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司徒家回鄉
作者:三色金魚      更新:2020-11-05 17:00      字數:1584
  司徒皓軒本次回鄉祭祖是跟皇帝告過假的,州縣衙門也都得到了消息。特別是縣衙一直在籌備著,就等著秋司徒皓軒回鄉。

  司徒皓軒和溫情兩人在溫家住了三天後就回到了司徒家在縣城的別院。半路上司徒皓軒就讓管家拿著他的拜貼去縣衙找縣令大人,告知他們已經到了的事實。

  他們這一路上耽誤的時間太多,所以到了縣裏就休整了三天,第一天去去乏,第二天收拾一下,第三天準備一些祭祖的東西,然後就要準備回鄉祭祖了。

  像司徒皓軒這種受皇恩回鄉祭祖的,當然要過到明路上去縣衙打招呼。這也是在表麵上做好了功夫。

  西塘村的房子雖然說三年沒人住了,當時見得就是青磚大瓦房,房屋結構很結實,所以隻要讓人提前去打掃一下衛生,生點兒火,聚聚人氣兒就好。

  溫情已經提前讓錦梅帶著丫鬟婆子回去收拾了。因為金梅是從在西塘村的時候到司徒家的,所以才讓她帶人回去收拾。

  西塘村的人看到司徒家的大門打開,又有好多人在裏邊走動,都紛紛在路口門外裏望。都說好奇害死貓,不過人們自古的好奇心就改不掉。

  縣衙書房,縣令大人收到司徒皓軒的拜貼後就沒有耽擱的讓把管家請了進來,在一陣寒暄見禮後,縣令大人讓管家在前廳稍坐喝茶,他去換衣服與管家一道去司徒府拜見司徒皓軒。

  別看司徒管家隻是個下人,在古代達官貴人家裏的得臉的丫鬟管家,那比一些小門小戶家的小姐還有地位。

  司徒皓軒是正四品大將軍,是真正有軍功在身的,又是皇帝身邊的新貴,管家的身份自然就水漲船高,至少是足以讓縣令這種七品芝麻官巴結仰望。

  縣令帶著合衙眾屬來司徒別院拜見。溫情看到滿院子站的黑壓壓的人就頭疼,本來祭祖是自家的事兒,怎得到了古代就跟這麽多人相關了呢。

  見過禮後,溫情就回屋了。司徒皓軒讓其他人在外等著,他跟縣令兩個進書房討論了一下關於祭祖的事情。時間就定到了兩天後,到時候隻縣令一人陪著一起回西塘村即可。

  兩天後司徒皓軒擺出了他的大將軍儀仗,縣令大人一起陪同,一大隊人馬浩浩蕩蕩的向西塘村出發,這龐大的陣仗引得路邊幹活的老百姓紛紛駐足觀望。

  由於縣裏提前給村裏遞了消息,一大早起來,村長就帶著村民撒掃庭院,街道。村子裏不管是德高望重的老人,還是三四十歲的正當年,還是地上跑的孩子,都早早的起來來到村口列隊迎接司徒一家進村。

  要說為什麽大家都會出來迎接,這還跟溫情有關。當初溫情做生意沒少幫扶村裏人。現在村裏家家戶戶都能住上青磚瓦房,每頓都能吃上白米白麵,一年到頭平均還能攢十兩銀子。

  特別是溫情家搬到京城之前,當時的水果罐頭廠和麻醬廠等等的廠子還是沒有搬走都留在了西塘村交給了李毅和趙鐵柱等村裏年輕一輩的青年才俊管理?

  古代經濟落後主要原因是人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為了給大家更好的福利,讓大家安心的上工。溫情在村裏蓋了所村學,從縣城和府城請來了幾個德高望重的笑先生來教學。

  還請了一些女先生來招收一些女孩子,出了日常學習外,還傳授她們女紅,禮儀,琴棋書畫等等。西塘村家的人都有錢,女兒還會送去讀書明事理。女孩子有文化有見地,縣城一些大戶人家都會跟西塘村結親,來上門求取。

  最主要的是對於西塘村的孩子入村學是完全免費的,不收一文錢的銀子。這是給村民最好的福利,最大的回饋。

  村民也都是感恩的,在物質上給不了司徒家什麽回饋,所以在得知司徒家要回村後就自動自發的來村口迎接。

  溫情他們走到村口被這全村子都出來迎接的陣仗給嚇到了,說實話,他們是真沒想到村子裏不管男女老少都來了,甚至還有隔壁村的一些村正,村民也過來迎接。

  而縣令看到這壯觀的景象也驚呆了,他還從來沒見過有誰衣錦還鄉後能夠得全村夾道迎接的。其實也不難想象:溫情家的生意帶動了整個縣城的經濟收益,他的政績都還是得益於溫情當初的功勞,更不用說西塘村了,這是民心所向。他也堅定了這次要跟司徒家搞好關係,對自己以後的仕途會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