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整編部曲
作者:大幾大      更新:2020-10-01 21:21      字數:2729
  從一個指揮五十人的隊率變成了指揮五百多人的軍候,部下人數增加了快十倍,作為指揮官的張略已經做好了各種心理上的準備。

  任何時代,都是製度、紀律越完善,部隊的麻煩事越少。而製度、紀律的製定,關鍵是要看目的何在。現在太平道的麵臨強大的壓力,張略反倒比較安心。任何組織,隻要有共識,有外部壓力,就能有強大的動力。

  例如新分到張略手下的那幫郡國兵的兄弟,最高級別的指揮官隻是隊率。其中看著最有號召力的則是一名叫管亥的什長,他二十五六歲,青州東萊郡人。身材雄壯得像尊鐵塔,身高足有一米九五的樣子。

  張略排好眾人住下,然後與五百名郡國兵兄弟會麵。在這場會上,管亥有點聲淚俱下的說道“張軍候,我等都知道被俘後參加造反被抓,那是要淩遲處死的。那些走掉的兄弟,也是覺得這裏堅持不下去,趁著沒人知道他們加入了太平道,這就趕緊逃回去。可我等都出了名,即便是逃回去,也隻能躲躲藏藏!既然如此,那還不如打出個局麵來!”

  這話自然沒有改天換地的豪情,沒有以拯救百姓為己任的情懷。張略並不覺得管亥的話有什麽不妥。不能以後世之思想考慮,現在太平道的起義無論如何在思想上都達不到那個高度,起義者們能夠以堅定的態度,投身一場試圖改變自己命運的戰爭,就已經非常不容易了。

  張略與郡國兵兄弟們交談了一番,確定這幫兄弟們基本都是與管亥一樣的心思。他們對自己的生活已經絕望,希望能夠起來推翻這個壓迫的他們毫無希望的世道。而太平道向大家宣稱的“開萬世太平”,的確能夠滿足兄弟們的精神需要。太平道至少勾勒出了一件非常明確的事,那就是徹底消滅大漢。僅僅這一點,就已擴展了這些民眾原本非常有限的的視野,至少他們知道了,自己已經加入了一支“打天下”的隊伍。如果能夠“打下天下”,推翻了曾經的壓迫者,這些參與者們就能成為統治者的一員。

  張略當然不會對這些兄弟們宣講什麽後世的某些理念,倒不是藏私,或者看不起這些敢於參加造反的兄弟。僅僅是因為,即便說了他們也不懂,更不可能正確認識。

  “諸家兄弟,既然大家在一起打仗,我自然信的過大夥。晌午吃飯的時候我就說過,既然大夥沒有走,既然大夥都留在廣宗城。那些不辭而別的兄弟和大夥又有什麽關係?對沒走的兄弟大罵走的兄弟,這不是逼著大家走麽!”張略也說的情真意切,下麵的兄弟見他態度如此堅定,也都放下心來。

  見總算是穩住了部隊的情緒,張略繼續說道“諸家兄弟,你們放心,那些走的人和大夥一點關係都沒有。大家好好休息,過幾天咱們就出兵!”

  安撫了直屬的新部下,張略還得去聯係張梁交給他的部隊。這個屯倒是滿編,屯長名叫徐和,是個青州濟南人。

  徐和知道張梁對張略的器重,言談間對張略很尊重。張略自然也不能擺起長官的架子,他與徐和約定,第二天與另一個屯的兄弟會麵。

  既然張略升官,營地中也給張略弄了個單間。張略就把這裏當了自己的辦公室,他把自己的五個老兄弟——裴元紹、周倉、卞喜、杜遠、廖純,叫進來開會。周倉平時一聲不吭的,這會見到張略之後,就毛遂自薦,“軍候,我要當個屯長!”

  “元福!你知道我這會兒想什麽?”張略問道。

  周倉讀過一年私塾,在張略麾下算是文化人,所以有表字。裴、杜、廖都是讀過一段時間的私塾,卞喜是讀書最多的兩年半私塾。

  “卻是不知!”周倉直率的答道。

  張略毫不客氣的說道“瞅你那點出息!當個屯長就高興了!”

  周倉如同遭到當頭一棒,他有點不好意思的笑道“我若是直接當軍候,這也不合適啊。我著急是因為我飯量大,屯長可以多領補給。比什長多!”

  見周倉都這樣說,張略有點尷尬,他對官位的事情已經想過不少時間。隻怕他還敢對下麵的老兄弟們許下官職,例如許下幾個伍長、什長的職位。

  也不提這等事情,張略稍微壓低了些聲音,“叫大家來,卻是要和兄弟們說件事。我已經定下心思,這官職與待遇分開,大家的職務隻與分到的糧餉有關。具體怎麽安排,卻是有咱們自己的一套。”

  “為何?”五位老兄弟都沒想到張略居然會這麽做,對太平道現在的編製,他們也不甚明白,隻知道是模仿漢軍,更不用說是張略心中希望的編製了。

  張略麵對著自己部隊的核心力量,坦然說道“大家都是自己人,所以我也就給兄弟們明說。上頭下達的編製,咱們若是擅改,那就是死罪。所以對上頭,咱們自然不能這麽個改法。該怎麽叫就怎麽叫。但是咱們自己打仗,是不能這麽做的。所以咱們自己兄弟對外,絕對不能胡說亂說。這點你們給我記清楚。”

  “這個自然!”卞喜帶頭說道。裴元紹、周倉等人是張略的老部下,他們卻隻是點頭而已。

  “我覺得打仗的要點在乎得建四個製度。參謀部、教習隊、軍官組、後勤處。咱們的老兄弟雖然隻有五十個,新來的這五百多兄弟,卻得逐漸編入咱們的隊伍。而不是任由他們自己紮堆……”張略開始向自己的核心人員講解起他的設想。

  張略其實很想采取後世的三三製。三個人為一個戰術小組,交替掩護,靈活穿插,迅猛突擊。把一個什分成三個戰鬥小組,這是最初的想法。然而經過三個月的戰鬥,發現太操蛋了。冷兵器戰爭與熱兵器戰爭,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在合適的地形中,一名機槍手或以壓製數百敵軍無法前進半步。甚至一名士兵可以一天之內收割兩千敵人的生命。

  可是在冷兵器時代,這樣的事情是根本不存在的。弓弩手在體力充沛的情況下可以發射兩壺箭,超過兩壺箭,弓弩手就沒有體力了。而且區區幾名弓箭手,根本就無法形成後世密集的彈幕,壓製敵人進攻。

  在這個時候,采取三三製反擊就是一個悲劇。古代的軍製,自商鞅什伍製以後,曆朝曆代無論稱呼怎麽變,基本上采取的都是二五製。

  在長達兩千多年的冷兵器戰爭時代,難道說就沒有一個軍事天才改掉什伍製?答案是肯定的,不是因為中國沒有天才,而是因為商鞅創立的什伍製經過了兩千多年的實戰檢驗,事實上,後世熱兵器戰爭時代發明的三三製,早已不適應信息化時代戰爭模式了,世界各國已經采取了更為先進的戰術編製——合成旅係列,當然這是後話。

  但是指揮係統卻可以借鑒完善,麵對古代名將至少可以從這裏戰勝。

  從第二天開始,張略一麵與新兄弟們接觸,一麵開始推行起自己安排好的工作。

  所有的兄弟們先進行了操演,在辨別方向上比較出色,腿腳快的,自然編到了行軍隊率卞喜的部下。行軍隊是張略部偵察部隊,這是全軍的眼睛耳朵,負責通訊聯係。

  身體素質不算差,但是戰鬥能力較弱的,暫時編入廖純負責的部隊中。他放手整編部屬,全軍的核心作戰部隊由兩百七十餘人組成。

  作戰部隊隻裝備了弓箭與長槍兩種武器,行軍時隻攜帶行軍背包與武器。不用像上次一樣背負輜重。

  裴元紹任第一屯屯長,周倉任第二屯屯長,管亥任第三屯屯長,司馬俱任第四屯屯長,王振任第五屯屯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