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變化
作者:清清何水      更新:2020-10-18 02:14      字數:2192
  “村長家的正旺叔正在家做板車呢,你們可以去看看,拉些木料,給些工錢,就能做一輛。我娘說這車好用,省力,拉東西方便。”村長小兒子是木匠,心兒還不忘給他拉拉生意。

  這板車也是心兒和沙僧和尚搗鼓出來的,心兒看見娘親從大集上往地裏一擔擔的挑糞,覺得太辛苦了,就想起了前世的簡易板車,覺得很適合用來在這鄉間的窄道上搬運東西。

  連周老爺看了都定做了幾輛,周辰乾這兩天上學竟然都是坐在板車上,讓大木拉著去的,心兒看見了還笑話了他一頓。

  心兒還讓三師兄給她做了張高低床,特簡單,兩頭做兩個架子,中間是一塊板,往架子上一放,就是一張高低床了。

  家裏後院裏有好些木頭,都是她爹以前砍的,正好派上用場了,還不用花費錢,心兒很滿意。

  本來可以把家裏搭的床都換成這高低床,但想到冬季冷,這裏沒有空調、暖氣,自己不一定受得了,想著還是得壘炕,反正山裏最不缺的就是柴火,燒著炕,冬天一家子也就不用受罪了。

  心兒實在不放心祖母,轉身跑去夏灣村請夏大夫,本來也是說,三天後再來看看祖母的。

  夏大夫很喜歡這個不怕人還懂禮貌的小姑娘,進他家院門,還知道在院門口問一聲:“請問,夏大夫在家嗎?”

  這麽懂禮貌的孩子,在鄉下可是很少見的,心兒跟夏大夫說了一下祖母這兩天的情況,特別是剛才祖母又生氣還痛哭了的事,夏大夫聽了,忙加快了腳步。

  當心兒和夏大夫趕到家的時候,卻驚奇地看見祖母並沒有躺在床上,而是正坐在院子裏,跟女兒、女婿幾人在聊著什麽。

  夏大夫笑眯眯地走進院子,對心兒祖母道:“老嫂子,你孫女不放心,讓我再給你看看,來,我摸摸脈。”

  吳秀娟兩口子趕緊站起來,把凳子搬到老太太身邊,請夏大夫落坐。夏大夫摸了下老太太的脈,又仔細的觀察了下她的臉色,便收回手,笑著道:“果然是有菩薩保佑著,老嫂子這發了頓火,又痛哭了一場,倒把心中的鬱結都疏解了。所以這人呐,該發火時就發火,別啥事都憋在心裏。沒事了,再開兩副藥,吃兩天,好好養養就行了。老嫂子,你呀,好日子在後頭呢,看你家這些孩子,一個個都孝順的很。”

  是啊,日子總是要往前過,再多的心痛、後悔,也換不回來大兒子的命了,老太太強顏對著夏大夫笑了一下:“是啊,孩子們都好。”

  吳立拿著錢跟著夏大夫去拿藥,回來的時候就跟大家匯報村裏的事,說魁子叔最近在縣城裏看見過吳正武,而且他的脖子上確實吊著胳膊呢,大家都在罵他是殺人犯、是賊,說他大兒子傻,就是因為他壞事做多了得到了報應。

  還有好多人跑村長家看做板車去了,問正旺叔要多少木料?工費多少?把正旺叔都忙壞了。

  其實沈家強也對這板車感興趣,繞著這板車看了幾圈,剛才板車是他拉回來的,都是上坡路,拉起來卻不怎麽費力,比獨輪車好用多了,獨輪車裝不下太多東西,稍微多裝點東西,想一個人推著上坡根本就不行。他也想置辦一輛板車,正好家裏的推車分給大哥家了。

  心兒覺得,不管是在古代還是現代,男人對車都有種天然的熱愛,哪怕是輛板車。

  沈家強一家人這次來,發現嶽家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變化,不但中午多了一頓飯,還做起了生意,而且做的還不止一樁生意。

  看這屋裏堆著的麥秸辮子和已經做好的帽子,還有剛才縣城酒樓的夥計,親自上門要求增加供量的豆腐和豆幹,就連以前病病歪歪的小寶,最近都長得臉色紅潤,壯實多了,甚至還收養了個孩子,沈家強真有點相信,是觀音菩薩在保佑著嶽家了。

  今天的午食也做得很豐盛,肉燒豆腐、肉炒豆幹、韭菜炒雞蛋、肉燜幹竹筍,還煎了碗焦黃的小幹魚,放了點幹辣椒,吃起來又香又開胃,另還炒了一些蔬菜,這都超過過年的年夜飯了。

  其實這點豆腐和豆幹,還是跟趙家酒樓的夥計協商了才留下幾塊的,本來田氏昨晚多泡了不少豆子,準備今天送些豆腐給來看望心兒祖母的幾家,誰知道酒樓突然要加量,隻好明天再送了。

  吳秀娟看著娘家的變化,也是很欣慰。下午,吳秀娟母女決定留下來幫忙縫帽子,讓沈家強父子倆回城西村,但沈文宇也不想回去,他要跟著黑子和表弟去逮兔子。於是來的時候是四個人,回去時就隻有沈家強一個人。

  結婚後,從沒在家住過一晚的閨女,今天竟然說要留下住幾天,祖母看了看女兒,什麽都沒說。等沈家強走出院門後,祖母才開口道:“分家啦?”

  “嗯,分了。”吳秀娟答道。

  “怎麽分的?分得很偏?”祖母心知沈家分家肯定會偏大房多些,但具體偏多少,那就看沈老太太到底偏心多少了。

  心兒和田氏都停下手中的活,專心看著吳秀娟,想知道這沈家分家到底偏了大房多少。

  “田地都是分成四份的,兄弟倆、公婆還有大侄子各一份,離家遠的、挨著這條去縣城的路邊的地都分給我們了,老房子也是分給我們了,還分了十兩銀子。老太太說大侄子是要考功名的,考上了秀才就可以免五十畝田地的賦稅,以後我們也會跟著沾大侄子的光,所以要給大侄子單分一份。”吳秀娟低著頭,淡淡地說道。

  田氏聽了,眉頭微蹙:“兒子分家還給孫子拎出來單分一份,還是頭次聽說這樣分家的。”

  祖母也歎了口氣道:“都說好兒不吃分家飯,分了也好,你嫁到沈家這些年,也沒歇過幾天。你和沈姑爺都是勤快人,兩孩子也大了,都能幫把手了,以後日子不會過得比你這些年差的。”

  “大姑,讓文宇表哥去讀書吧,上幾年學也去考功名,不用沾大姑父侄子的光。”心兒理所當然地道。

  大家聽了她這孩子氣的話,都看著她笑,氣氛倒是瞬間變得歡快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