,樓上請。”

  微微點頭之後,便抬步向著二樓走去,掌櫃看出了世子的不高興,小心的在一旁伺候著。

  二樓中的人來的都差不多了,見到世子上來紛紛正襟作揖,眼神中更多的是看向身後的灼華和林飛蘭。

  以前,世子可是從沒有帶人參加過這種場合。

  令鈁徑直的走向了堂中主座,隨手指著下手邊的位置,示意掌櫃安排加座。

  趁著這時,世子向大家介紹道:“這是新結識的朋友,灼華姑娘和他的同伴們。”

  一番招呼之後,眾人紛紛入座。

  少頃,世子一展隨身攜帶的紙卷,說道:“既然大家都不說話,那我就先給大家起個頭。”

  白紙之上,行書寫著一首詩詞《沙湖遊》:

  荷花園裏看荷花,沙湖岸畔踏湖沙,日日觀花,夜夜踏沙,何時歸家。

  時時念卿不見卿,刻刻無閑難寐君,月上枝頭,有掛梢頭,慰我辛愁。

  “這是邊陲兄弟送給我的一番拙作,正好今日拿出來,算是先行烘托氣氛,大家都來看看吧。”

  世子的話一說完,台下的眾人也對這首詩評頭品足起來。

  堂下一位青衫學士,上前率先說道:“這首沙湖遊以景抒情,算得上是佳作,想來這位邊陲軍士日後定是難得帥才。”

  又有一名身著官服的人附和道:“句尾押韻,我也覺得算得上好評。”

  二人說完之後,整個大殿中都是一片誇讚之詞,甚至是有種奉之如圭臬的趨勢。

  就在這時,一直無動於衷的灼華,長長的歎息一聲:“危矣,危矣,這南慶危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