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趕集
作者:清清何水      更新:2020-10-18 02:14      字數:2181
  讀書很難,村子裏能識字的人很少很少,農家人吃飽穿暖都勉強,哪還供得起讀書人呀。

  心兒叔祖父吳大樁憑著讀過一年私塾,在縣城找到了一份工,感受到了讀書識字的用處,於是就送大兒子吳正武去讀了幾年私塾。

  可惜吳正武啥功名沒取得不說,還一直自恃為讀書人,到現在還一直遊手好閑,啥事都不幹,沒事就去縣城逛一圈,美名其曰:會友。

  吳立說,除了二堂伯一家子,叔祖母家別的人都不是個東西。都說跟爹跟一個,跟娘跟一窩,看來還是很有道理的。

  吳山村沒有私塾,但夏灣村有,所以附近村子裏的孩子要想讀書,都是送到夏灣村夏秀才的私塾的。

  雖然夏秀才收的束脩比縣城裏低得多,但整個吳山村也就村長家的大孫子在讀書。

  作為從現代來的心兒,知道讀書的重要性。哥哥已經九歲了,此時啟蒙都有些晚了,但晚學總比不學好吧,也不指著他去考狀元,隻要識些字多些見識,明些事理就好了。

  當然要是能考個秀才就更好了,起碼能免了家裏的賦稅不是,況且在這古代,大家對讀書人都是有些敬畏的,反正讀書是百利無一害的事,娘親不就是擔心錢嗎,自己想辦法賺就是了,心兒越想就越愉快的把送哥哥去讀書的事決定了。

  大集上人不少,這附近村子裏的人除了去縣城,一般買東西都來這趕集,這集市不是天天有,每月逢五逢十才有。

  大家交易的東西很多,從農產品到吃的、喝的、日用的,都有賣的。在這裏,你可以用錢易物,也可以用物易物。

  今天不說黑妹,就是吳田氏都有些激動,以前都是帶著自家的土特產來,讓別人挑來揀去的,今兒可是拿著現錢來挑揀別人東西的,身份來了個對調,心情果然也不一樣了。

  三人一邊走一邊看,一邊跟熟人打著招呼。

  “嗚嗚,嗚嗚”,心兒循著聲音看過去,隻見一擺攤的少年麵前擺著兩個筐子,一隻筐裏擺著一些陶碗,另一隻筐裏竟然是兩隻黑色的小奶狗。

  哇,還有賣狗的!昨晚還跟哥哥說,要養條狗的心兒立馬跑過去,蹲下來摸摸小狗的頭。

  “亮亮哥,你今天不光賣碗,還賣小狗呀?”黑妹也走過來,跟少年打著招呼。

  “黑妹來了,這是我家大黑生的小狗,我養不了這麽多,想送給別人養,不要錢的,這個小妹妹抱一條回家養吧,我家大黑看家護院可好了,它的娃肯定也不孬的。黑妹,你家要不要養一條?”少年極力推銷著小狗。

  “啊?它吃的多麽?”黑妹也蹲下來看著小狗。

  “它吃的不多,給它點剩菜、剩飯就行。”

  黑妹一臉茫然地想,自家好像沒有剩菜、剩飯這種東西呀。

  心兒便湊到她耳邊低聲道:“我們抱回去養吧,這樣晚上就不用擔心有賊了。”

  黑妹想起了昨晚發生的事,身子抖了一下道:“亮亮哥,我們兩隻都要了。”黑妹心想,大不了自己以後少吃點。

  心兒又轉頭看了看陶碗,拿起一隻在手裏仔細觀察起來。

  “心兒,小心些,別滑手打碎了。”娘親叮囑道。

  這陶碗做得還不錯,氣泡不多,表麵也還挺光滑的。

  “我娘說,亮亮哥家的碗做的好,我家的碗都是跟他家換的,他家跟我舅舅家在一個村裏。”黑妹興致勃勃地介紹著。

  “我們家的碗、罐也都是亮亮家做的。”娘親也道,就是很多年了,大部分都豁口了。

  “大哥哥,你會做喝茶的杯子嗎?”心兒笑盈盈的問。

  娘親忙拉住心兒道:“咱家沒茶,喝水拿碗就行。”

  “我師父要喝茶,給他買。”心兒想著給師父定做幾個現代那樣,稍大點有把手的杯子,這兒有條件的人家用的都是小茶碗,裝不了幾口水,端著還燙,心兒覺得不好用。

  “你是要茶碗嗎?”少年問。

  “是這樣的,你看,這麽高的,還有把手的,你會做嗎?”心兒邊說邊拿個石子在地上畫著。

  “要是能畫個圖給我帶回去,我回家做著試試,我以前沒做過這樣的。”馮亮認真看著心兒畫的圖,思索了一下道。

  “好,我讓師父畫張圖,下次大集的時候給你,你下次還來嗎?”

  “來的,我每個集都來。”馮亮答道。

  到時候多做幾個,送周老太爺一個,心兒在心裏計算著該做幾個。

  雞蛋好買,農家雞下了蛋,大都舍不得吃,存著賣或是換些針、線等東西。買了三十個雞蛋,又割了幾斤肉,都放在娘親的籃子裏背著。

  逛了不短時間了,黑妹早食喝的粥,這會兒內急,三人便趕著往回走。

  心兒朝四周看了看,大集在夏灣村的村頭,河道在這裏拐了個灣,這附近都是田地,大都是周老爺家的,村裏人家離這還有點距離。

  主要是這塊空地大,地勢也平,就是地上到處都是碎石頭,倒是挺適合擺攤的。隻是內急了有些麻煩,男人好解決,躲到樹叢後麵就行,女人還得跑到村子裏去,有點耽誤事兒。

  心兒眼睛掃了一圈後,便滿意的點了點頭:嗬嗬,農家肥有了。

  黑妹在村子裏找個茅房解決了,三人也就不著急往家趕了。黑妹便跟心兒說起了馮亮。

  馮亮的父母以前農閑時就燒窯做些陶碗、陶罐,夫妻二人手藝很好,做事勤快,做人又很爽朗,生意做得也是越來越好,就想著擴大燒陶的窯。

  農家人,自己能做的事都舍不得花錢請人,夫妻二人白天忙完田地裏的事,晚上還摸黑去挖窯,結果窯塌了,二人也被壓死了,當時馮亮正好回家了,才撿回了一條命。

  父母都沒了,隻剩下他一個孩子,日子過得很艱難。以前看著父母做陶器,也跟著學了一些,隻是沒有父母手藝好,隻能做些陶碗賣給農家人來養活自己。

  一個小小少年能從失去親人的痛苦中走出來,靠自己的雙手養活自己,心兒覺得他是個值得自己欽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