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試做豆腐二
作者:三色金魚      更新:2020-10-17 18:30      字數:1038
  接下來的步驟其實很簡單

  一、過濾。過濾是保證豆腐成品質量的前提,現時各地豆製品廠多使用離心機。使用離心機不僅大大減輕笨重體力勞動,而且效率高、質量好。

  古代沒有離心機,所以就倆人手動過濾,找到一大塊紗布,一人撐著一人倒。倆人配合的倒也默契,主要是司徒皓軒充分相信溫情,讓他做什麽就做什麽從不多問也不遲疑。

  二、煮漿。煮漿對豆腐成品質量的影響也是至關重要的。

  使用敞口鍋煮漿,煮漿要快,時間要短,時間不超過15分鍾。鍋三開後立即放出備用。煮漿開鍋應使用豆漿“三起三落”,以消除浮沫。

  在煮開後加固前,如果喜歡吃豆皮的,可以在這個時候涼兩張豆皮出來。

  三、凝固。凝固是決定豆製品質量和成品率的關鍵

  在具體操作上,凝固時先打耙後下鹵,鹵水流量先大後小。打耙也要先緊後慢,邊打耙,邊下鹵,缸內出現腦花50,打耙減慢,鹵水流量相應減小。腦花出現80停止下鹵,見腦花遊動緩慢並下沉時,腦花密度均勻停止打耙。

  打鹵、停耙動作都要沉穩。停耙後腦花逐漸下沉,淋點鹵水,無斑點痕跡為腦嫩和漿稀,腦嫩應及時加鹵打耙。防止上榨粘包,停耙後在腦麵上淋點鹽鹵,出現斑點痕跡為點成。點腦後靜置20~25分鍾蹲腦。

  四、成型。蹲腦後放漿上榨,用上榨勺將鍋內腦麵片到鍋的前端,撤出冒出的黃漿水。正常的黃漿水應是清澄的淡黃色,說明點腦適度,不老不嫩。黃漿水色深黃為腦老,暗紅色為過老,黃漿水呈乳白色且混濁為腦嫩。遇有這種情況應及時采取措施,或加鹽鹵或大開罐(漿)。

  上榨前擺正底板和榨模,煮好的包布洗淨擰幹鋪平,按出棱角,撤出黃漿水,根據腦的老嫩采取不同方法上榨。一般分為片勺一層一層,輕、快、速上,腦老臥勺上,腦嫩拉勺上,或用掏坑上的方法。先用優質腦鋪麵,後上一般腦,既保證製品表麵光滑,又可防止沾包。四角上足,全麵上平,數量準確,動作穩而快,攏包要嚴,避免腦花流散,做到鍋內腦平穩不碎。

  壓榨時間為15~20分鍾,壓力重量按兩板並壓為60公斤左右。

  豆腐壓成後立即下榨,使用刷洗幹淨的板套,做到翻板要快,放板要輕,揭包要穩,帶套要準,移動要嚴,堆垛要慢,開始先多鋪垛底,再下榨分別垛上,每垛不超過10板,夏季不超過8板。

  也是因為前世對於下多少鹵和溫度的掌握沒有經驗,所以在這一步上溫情一次次的計劃用量並逐一記錄下來。

  黃天不負有心人,在一次次的失敗後,豆腐終於被研製成功麵世了。想想前世用豆腐做的各種菜肴,溫情就好像看到漫天的銀子都長了翅膀飛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