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晚飯後的計劃
作者:三色金魚      更新:2020-10-17 18:30      字數:2098
  吃完晚飯,把下午采摘的蘑菇和草藥都晾曬好,大家都到院子裏的老槐樹下納涼聊天,說一說今天一天的收獲也定一下明天的計劃。

  溫情看大家都忙完聚在一起,正好可以把下午進城的收獲給大家報備一下,順便也說一下明天準備做豆腐的事情。

  溫情拿著那800個銅板來到院子裏,把錢放到了高氏麵前:“娘,下午我進城把上午我們摘的蘑菇賣給了一品堂,10文錢一斤,一共是80斤。這是800個銅板,您收好。”

  現在司徒家是高氏管家,大家有什麽進項都會拿給高氏,而高氏也不是那克扣不講理的婆婆,她一般的都拿一半,剩下的一半給各家留作不時之需。

  一個上午的勞動就賣了800文,相當於一個壯勞力在鎮上打短工一個月的收入了,這怎能讓司徒家的人不興奮呢。

  司徒洛羽最小也最高興:“我們一個上午就賣了800文,一天就是一兩六,那一個月我們就可以有48兩的收入。以後我們是不是可以天天吃肉了”

  朱氏和王氏也分高興,畢竟家裏有了一項收入,以後還是會用到他們各自的家裏,以後有了孩子也不會太苦。

  看著大家溢於言表的高興,溫情緩緩吐口:“沒錯,我還跟一品堂簽了協議,以後我們家采的蘑菇都可以給他們送過去,夏天是10文錢一斤,冬天是15文一斤。”

  溫情的話無異於一聲炸雷,讓本就興奮的司徒家眾人又是開心不已。

  可是開心歸開心,司徒皓軒還是提出來了疑問:“夏天能夠采蘑菇這個我可以理解,可是冬天理我們又去哪裏找蘑菇給劉掌櫃呢,要知道劉掌櫃之所以跟我們簽下協議就是因為大冬天我們也可以提供蘑菇。並且山上長的蘑菇是有限的,我們又怎麽保證能不斷貨呢?”

  聽完她家便宜相公的問題,溫情就覺得司徒皓軒生在農村可惜了,貧窮限製了他的發展,如果家裏有錢供他讀書練武,那他的將來不可限量呀。

  “是這樣的,蘑菇的生長是有條件的,隻要滿足它生長所需的條件,就算是在屋子裏也可以長出蘑菇來。”溫情回答到。

  “你的意思是你要在家裏培育蘑菇,這樣冬天也可以給一品堂提供?那如果失敗了培育不出來怎麽辦呢?”這是司徒盛比較關係的問題,畢竟跟人家一品堂簽約了,失信是要陪違約金的。

  “爹,沒關係的。我知道蘑菇的生長習性,現在是夏天我們多試驗幾次肯定是可以培育出來的。就是算真的沒有培育出來那也沒關係,蘑菇還可以曬幹了賣。蘑菇幹用水一泡就跟現采的蘑菇一樣。蘑菇是可以返回循環生長的,後山這麽大,我們是采不完的。”

  如果溫情的話,給大家打了一劑強行針,那接下來的溫情的話更讓司徒家看到了希望;

  “爹娘,今年晚飯我用豆腐做的幾道菜那您二老覺得如何?”

  高氏回味著晚上的飯食:“嗯,不錯,豆腐爽滑、軟嫩。就是老人小孩子吃也可以。主要是這個豆腐也不受季節的限製,什麽時候都可以做。”

  溫情又轉頭看向司徒盛:“那爹您的意見呢?”

  司徒盛沒有回答溫情而是反問:“老三家的,你是想也做了這豆腐來賣嗎?”

  溫情覺得怪不得司徒家幾個孩子都這麽優秀呢,就衝著老二這舉一反三的本事,幾個孩子也不是池中物呀:“是的爹,咱家人多地少。家裏隻有十畝水田,八畝旱地,一畝菜園。每年交完公糧也不剩不下什麽了。農閑的時候哥哥們還要去鎮上打短工,累不說還掙不到幾個錢,有時候遇到不講理的東家根本就掙不到錢還有可能有危險。”

  其實溫情說的是那個時候大多數農村人的現狀,但是沒有辦法,沒錢沒權的就隻有被剝削的份兒了。古代可不是個講究人權的地方。

  “現在娘跟嫂子、我、洛羽我們每天可以進山找藥材、菜蘑菇貼補些家用。我想以後我們也可以做豆腐賣給一品堂,即使是農閑的時候哥哥們也不用進城打短工受氣。但是做豆腐這些力氣活主要還是爹和哥哥們來做,所以我今天晚上就是想征求一下你們的意見。”溫情看著司徒老爹和兩個大伯哥認真的說道。

  三個大男人,各自思考了一會兒交換了一下眼色,然後司徒老爹做決定:“那明天我們就做一天先試試水,如果也跟今天的蘑菇一樣可以跟一品堂簽協議那我們就天天做來賣。”

  “那這豆腐我們準備賣多少錢呢?”司徒皓軒提出來。

  “一斤黃豆能出4斤豆腐,我們這黃豆是2文錢一斤,再算上時間和人工費,又因為我們是頭一份,所以我想一斤豆腐賣10文錢”

  王氏隻感覺到不可思議:“會不會太貴了,都跟肉差不多了,有人買嗎?”

  要知道現在的肥肉18文一斤,瘦肉才15文一斤,就是一斤精米也才12文一斤,10文錢那是可以買兩斤糙米,5斤高粱麵的。所以王氏隻感覺賣的太貴了。

  溫情卻不覺,笑著解說道:“物依稀為貴,我們家的豆腐是獨一份的。我相信一品堂也不會覺得我們家的豆腐貴。二嫂你就放心吧。”

  “既然你這麽說那我就沒什麽問題了,大不了拉回來我們自己家吃。這麽好吃的豆腐就是讓我頓頓吃我也吃不膩。再說三弟妹你的手藝也好,做出來的菜就是好吃。”王氏又發揮了她二貨吃貨的本性。

  一家人看著插科打諢的王氏,都知道她那性子,也就搖搖頭隻笑不語。

  司徒鴻浩和司徒鴻軒更沒有意見,其實他們早就覺得單靠種地是沒有什麽大出息的,想要掙錢還是得另辟蹊徑,但苦於沒有門路,現在有人給他們指點迷津,他們自然是追隨了。年輕人就是頭腦靈活,敢鑽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