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
作者:史照千年殤      更新:2020-10-17 08:51      字數:2776
  魏忠賢看到這份奏疏的時候,都快感動的哭了出來,他真想把楊邦憲叫到跟前,給他兩個大耳刮子,再當麵問候他全家老少和祖宗十八代,看看他的腦袋裏到底裝的是不是漿糊。

  一個陸萬齡已經夠讓魏忠賢糟心的了,況且魏忠賢也明白了,皇帝不是真的傻,而是之前懶得跟他鬥。

  所以魏忠賢當機立斷,立即向皇帝上書,說修生祠這事是不地道的,勞民又傷財。

  自己一直是反對這件事情的,自己並不知情,希望皇帝能下令停止這件事情。

  朱由檢第一反應是想一腳踹死這個老人妖,誰還不知道誰,擱這裝什麽大尾巴狼呢。

  但朱由檢還是忍了下來,勉強擠出一絲笑容,你說啥就是啥吧,不修就不修唄,你老也自己一邊涼快去吧,沒事別來煩我,有事就更別來了。

  不過現在朱由檢確實也不想再去搭理魏忠賢了,因為他又遇到了一個比魏忠賢更加惡心的事,那就是陝西旱災。

  對於這場旱災,史書上是如此記載的:

  崇禎元年,陝西旱災。崇禎二年,陝西旱災,崇禎三年,陝西旱災,崇禎四年,陝西旱災…………

  反正就是一路旱到底,不帶回頭的,十個朱由檢都拉不回來的那種。

  西北地區很早就有人鬧事了,但規模都不大,頂多就是幾十個農民湊成一夥,拿上幾把菜刀,搶上幾個商鋪,要是氣還順不過,再去縣衙把知縣順手也給剁了。

  那這私殺朝廷命官豈不是死罪嗎?他們還敢這麽幹?

  飯都吃不飽了,誰還管這個,自己能不能活下去都還是個事呢,朝廷不給錢糧,那就隻能自己動手搶了。

  大不了就是占個山頭當土匪,如果混得好了,還能被招安,當上個正規軍。

  可是到了崇禎元年,這事就給鬧大了,整個陝西、甘肅一帶,民變四起,凡是混不下去,那都是拖家帶口的去起義。

  這個時候,殺個知縣都隻能算個入行剛起步了,有個別地方連巡撫都能給你幹掉了。

  往後朝廷派去接替的新巡撫,都省去交接這套手續了,上一任巡撫都墳頭草都老高了,誰還跟你交接。

  要問朱由檢是穿越過來的,為什麽沒想到提前預防好這件事,其實朱由檢自己也鬱悶。

  魏忠賢本來在天啟七年就該被整死的,可是他現在還在自己眼皮底下蹦噠,要幹點啥事都得先防著他。

  要說這事也怪朱由檢自己,天啟七年八月到崇禎元年初始一直都是他自己在那瘋狂作死,啥事也不管。

  現在全好了,天道好輪回,蒼天饒過誰,好事壞事全都趕一塊了,不過貌似也沒有過啥好事。

  發生旱災怎麽辦,那還用說賑災唄,賑災是要用錢的,沒錢怎麽辦,簡單,殺唄。

  平叛總是要死人的,不過死的大多都是起義軍,往往都是幾千明軍追著十幾萬起義軍打。

  畢竟一幫臨時拉起來,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農民,怎麽能跟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大明軍隊打。

  更主要的是,起義軍裏人心不齊,誰都不想當那個冤死鬼,所以一觸即潰。

  看著陝西巡撫交上來的一份名單,朱由檢才知道皇帝不是誰想當,想當就能當的。

  “飛天虎、飛山虎、混天王、王和尚、黑殺神、大紅狼、小紅狼、一丈青、上天龍、過天星……”

  名字一個比一個花哨,可朱由檢並不開心,他不想知道這滿天神魔是哪路貨色,他現在想要的就是一個結果,一個能讓他滿意的結果。

  隻要能先把這波起義壓下去就行,事情就還有轉機的餘地,他不管底下的人用的是什麽手段。

  招安也好,派兵鎮壓也罷,朱由檢現在管不了那麽多了,魏忠賢和關寧防線就已經讓他夠心煩的了,哪裏還顧得上這些個流民。

  第二天早朝的時候,朱由檢扶著自己的額頭,看著下麵的滿朝文武,不由的歎了口氣。

  雖然明知道下麵都是一群草包,都是些幹啥啥不行,嗶嗶第一名的主,問了可能也是白問。

  但還是得象征性問一下,萬一下麵哪位同誌腦袋哪根筋搭錯了,說出點啥創造性的建議,大家不就皆大歡喜了嗎。

  “想必西北地區叛亂一事,諸位愛卿都已經知曉了吧?那你們有何對策,不妨直說出來,讓大家夥一塊聽聽。”

  在這件事上,群臣的意見倒是挺一致的,那就是殺!

  人家的理由也很充分,窮山惡水出刁民,跟他講道理是沒用的。

  那夥子流賊有一個特點,不會總是待在一個地方,搶完就走,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流動性很大。

  他們也沒有什麽團隊意識,今天能在你手下辦事,明天就能把你賣了,所以招安是不行的。

  再就是流賊人數眾多,朝廷就算是下發賑災糧款,也是用不了多久的,他們還是會反,所以賑災也是不行的,那隻有殺了。

  本來朱由檢還想掙紮一下,能不殺人就不殺人,畢竟都是一家人。

  便宣布擇日再議,回去再想個好點的辦法,實在不行就挑個人抄家吧,拿他人之財解國家之難。

  可一份奏報,讓朱由檢改變了主意,不殺他們後患無窮。

  這一份奏報便是,西北地區人肉市場的價格表和在荒地裏找到人類骸骨的數量,且大多都是孩童。

  不可謂之不觸目驚心,哪怕朱由檢之前在曆史書上看過與這件事相關的數據,都覺得背後一陣發涼,史書上還漏寫了好多。

  緩了好長時間,朱由檢鐵青著一張臉,下旨宣所有朝堂官員進宮議事,不得有誤,同時讓魏忠賢也在旁候著。

  “既然想好了要派兵平亂,諸位覺得派誰去比較合適?”

  不問倒好,一問全都不說話了,統一都低拉著個頭,看著地板,不知道的還以為地上有金子。

  可能是因為魏忠賢在旁邊的原因,都怕說錯話,於是朱由檢讓魏忠賢出去等去,然後又問了一遍。

  魏忠賢本來是想留下來,看看是誰能被派去,又能否換上自己的人,不過一對上朱由檢那快噴出火來的眼神,到嘴邊的話又給活生生的咽了回去,應了一聲便退出到門外,順帶把門也給關上了。

  “諸位愛卿不妨毛瑞自薦,朕自有重賞,嗯?”

  話音落下,眾多大臣悻悻的抬起頭來,互相看著,你伸手請我,我苦笑擺手拒絕。

  “耳朵都聾了啊!還是都啞巴了!”

  朱由檢再也壓不住心中的怒火了,一拍桌子,猛然站起,朝下麵都是人怒吼。

  這一怒吼,嚇得所有大臣趕忙從座位上站起,拱手低頭,口中都稱臣有罪。

  終於有一人顫巍巍的從隊列中走出來,壯著膽子走上前來。

  “臣楊鶴有議。”

  “說!”

  朱由檢的這一聲幾乎也是用吼的出來,畢竟攤上這麽些個大臣,換誰誰不火大。

  楊鶴先是身軀一震,隨後小心翼翼的抬起頭,見朱由檢目光一直盯著自己,慌忙低下頭來。

  “臣覺得,造反之人皆為我大明子民,若殺伐過多,恐傷我大明元氣。”

  “所以,微臣認為,應當安撫為上,殺伐為末。”

  “哦?這麽說來那就是說你有辦法嘍?”

  “臣……”

  不待楊鶴說完,朱由檢便大手一揮,打斷了他接下來的說辭。

  “既然如此,那就勞煩楊禦史,不,是楊侍郎受累走上一趟吧,其餘人等若無要事啟奏,就先行離開吧。”

  對於侍郎一職,楊鶴有些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他分明是都察院都禦史,何來侍郎的名銜,但皇上都這麽說了,他也不好反駁。

  “至於楊鶴楊侍郎,朕還要些話,要吩咐於你,就請暫且留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