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人工培養蘑菇
作者:三色金魚      更新:2020-10-17 18:30      字數:1173
  第二天吃完早飯司徒鴻浩跟司徒盛一起去給一品堂送貨。現在司徒鴻鵠跟劉掌櫃也熟悉了,送貨他一個人去就沒問題,因為蓋房需要買一些材料所以司徒盛今天就跟著一起去縣城。天天送貨,司徒家就自己買了一輛牛車。

  想著天天上山挖草藥也不是長久之計,所以今天高氏四人出門前,溫情就囑咐高氏和司徒洛羽菜蘑菇,朱氏和王氏就挖魚腥草,盡量的不要破壞根部,挖回來移栽到後院的園子裏,以後也人工培養草藥來賣。這樣可以保證產量不說還可以把大家解放出來做些別的事情。

  因為想著盡快的培養出來蘑菇,所以溫情讓司徒鴻軒和司徒皓軒,拿上工具推上車也去了後山。

  到了後山溫情讓司徒鴻軒跟著高氏和司徒洛羽後麵,把它們采完蘑菇的朽木裝上車推回家放到南房炕上。溫情則帶著司徒皓軒挖野生枸杞樹移栽到他家東梁的地裏。東梁大約有兩畝山地,正好符合枸杞的喜酸、耐旱、怕水漬的特點。就是開花時需要有充足的水分,到時如果忙不過來也可以雇村裏地少的人家來做工。

  考慮到沒有培育蘑菇的經驗,隻運回去十根朽木,溫情就讓司徒鴻軒跟司徒皓軒一起挖枸杞移栽。

  司徒家的日子就這麽忙碌而有序的進行著。

  東梁的兩畝野生枸杞也已經全部移栽完畢,司徒哥倆就跟伺候孩子一樣的對待這些小樹苗。挑糞、澆水都是一顆一顆的來。家裏的八畝旱田也全部都移栽了草藥。司徒鴻軒天生對種地有天賦,什麽事情溫情說一他能反應出二甚至是三來,平時家裏的兩畝枸杞和八畝藥田藥田全部都由司徒鴻軒來主要負責。

  村子裏有兩家去年逃難過來的人家。一家姓高,男的叫高達成23歲,妻子趙氏20歲,兩人隻有一個兒子今年4歲;還有一家姓袁,男的叫袁賀年29歲,妻子彭氏也是29歲,大女兒袁木槿今年10歲,大兒子袁濤今年7歲。因為逃難過來沒有地,所以兩家都是靠給別人打短工為生。溫情看著兩家的大人都是憨厚、本分的莊稼人——眼裏有活,嘴巴牢靠,所以就顧他四人為長工幫著司徒鴻軒來管理藥田和枸杞。

  溫情的蘑菇也在她一次次的實驗後長出了小蘑菇,再有7天左右就可以收割,有了這茬蘑菇,菌包的培養也指日可待。

  一個月後,房子已經建好,古代所有的材料都是原生態無汙染,所以房子也不需要晾曬太長時間。溫情的哥哥是做木匠的一把好手,做出來的家具結實耐用,價格公道。司徒家的家具都是結合現代和古代家具的特點自己設計溫淩霄純手工打造的,樣式絕對的能引領時代潮流。

  溫淩霄小的時候就對這些木工活感興趣,經常跟著村子裏的一個老木匠後邊玩兒,老木匠看溫淩霄聰明伶俐,就把一身的本事傳給了他。以前溫淩霄隻是跟著師傅打下手,這次溫情家新房的家具是溫淩霄第一次獨立上手打造。

  家具送過來後又晾曬了5天找了個黃道吉日,請過村裏人吃完暖家飯,司徒家就搬進了新房。西塘村來司徒家吃暖家飯的鄰居看到溫情家造型新穎的家具,都很羨慕,這無形為溫情的哥哥做了一次免費的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