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吾必殺之
作者:大幾大      更新:2020-10-22 01:08      字數:2590
  張略在參謀部營帳和卞喜、藍蔚、吳珮、李濟幾個在沙盤麵前研究戰術攻略,這時卞喜忽然開口道:“略帥!徐小帥問我,老左的骨灰怎麽辦?”

  原來徐和說,張梁身死那天,丈八左豹被張飛擊倒,接著被關羽一戟刺於馬下。

  且說漢軍全力圍攻廣宗城之時,劉備迫切地想要立下大功,在皇甫嵩的麵前表現他的勇敢,所以在接到皇甫嵩命他出擊的將令後他就鼓足了鬥誌。

  黃巾力士的勇悍他是親眼所見,見過好幾次,說實話,他這是初上戰場,交兵之地、立屍之所,他亦對此存有畏懼,可卻更知要想博得軍功就不能怕死,當下拿出他在涿縣做輕俠的習氣,把緊張和畏懼壓了下去,在他的部眾麵前表現出一幅大無畏的模樣,當先催馬進擊。

  進至黃巾力士的陣前,原本在此的漢兵讓開道路,他也不等後邊的人跟上來,也不管張飛連聲急叫:“兄長慢點,兄長慢點,等我先上!”

  張飛拍馬舞矛,奮不顧身地衝向了黃巾力士的陣壘。

  這個時候,忽見劉備坐在馬上不穩,身子一歪,可能是坐騎踩住了伏屍,扭傷了馬蹄。正奔行的時候馬蹄受傷,結果可想而知,坐騎勉強又前行了兩步,隻聽得“轟隆”一聲,終於堅持不住,熬不過疼痛,摔倒地上,塵煙頓起。未至廣的陣壘前,劉備就馬傷人倒。

  坐騎固然受傷,從正在疾馳的馬上摔下來,劉備也被摔了一個七葷八素,眼冒金星。

  不遠處的黃巾力士見著便宜,從陣壘裏躍出四五人,持斧奔衝,欲來砍他首級。

  劉備的一條腿被壓在馬下,他奮力地想推開馬身,抽出腿來,然而那幾個黃巾力士已經奔至近處,卻是來不及再抽腿起身了,從馬上摔下來時不知長矛掉到了哪裏,他忙抽出雙股劍,躺於地上,橫掃上撩,奮劍抵抗。

  黃巾力士用的大斧隻有斧頭是用精鐵所造,斧柄乃是用堅木製成。劉備運氣不錯,胡亂幾劍揮出,砍中了最先奔來的一個黃巾力士手中的大斧之柄。這雙股劍乃百煉镔鐵,削鐵如泥,一下就把這個黃巾力士手中大斧的斧柄給斬斷了,斧柄一斷,斧頭掉落地上。沒了斧頭,這斧柄沒甚用處。

  劉備傾著身子,揮劍斫砍,砍中這個力士的腿膝。這個力士沒有穿甲,堅木製成的斧柄尚擋不住寶劍,何況肉腿?頓時被砍斷了。這力士倒在地上,抱著斷腿痛呼大叫。

  這個黃巾力士雖重傷倒地,另幾個黃巾力士緊跟著殺到。

  劉備一人難敵眾拳,何況還是坐在地上?眼看就要死於非命。

  猛然間馬蹄急促響起,卻是關羽馳馬至。關羽嗔目奮呼:“賊子敢爾!休傷我兄長!”

  聲如滾雷,神威凜凜,諸死士手下一緩,被他挺戟左右擊,瞬息間盡被刺死。

  救下了劉備。

  戰場上,這時丈八左豹橫挺馬槊帶著勁風,直直刺向張飛的胸口。

  張飛的坐騎被射倒,奈何他武藝高強,沒有倒地,剛才還擊倒了兩個黃巾軍的兵卒,眼見馬槊刺到,收回蛇矛,側步微轉,間不容發地躲過了這一擊。丈八左豹槊長,打擊麵大,隨手一轉,馬槊又往張飛刺來,同時催馬筆直向張飛撞來。這一次,即使張飛再能躲過馬槊,恐怕卻也是難以避開緊跟著撞上來的奔馬了。

  說時遲,那時快,卻見張飛再又一讓,又躲開了刺來的馬槊,不過這次他沒有再給丈八左豹該變刺擊方向的機會,就勢展開左臂,把馬槊夾在了腋下,丟掉右手的蛇矛,抓住馬槊的柄,,左臂前曲,左手亦抓住了馬槊的柄,右手在前,左手在後,兩腳不丁不八,牢牢站穩地上,扭轉腰身,渾身發力,口中大喝,用力向後扯動。

  “撲通”一聲,丈八左豹被他拽落馬下。

  丈八左豹雖掉下了馬,他胯下的坐騎並沒有停步,依舊直衝過來。張飛剛剛用過力氣,一時來不及回力,更來不及躲閃,眼看就要被奔馬撞上。這奔馬來速甚快,加上自身數百斤的體重,這一旦被撞上,就算張飛皮糙肉厚也擋不住衝擊力,不死也得重傷。

  便在此時,猛然一人從旁邊躍出,正跳躍到奔馬必經之處的西麵,氣沉丹田,驀然大呼,奮力打出一拳,正中奔馬的脖頸。這奔馳的駿馬本是向前衝的,頓時改為向東趔趄,趔趄兩步,轟然倒地,卻竟是被這人一拳擊倒,斜溜溜滑出多遠,哀鳴長嘶,想再立起來卻再三不能了。

  這打倒奔馬之人正是關羽。

  見摔落地上的丈八左豹試圖爬起來,急忙丟掉馬槊,關羽挺戟縱步跳躍過去,一腳將剛支起身子的丈八左豹踢倒,提戟下刺,將之刺死。

  張略聽罷,心中感慨:“孫堅父子俠義輕脫,不足慮。曹操一代雄傑,殺不得也不能殺。唯此劉備,吾必殺之!”

  旋即開口道:

  “左君真乃我道勇士!如有一日我黃天不敗於華夏之際,我當在廣宗樹立一座紀念碑!來紀念這數十萬殉道者!”

  “左君遺骨先讓徐小帥交給廖部,他負責這個事情。”

  “劉、關、張吾必殺之!”

  卞喜擦拭了眼角的淚花:“劉、關、張必殺之!”

  劉備少結關、張,關、張從其周旋畢生,再結趙雲,趙雲亦患難相隨,從無貳誌,後為平原相時,郡中有人結客刺殺他,因他待這刺客甚厚,竟使這個刺客不忍刺之,反將雇主賣給了他。

  他自起兵,數十年中輾轉諸州,寄食各地,無立錐之地而能得陶謙、孔融之敬重,袁紹父子、劉表皆曾郊迎;投奔曹操,曹操亦“禮之甚重”;南下荊州,荊州豪傑多歸之,避曹軍而奔江陵,荊州人士隨之者十餘萬。

  後世史學家歎曰:“是時身無尺寸之柄,而所至使人顛倒如此!”

  遍觀古今,像劉備這樣能得人心的可謂寥寥無幾,屈指可數。性格堅忍不拔、百折不饒已是可怖,又能得人心至此更是可怕。

  孫堅雖然猛鷙,然而隻是個寒士匹夫,輕脫早死,不必殺。曹操乃是雄主,雄才大略,當為天下惜之,來日逐鹿中原,張略勝,則有天下,張略敗,亦不必慮天下無明君,故此殺不得也不能殺。

  劉備就不然了,寒家子弟,沒什麽背景後台,就算立下戰功,戰後至多當個縣尉、縣丞,最多一個縣令,殺了也就殺了。

  次日,張略看著正在行軍的部隊,每個伍長背後都貼了一個字。三天行軍中教授的乃是後世力學三定律:

  “任何物體都要保持勻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直到外力迫使它改變運動狀態為止。”

  “物體加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成反比,且與物體質量的倒數成正比;加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相互作用的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

  這是張略模仿後世部隊的學習方法,時時刻刻刻都得讓大家處於一個學習環境中。部隊裏麵開設了隨營學堂,人人都得上學。而且部隊裏麵至少在軍官團中普及三大作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和兄弟們緊密地聯係在一起、批評與自我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