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試種新型作物
作者:三色金魚      更新:2020-10-17 18:30      字數:2447
  三月春來,萬物複蘇。農民開始一年的耕地準備種莊稼。溫情也開始了玉米、土豆和棉花的育種、試種。

  會試也是在這一月開始,會試後就是殿試。因為溫情要忙著種地,時間調不開。這次就先由司徒鴻軒和司徒洛羽兩人陪著司徒灝然上京趕考,有了上次去省城的陪考經驗,相信二人也可以應付來。

  三人來到京城,隻見:街道兩旁建築碧瓦紅顏層樓疊榭,店肆林立,有茶樓,酒館,醫館、當鋪,廟宇、成衣鋪、客棧肉鋪、作坊。街道兩旁還有不少挑著扁擔的小商販在走街串巷的叫賣,街道上川流不息的人群,坐馬車出來逛街的富家女,以及在店鋪外正在招攬生意的小二。無一不體現著京城的繁華。

  三人先找了一家比較大的客棧安頓好,司徒鴻軒就外出找店鋪。京城是最繁華的的地方也是有錢人最多的地方,溫情還有好多生意計劃沒有執行,她的目標就是京城。有合適的店鋪就買下來,前期用不到可以先租出去。

  經過幾天早出晚歸打的考察,司徒鴻軒最終買下了分散在3條街上的8家帶院子的鋪麵。3條街地處京城中最繁華的的地段,這8家鋪子還是因為董先生的關係才這麽順利買到手的。即使是有董先生從中幫忙,在寸土寸金的京城,這8家鋪子花了2400兩,再算上給牙行的酬勞,辦地契的費用,一共花去了3000兩。銀子出的司徒鴻軒直肉疼。

  8家鋪麵中有6家是以司徒家6個孩子的名義來買的,剩下的兩家,一家給了司徒老爹,一家給了溫父。其中以司徒灝然的名義買的那個鋪麵,司徒鴻軒給了些銀錢給牙行,讓他們幫著找人收拾了一下為生後,三人就搬過來居住。另外的7家,司徒鴻軒也委托給了牙行幫忙給租出去。

  溫情則是在家裏在準備種玉米、土豆和棉花的事情。

  溫情在現代就出身農村,家裏年年都會種玉米和土豆,她經常跟著父母叢農活,對於玉米和土豆的種植她是手到擒來。

  古代農作物產量底下有三個原因:一是土地不夠肥沃,所以在去年入冬前,溫情就讓人把需要用到的地先施了一次農家肥。在今年種植前用施了一次農家肥。二是沒有治理病蟲害的藥物,所以溫情先進行了發芽試驗,以確保剩餘種子的發芽率。三是灌溉不方便,溫情是在自己宅基地的後院的菜園子裏種的,司徒家有水井這樣澆起來就比較方便。胡人帶來的玉米種子都種下也就隻有半畝地。棉花雖然沒見過,但是也經常聽老人家提起,所以她的理論知識還是很豐富的。

  土豆種子也不多,隻有100來個,當時胡人不知道溫情需要多少,所以都沒有都拿。怕賣不出去都壞了賠錢。包括棉花種子也是一樣的,初步估計也就夠種一兩畝地的。不過也沒關係,今年溫情就是試種,她已經跟胡人說好,以後再有這些種子,有多少她就要多少,但得是這種飽滿發芽率高的。

  先用刀把土豆分成大小均勻的小塊,然後晾曬兩天,再裹上一層草木灰後晾曬出牙,留下長勢最好的牙,然後把處理過的土豆種到提前施好農家肥的土地。100個土豆,也大約種了半畝地。

  棉花是喜熱作物,對水分也有一定需求,但開花期及收獲期忌多雨、喜光照,所以氣候幹燥但灌溉水源充足且排水好的地區最適宜種植棉花。棉花的生長需要充足的光照(屬於長日照植物),比較耐幹旱,適宜生長在沙土等排水條件好的土壤上。正好西塘村村西頭有一條河,河兩邊都是沙土地。溫情就買了10畝地留作以後種棉花。要保證棉花的高產,還有三步是必不可少的:1、打枝葉,當第一個果枝出現後,將第一果枝以下葉枝及時去掉,保留主莖葉片給根係提供有機養料,稱為去葉枝或抹油條。去葉枝是控製棉花旺長奪取高產的手段之一,弱苗和缺苗處的棉株可以不去葉枝,等其伸長後再打邊心。去葉枝在現蕾初期進行。一般株型鬆散的中熟品種需要去葉枝,株型緊湊的早熟品種可不進行此項工作。

  2、打頂心:打頂能消除頂端優勢,調節光合產物在作物內呈均衡分布,增加下部結實器官中養分分配比例,加強同化產物向根係中的運輸,增強根係活力和吸收養分的能力,進而提高成鈴率。

  3、打邊心:打邊心就是打去果枝的頂尖,可控製果枝橫向生長,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利於提高成鈴率,增加鈴重,促進早熟。生產上對肥水充足,長勢較旺,密度較大的棉田,在田管中後期,自下而上分次打去群尖,並結合結鈴情況,下部留2~3個果節,中部留3~4個果節,上部可根據當地初霜期早晚打。

  胡人帶過來的棉花種子大約種了兩畝。

  三種作物都種下去後,溫情又請人給三張作物都做了保溫措施:古代沒有薄膜,溫情就讓人把稻草打成草簾子,晚上就鋪在架好的支架上,白天等太陽出來氣溫升高,就把草簾子掀開,保證作物能很好的進行光合作用。

  得知溫情要種植玉米等,顧縣令還帶著人來西塘村查看幫忙。顧縣令甚至是親自下地種植。溫情的每一個步驟顧縣令都親自請教,試種,來詢問這樣做的目的。每天早晨縣令就來溫情家報道,晚上又回縣衙休息,中午在溫情家用飯。如果往返7天堅持著把最後一粒種子種到了地裏。這7天雖然說累,他發現溫情就跟本百科全書一樣,腦子裏的知識層出不窮,有什麽不懂的他就問,溫情也是耐心的回答。這7天對於顧縣令來說可謂是收獲頗豐。就憑借著這次他學到的經驗,以後他每到任過一個地方,都是碩果累累、穰穰滿家。

  朱氏懷孕即將臨盆,王氏也有孕三個月,高氏年歲大,這三人都需要人照顧。以後司徒家幾個兄弟外出辦事也需要帶一兩個小廝跑腿。種完地後溫情就去縣城買一些下人回來照顧一家人的生活起居。省城有一戶官宦人家,因為站錯隊得罪了上峰被判入獄流放,府裏的下人都被發賣,溫情看著這些下人被調教的很有規矩,以後就是去了京城也可帶去不用重新買人,遂買了七個丫鬟,放在司徒家女眷身邊隨身伺候,還買了5個小廝負責跟在司徒家男人身邊聽後差遣。另外廚房還買了兩個廚娘三個幫廚丫頭,還買了幾個會功夫的小廝和護院,負責家裏減院子的灑掃和看護。另外還買了兩個奶娘回來,負責照看朱氏即將降生的寶寶。

  一切都落聽已經過了一個月,這個時候會試已經考完,考子們正在等著成績然後進行殿試。溫情還是擔心司徒灝然的成績,不親自過去看看是肯定放不下心的。把家裏的事情都囑咐好後就離開家奔京城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