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強製任務
作者:龍城遺老      更新:2020-10-16 05:32      字數:4148
  呂天正在思考下一步的發展戰略,一個一身黑色西服的男人走了進來。

  ……

  “不可以,怎麽可以打假賽,打假賽這種行為本身就是不合理的。”係統憤然道。

  呂天聳了聳肩,“哪有什麽不合理的,黑格爾說過‘存在即合理’。”

  係統的聲音突然變得冷冽,“黑格爾的這句話不是這樣理解的。看來在讓你作為宿主組建戰隊之前,讓你成長為一個對自己負責任的個體是必要的。既然你喜歡引用哲學家的警句,那你這段時間就安靜地好好讀讀哲學吧。”

  呂天還沒來得及反應,眼前出現了一陣光暈,接著眼皮一沉,睡了過去。恍惚間,斷斷續續的係統提示音傳入耳中“……將進入強製任務執行模式,為期……”。

  ……

  呂天睜開朦朧的雙眼,突然發現自己身在一處封閉的容器中,伸手不見五指。突然,耳邊傳來係統提示音,“宿主已蘇醒,開始執行任務。”接著,呂天眼前出現了密密麻麻的小字並不受控製地開始閱讀……

  10月2日閱讀文本

  牙痛9音樂8愛情8基因7人權6上帝4電子2

  從古希臘開始,哲學家們就開始了對存在的追問,在哲學史上,關於哪些事物真實存在或者較之其他事物更加真實的學問稱為本體論。

  但這種形而上學本體論大多是建立在真理符合論上的,也就是克爾凱郭爾所說的“客觀真理”,它基於思維與存在的符合。這種客觀真理的問題在於它使真理“離開了主體的,主體和主體性變成冷漠的東西,真理也變成冷漠的”,它忽視了每個主體作為感性存在個體的精神狀況和價值取向。

  真理的融貫論認為我們應該把目光聚焦於知識的融貫性,而不是世界“世界真實的樣子”。融貫論源於對符合論的批駁,因為符合論不僅無法解釋數學和邏輯中的真理,而且也不能對一些日常事物給出合理的解釋。事實上我們之所以接受一則論證,是因為它源於我們所相信的東西,而且由它導出的結論我們能夠接受。就像在偵探推理案情的時候,真理已經過去了,我們能掌握的隻是證據,我們之所以可以能就證據達成一致,是因為它與我們的假設相契合,而且能夠構成一段連續的圖景。而隨著我們關於真理的概念越來越遠離“世界真實的樣子”,越來越遠離與事實相符合,它距離試圖把我真理的個人即主體也越來越近。或者說我們把目光從客觀真理轉移到了主觀真理,即那些依賴於主體即其信念的真理。我們可以自然地把一個陳述或理念本身的真轉移到我們接受它為真的理由。

  這樣我們就回到了今天的主題,關於“實在”或者“什麽是更真實的”,毋庸置疑的是這是一個評價性術語,它是衡量我們作為個體對世界的理解中什麽是最基本和最真實的方式,因此關於“實在”我們永遠無法脫離主體而去尋求一個冷漠的客觀真理。對於每個個體來說,如果一個信念通過他的心靈與其他信念相融貫並且給他的心靈留下深刻的印象,那這個信念的真實度對他來說顯然就處在一個很高的位置。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終極關懷”,也就是每個人心中最關心的並且距離他的心靈最近的事物,自然也就是對他來說最為真實的實在。

  基於以上論述,實在的序列並非一個有待我們的認識去符合的客觀真理,而是對於我們每個個體因人而異的主觀評價。我對題幹中各實在的真實度排序自然也是基於我自己的信念和經驗,這些語詞所指稱的事物實際存不存在或者以何種方式存在都無關緊要,關鍵在於它們透過主體性之後在心靈中的留下的痕跡或者說是心靈對它們的關懷程度。

  ①首先,肉體的疼痛顯然是最真實存在的,我們受到傷病的侵襲而飽受折磨,這是我們每個人都無法忽略的事實。之所以給牙痛打9分是因為我認為還有比牙痛程度更深的痛苦存在。②其次是我們的精神狀況,精神問題顯然是在生存問題之下最值得關注的,他是世界在我們心靈中顯現的窗口甚至是我們生存狀態。而愛情和音樂顯然是撫慰受傷的心靈的兩劑良藥,對一個飽經風霜的心靈來說,沒有其他事物要比能夠治療他的傷口的事物更真實了。③再次是基因,我想對於一個注重外表的人來說,基因帶來的性別、膚色、容貌、身高類的問題也是不容忽略的,對他來說基因也就更真實,畢竟自己的身體構造深受基因影響。但其實對待外在事物的看法是很大程度上是受我們的心靈即精神狀況影響的,因而真實度沒有音樂和愛情高。④再者是人權和上帝的存在,人權和上帝是兩個抽象性詞匯,我無法經驗到人權,也沒有獲得過關於上帝的神秘體驗。它們或許隻是作為社會良好運行的保障、道德行為的源泉和動力而被人類發明創造,但因我們受惠於它們在政治、倫理道德領域的貢獻,可以在適當程度上認可它們的存在。⑤最後是電子,事實上這些科學家基於複雜數學描述的世界圖景對我們來說是最沒有意義的,我們既不能經驗到這些電子、“弦”、“維度”,也與我們的日常認知相悖,這些連科學家自身都無法實驗驗證的理論隻會帶給大家困擾和不安。我們甚至不應該關心電子是否存在的問題,它們的真實度是最低的。

  試論述中世紀理性與信仰之間的張力

  1、矛盾源起

  基督教哲學有兩個主要思想來源:古希臘哲學和基督教的經典《聖經》即希臘文明和希伯來——猶太教文明,這兩種文明分別對應著古希臘傳統理性精神以及在曆史上因倍受苦難而將希望訴諸於彼岸性信仰的猶太文明。基督教在產生之初並不是一種理論體係,不是一種哲學,而毋寧說是一種宗教的實踐運動。然而,種種獨特的社會曆史條件卻促使基督教最終采取了理論的形式,尤其是吸取了古希臘哲學中新柏拉圖主義的理論構造,造就出基督教哲學這種獨特的理論形態。正因如此,基督教始終處在理性與信仰的矛盾之中,這一時期的基督教哲學其基本問題就是理性與信仰之間的關係問題。同時,理性與信仰的關係問題也體現在不同哲學家/神學家在對待神學和哲學的關係問題以及對待哲學的態度上,這些問題都是中世紀理性與信仰之爭問題的變形。

  2、教父哲學中理性與信仰之間的矛盾

  教父哲學是基督教哲學第一個曆史形態。基督教哲學與希臘哲學的樂觀主義精神恰好相反,他們否定現世生活,謀求靈魂的救贖,視人間為走向天國的“天路曆程”,試圖通過信仰上帝獲得永生。因此,他們對現世生活采取了悲觀主義的態度,而對來世采取了樂觀主義的態度。所以,在某種意義上,基督教哲學的主要問題是理性與信仰之間的關係問題。理性辯護主義往往全麵比較基督教和希臘哲學的異同,並且論證基督教哲學是高於希臘哲學的真正哲學;信仰主義往往激烈地駁斥希臘哲學。理性辯護主義的代表人物有:查士丁、奧裏根、克萊門特等。信仰主義代表人物為德爾圖良。

  查士丁被認為是基督教哲學的第一個開端,他利用基督教義與希臘哲學的相似之處為基督教的權利辯護,進一步指出角度講高於希臘哲學的優越之處,論證基督教是真正的哲學。奧裏根被認為是基督教哲學的第一位係統的哲學家。他提出“寓意解經法”,即從精神實質上去解釋《聖經》。在某種意義上說,“寓意解經法”實際上意味著以理性為標準來審視信仰及其傳統。以上兩位都認為理性可以作為信仰的助手,而德爾圖良則徹底排斥理性。他堅決抵製哲學,他認為基督教是上帝的福音,而哲學則是“人與魔鬼的學說。提出“惟其不可能,我才相信”的論斷,提倡用信仰代替理性。

  最終教會采納了奧古斯丁調和主義(偏向理性辯護主義)的觀點,奧古斯丁把基督教哲學理解為“真正的哲學”,認為信仰和理性的關係猶如基督教和哲學的關係,兩者不是對立的兩極,而是彼此交叉的關係。奧古斯丁堅持“相信,然後信仰”的基本立場,強調信仰的先決作用和優先地位。但另一方麵,這不是單純的信仰主義的立場,奧古斯丁承認信仰需要理性的準備,這是安瑟爾謨“信仰尋求理解”命題的某種先聲。中世紀早期理性與信仰之間的矛盾在這裏取得了暫時的和解。

  3、經院哲學時期理性與信仰之間的矛盾

  與教父哲學不同,經院哲學需要從理論上論證、闡釋教義,使神學進一步係統化、理論化。代表人物有安瑟爾謨和托馬斯阿奎那。隨著神學體係係統性和理論性的深化,理性與信仰之間的分歧進一步凸顯,最終顯現出無法調和的矛盾而導致了經院哲學的衰敗。

  首先,安瑟爾謨將作為理性思維藝術的辯證法引入神學的思維,理性主義開始複蘇。安瑟爾謨用“信仰尋求理解”概括了信仰與理性的關係:信仰是理解的出發點,沒有信仰就不會有理解。另一方麵,有了信仰,不一定總會有理解,理解不會因信仰而自發產生,而是信仰積極尋求的產物。在這一時期,經院哲學的一般傾向是把神學當作真正的哲學,但13世紀興起的亞裏士多德哲學突破了這種思維模式,導致了經院哲學內部柏拉圖主義和亞裏士多德主義之間的鬥爭。

  托馬斯阿奎那在新的思想條件下調整了神學和哲學的關係,他一方麵明確區分了哲學和神學,指出它們二者的不同,另一方麵又堅持神學高於哲學的傳統立場。哲學的作用被限定在證明、解釋和保護信仰的範圍之內。他是中世紀第一位肯定哲學獨立於神學的哲學家和神學家,他承認哲學家可以按照自然賦予的理性探索真理,這為哲學的解放開辟了道路。

  然而,托馬斯所建立的理性與信仰的聯盟遭到了英國唯名論以及司各脫主義者的堅決反對。唯名論反對用理性來思維信仰的做法,同時司各脫主義通過形而上學與神學的區分與唯名論一同消解了經院哲學賴以生存的基礎,經院哲學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沒落。

  4、哲學史意義

  基督教哲學始終處在理性與信仰的矛盾之中。當時是基督教一統天下的時代,哲學是神學的婢女。訴諸信仰的宗教神學具有絕對的權威,然而哲學的思辨卻需要理性的力量。基督教哲學作為一種特殊的哲學形態,試圖調和理性與信仰之間的矛盾,嚐試用理性來證明信仰。但是由於二者在根本上是矛盾的,因此最終不僅損害了信仰,也失落了理性。以至於直到笛卡爾才重新確立起理性的權威。

  ……

  三、實踐理性批判

  (一)道德問題的提出

  1、實踐理性

  純粹理性的理論能力就是認識能力,而純粹理性的實踐能力就是欲求能力。這裏的區別在於,就理論能力而言認識能力並沒有高級和低級的分別;而就實踐能力而論欲求能力是有高級與低級的分別的。

  實踐的東西與欲求能力基本上是重合的,實踐的東西總是與某種目的聯係在一起的,不過,相對來說,實踐更強調行動及其決定根據。於是,它總是指這樣一種活動,即人出於一直並產生某種現實結果的行動。一般的實踐就有三項因素:實踐準則即意誌決定根據、意誌決定與行為、實踐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