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收麥子
作者:清清何水      更新:2020-10-22 14:56      字數:2108
  小王氏也不敢跟婆婆頂嘴,隻是在婆婆看不見的地方撇了撇嘴。

  吳秀娟做了個麵片湯,三人隨便吃了點,就關上門準備睡覺,關門是真,睡覺卻是假。

  沈文蘭拿出裝錢的布包,這布包是心兒特意教她做的,做生意時一直斜挎在沈家強身上,專門用來裝錢的。她把布包裏的銅板都倒到床上,然後三人就圍坐在床上,開始愉快地數銅錢。

  他們賣的小吃不貴,而且一般百姓家用的也多是銅錢,所以今天收到的都是銅錢。

  沈文蘭跟著心兒學會了數數,已經能數到一百了,她數第一遍,她爹數第二遍,但她爹隻能十個十個的數,數出十堆,就是一百文了,她娘再一個一個的串起來,一百個一串,十串一吊。

  數完錢,算了算成本,最主要的是買肉和麵粉的錢,油是從嶽母家拿的,說是以後拿豆子去換就行,但也大致算了下成本,果然如心兒說的,做小吃很辛苦,但利潤還是很可觀的,隻是再辛苦也沒有打短工出苦力、種田挖地苦呀!三個人半天就掙了幾百文,出苦力一天也就掙三十文,還不是每天都有工做。

  沈家強看著女兒在那掰著手指頭,算得滿頭大汗,還沒算出來具體結果,但他知道昨天買東西總共花了多少錢,心裏對今天掙了多少,還是有譜的。

  便跟吳秀娟道:“這生意能做,明天咱們多做幾桶豆腐腦,多發點黃金油條粉,鹵蛋也多煮點,包子就不做了,多做點餃子,這樣也輕鬆些,在家弄好豆漿就直接到集市上去煮,明天早點去。一會兒我去詹木匠那定做幾個木桶和兩張小桌子,明天先用一下爹娘的桶。下午我再去砍些柴,好在有這板車,倒是都能拉得下。”

  接著又感歎道:“這生意多虧了嶽母家,要不是咱倆忙不開,應該讓文蘭跟著心兒多學些認字,這才學了多少天,就比咱倆好多了,都能數到一百了。文宇就讓他跟小立一起去上學吧,識些字好做生意,起碼比種地好過多了,下次咱們多買點米麵帶去,半大小子可別把嶽母家吃窮了。”

  第二天一早,剛準備給趙家送早點去,鄭縣令家的下人也過了,要了跟趙家一樣的早點。幾天生意做下來,吳秀娟幾人也估出了一桶豆腦能有多少碗,一天能賣多少心裏也有數了,就這樣,“吳姐小吃”的生意就慢慢地做開了。

  有不少人打他家的豆腐腦和油條的主意,但有耿強的關照,他們也不敢明目張膽的幹點啥。

  耿強能不關照嗎,他在吳山村監工的那些天,心兒家隻要做好吃的,都會給他送一份,而且現在他每天的早食也都是在“吳姐小吃”攤上解決的,這吳家人做吃食的手藝確實不賴!

  有些人也回家熬了些豬油,炸了些油條,結果不但沒有沈家的油條鬆脆,而且連成本都超過了人家的賣價,最後也隻有眼紅沈家的生意,而無法分一杯羹了。

  轉眼麥子已經黃了,這在農家來說可是大事,都趁著晴天趕緊把麥子收回來,曬幹了,入了倉才能安心。

  沈家強家隻有兩畝地的麥子,不過都比較遠,三人天天還是一早去賣早點,半上午回來開始去地裏割麥子,飯都是沈文蘭回家做好後,拿到地頭去吃的,傍晚的時候再用板車把麥子拉回來。

  這樣忙忙碌碌了三、四天,地裏的麥子就都收回來了,光收回來了可不行,還得攤薄了鋪在老院子裏晾曬兩、三天,然後吳秀娟和沈文蘭就一人拿著一個枷子,開始打麥子,棍子一甩,枷子在半空中轉了半圈便啪啪地落在麥穗上,麥粒就被打落在地上了。

  沈老大家地多,往年小王氏收麥子時都沒下過地,但今年除了沈老太太和沈文竹在家做家務、看孩子外,其餘人都得下地搶割麥子。

  小王氏幹了一天就累得不行了,眼睛便又盯上了沈家強一家:“老二家的,你們那早點生意就不能歇幾天,光顧著掙錢,爹娘地裏的麥子都不管了呀?”

  “大伯母,縣城裏有幾戶人家都跟我們定了早點的,小本生意失信於人也不好呀,再說,我們每天半上午就回來了,不耽誤割麥子。”沈文蘭不想她娘受氣,立即道。

  其實吳秀娟並不懼小王氏,隻是知道婆婆偏心大房,若是跟小王氏發生了口角,那也等於是跟婆婆鬧矛盾了,所以她一般都是不搭理小王氏,隨她說去。

  沈家強收完自家地裏的麥子,便留妻女在家打麥子,自己則拉著板車去給他大哥家幫忙了。等麥子收完,一家三口都黑瘦了不少。

  吳山村這邊,割麥子主力是田氏、馮氏和黑子,沈文宇、吳立和黑妹跟在後麵把他們割好的麥子,收起來堆成一堆一堆的,等他們娘親割完後再捆起來用板車拉回去,而心兒和祖母則留在家裏給他們做飯,這是原本的計劃。

  誰知計劃沒有變化快,因為縣學竟然放了農忙假!話說你們城裏人,連地都不種,放什麽農忙假呀!可人家就是放假了,這麽忙的時候,那三個少年還央求心兒去給他們講故事,心兒當然是一口拒絕了。

  三個少年幹脆找來幾個會農事的小廝替吳家收麥子,這下心兒當然是一口答應了,動動嘴就有人幫著幹活,傻子才不答應呢!

  有人幫著收麥子,她便安安心心地到周家動嘴講故事去了,她講的故事,周辰銘、鄭瀚文和趙子軒隻用按她說的記錄下來就行,根本不需要再修改或潤色一下。連周老爺看了他們寫出來的東西,都笑說早知道隻需要記錄,他跟心兒合作就好了。三人都知道隻分心兒兩成,他們確實是賺大了。

  趙二爺看過他們寫好的部分文稿後,已經答應先給他們找個茶館的說書人合作一下,看看效果,等寫完了,再考慮出書。三人想趕進度,自然是不想浪費任何假日和休沐的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