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論鬥爭的藝術
作者:史照千年殤      更新:2020-11-10 02:06      字數:2162
  待諸王以勝利的姿態走出乾清宮後,朱由檢再也壓抑不住胸中的那股悶氣,把整個宴會場地砸了一個稀巴爛,以此來發泄自己無能的怒火。

  霹靂乓啷的聲音不斷地從乾清宮傳出,巡夜的士兵也聽到了這陣響動,出於自己的職責所在,他們急匆匆的就往乾清宮方向趕來,皇帝要是出事,他們可就是殺頭之罪,縱萬死而不能抵罪。

  但在趕到之後,隻見孫傳庭就站在乾清宮門口,回頭示意讓他們離去。

  小隊長本想要上前詢問一番,卻被孫傳庭用眼神給予警告,也就不敢再上前查看,隻能在周圍巡邏,以防備突發情況出現。

  乾清宮裏的太監和宮女也不敢上前去勸阻,隻能顫巍巍的跪在地上,祈求皇帝不要遷怒於自己。

  就算是有人找來了周皇後,也是無濟於事的,朱由檢已經處於發狂的邊緣,誰都不敢近他的身。

  孫傳庭則表現得十分地淡定,就這樣抄著手,站在乾清宮門口,靜靜地看著朱由檢在那瘋狂砸東西,既沒打算走,也沒有上前勸阻的意思。

  “孫侍郎,皇上現在這個樣子恐傷身體,不如你和我一起上前勸說一番。”

  周皇後看著朱由檢,內心十分擔心,幾次想要上前勸說,都被迫停住了腳步。

  轉頭想要求助於孫傳庭,但看見孫傳庭一副無關緊要的樣子,不禁有些疑惑。

  “讓皇上砸,皇上從登基開始,順風順水慣了,無論是崔呈秀還是楊維垣這樣的老油條,都在皇上的手底下栽了跟頭。”

  “這也就使得皇上有了驕心,如若再這樣下去,大明離亡國也就不遠了,現在正好,讓皇上經曆經曆挫折,也正好反思一下自己,就讓他自個發泄去吧,過一會就好了,皇後不必擔心。”

  孫傳庭輕笑一聲,為周皇後解釋完原因,見一顆桃子滾到自己腳下,便彎腰撿了起來,用衣袖擦了擦,就吃了起來。

  “難道皇後不覺得,這是一件好事嗎?”

  瞅見周皇後詫異的眼神,孫傳庭也顯得有些不好意思。

  “嗬嗬嗬,皇後勿怪,臣今晚沒吃飯,肚子餓了,墊墊饑。”

  許久沒聽到砸東西的聲音,二人轉頭看去,見整個乾清宮都變成了一座垃圾場,碗碟成為一塊塊碎瓷片,瓜果佳肴散落一地,朱由檢撐著桌子背對著他們。

  “孫傳庭,你居然沒走?”

  朱由檢慢慢的轉過頭,頭發胡亂披散著,眼神之中帶著森森殺意,猶如一頭從地府歸來的惡鬼。

  讓本欲先行上前為朱由檢打理形象的周皇後,腳步為之一頓,就連孫傳庭也是被嚇了一跳,手中的桃子差點脫手而出。

  “皇上,您發泄也發泄完了,可否聽臣一言?”

  “說!”

  “皇上您可知曉鬥爭的藝術?縱觀朝堂黨爭曆史,有時候死去的人要比活著的人更加可怕。”

  “鬥爭是一門藝術,要注重策略方法,善於鬥爭。”

  “首先便是不能盲目衝動,不變講通,要有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硬功夫,要提高鬥爭的藝術,就要學會抓問題的主要矛盾,做出最合理選擇。”

  孫傳庭的話引起了朱由檢的興趣,縱然他再怎麽憤怒,也不敢把孫傳庭怎麽樣,畢竟對於一個政治和軍事小白,孫傳庭無疑是他最好的導師。

  “此話怎講?還請孫侍郎明示,朕洗耳恭聽。”

  “一個死去的藩王,縱然對於整個大明朝是無關緊要的,但這也得分什麽時間,什麽地點。”

  “太平盛世,國富兵強,死了也就死了,大不了派遣精兵良將一舉殲滅之,可當下,若是有人死在京城,後果您可曾想過嗎?”

  孫傳庭慢慢踱步上前,同時示意周皇後等人也上前來,清理一下主位周圍的場地。

  “我沒想過,難道不是隻要殺了他們,抄其滿門,便可暫時解決國家財政危機嗎?”

  “此言差矣,殺父之仇焉能不報,縱然朝廷不發難於其親屬,但他們能不憎恨朝廷嗎?努爾哈赤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正所謂,天高皇帝遠,犯法沒人管。諸王封地離京城相距甚遠,他們若有心反叛,朝廷也沒辦法。”

  孫傳庭的一席話,讓朱由檢如夢初醒,一直以來都是朱由檢自己的主觀思想作祟。

  以為隻要把人殺人,便可一勞永逸的解決問題,但其中錯綜複雜的關係,他卻不曾理解。

  朱由檢抬起雙手,整理好自己的頭發,朝孫傳庭恭恭敬敬的一拜。

  “請孫侍郎賜教,傳我治國之道,我自當虛心學習。”

  大約一柱香的時間過後,整個乾清宮就被太監和宮女清理完畢,顯得煥然一新。

  被朱由檢砸壞的物件也都換上了新的,同時擺上來新鮮的瓜果和剛做好的點心。

  朱由檢和孫傳庭同坐一席,周皇後也坐在朱由檢的旁邊,為二人掌燈填酒。

  仿佛又回到了高中時代的語文課上,朱由檢找回了當年的那種感覺,一顆懸浮躁動的心也漸漸的安定下來。

  嗅著身旁周皇後身上的香氣,喝著散發著淡香的清茶,孫傳庭的治國之道也慢慢印刻在朱由檢的腦海裏。

  作為一個穿越者,朱由檢很合格,那就是什麽也不懂,萌新中的萌新,想當然的以為該怎麽辦就去怎麽辦。

  但作為一個皇帝,他是十分不稱職的,沒有把國家和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是想要以自己的想法去辦事,想要所有人都理解自己。

  “治國之道有三,曰理、力、利。以理為先,曰王道,循理而行,眾望所歸,故能施以說服、教育、感召;克己複禮,可正人心、淳風俗,成彬彬有禮之社會。”

  “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則易治也,民貧則難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則安鄉重家,安鄉重家則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則易治也。民貧則危鄉輕家,危鄉輕家則敢淩上犯禁,淩上犯禁則難治也。故治國常富,而亂國常貧。是以善為國者,必先富民,然後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