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亂象(下)
作者:淩無聲      更新:2020-03-13 07:58      字數:2102
  銀葉財行在涉足金融業之處對自己的定位就與其他公司不同,為了展示自己雄厚的資金實力和財大氣粗銀葉直接包下了位於市中心的琳琅大廈的一整層,不僅總部是以極高的規格裝修,旗下每個區域的門店下撥的資金都足以讓一般的小公司眼紅;資本雄厚,金碧輝煌、業內頂尖,這就是銀葉財行想要印在客戶腦袋裏的東西,而事實證明它花費的巨額資金的確起到了效果,銀葉財行的業務員是行業內最令人羨慕的職業,銀葉財行在客戶的心目中也是絕對的可靠的象征,或者可以這麽說,如果哪天連銀葉財行那麽大的公司也出了事,那就代表整個基金行業將會發生地震,銀葉在業內就是擁有這樣的地位。

  而相比之下銀葉的同行們就是喜憂參半了,今年突然爆發的創業潮使得互聯網和金融業呈幾何級的係數增長,仿佛一夜之間市麵上就多出了許多熱錢,於是理財公司,基金公司,個人對個人的資金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而他們出現的目的隻有一個—搶錢。別管公司有沒有實體,別管名下的實體企業是不是可靠,隻要開出百分之八到百分之二十左右的利息就有人大把的送錢來,這樣的生意為什麽不做?沒有合適的項目可以找,可錯過這個撈錢的機會就虧大發了。

  對了,理財公司,個人對個人的業務,部分基金公司還有一些其他類型的業務現在都有一個比較響亮的名字,叫做p2p。

  與琳琅大廈隔著兩條街的瑞虹大廈便是p2p類公司的集中地,每天早上許哲經過這裏的時候都會接幾張傳單。這棟樓的一些公司在時間安排上與眾不同,它們的工作時間是分段的,上午七點到十點,中午十一點到下午兩點,下午五點道晚上九點,剛好是幾個人流比較集中的時候,於是乎許哲早上經過這裏的時候總是能看到一群小蜜蜂,聽說這棟樓一共十九層,其中十七層都有p2p公司,這個行業已經儼然成了病毒式的發展。

  許哲倒是對各家同類型公司的產品都有所關注,絕大多數公司的產品利息是在百分之八到百分之十二之間,低於百分之八的利息在這個行業是沒有競爭力的,百分之三到百分之八是銀行的領域,它們的理財產品給予的利息是在此範圍之內,既然利息相同,那客戶沒理由選擇一家私人公司而拋棄銀行;至於高於百分之十二的,老實說那已經超出了許哲能夠理解的範圍,縱然每一家公司都會拿出幾個實體項目展示出來以表示自己不是隻有金融的空中樓閣,可哪一類的實體企業其經營的利潤能夠輕而易舉的超過百分之十二?如果當真有這麽高的利益又何必從客戶手裏吸納資金?銀行的貸款利息正常而言隻要百分之六到八,它不香嗎?

  隻要稍稍加以分析就能夠看出行業的許多問題來,但人都是盲目的,無論是銀葉財行也好,其他同行業的一些小公司也好都像吞金獸一樣大量的吸納著市麵上的資金,吞噬著人們的存款.......

  “曉彤,你昨天報上來的客戶有十四個?”,

  剛開完會五部的部門經理就找到周曉彤,昨晚下班之前部門的每一個員工都上報今天要去遊業園參觀的客戶,遊業園是與銀葉財行合作的一家娛樂場所,為了讓公司員工能夠更好的與客戶接洽公司給內部的每一位員工都發了兩張門票,不過每個人也隻有兩張票,如果不止一名客戶,那多出來的票就得自己出錢購買了,令他意外的是周曉彤居然報了十四個客戶上來。

  在自己的部門裏他最關注的就是周曉彤,這個女孩子的努力程度讓所有人都相形見絀,由於這份工作的特殊性質,外出的員工沒法監督到位,他一向都是根據每天報上來的客戶量來評估每一位員工的,周曉彤每天報上來的客戶都是部門最多的,這就是她付出努力的證明,對一個部門經理來講,這樣的員工無疑是一門寶藏。

  周曉彤點頭道:“恩,十四個,我要補十三張門票,昨天已經預定了”,

  “你自己出的錢嗎?”,

  “恩...因為公司隻發了兩張”,

  “那你得虧多少?”,部門經理道:“回頭票據拍照發給我,我幫你向上麵報銷”,

  “可以報銷的嗎?”,

  部門經理道:“上麵沒法報銷的話我就私人給你報銷”,

  “啊...這不太好吧”,

  “總不能叫你一個人貼,你去吧,這個事交給我了”,

  “那...謝謝經理”,

  ......

  許哲手裏握有兩個賬號了,兩個賬戶的總金額超過了一百萬,他操作時十分謹慎,不敢有什麽過激的操盤,也正是因此他所獲得的利潤十分有限,獲利最高時也沒有超過百分之三,他心知在基金行業這是一個還算不錯的數據,絕對不是自己能力不夠所以獲利才上不去,在基金這個行業,由於客戶投入的金額巨大,所以每一個操盤手遵循的規則都是安全第一,先保證不虧,盈利上低一些沒關係,所以它絕對不可能像期貨,股票那樣高風險,高收益。

  可偏偏公司的產品以基金為名,卻偏偏把利息給到了百分之十一這麽高,最低的債券型基金也是百分之九的利息,但凡懂行的人都會明白,債券的利息才多高一點?所謂的債券型基金的利息居然高出了那麽大一截,實在是掩耳盜鈴。

  既然這些產品隻是用來掩人耳目的,那麽這些資金的真正流向到底是哪裏呢?是公司名下的實體還是其他的金融項目?許哲在網上大量搜索與銀葉財經有關的項目和名下所有控股及投資卻沒有控製權的實體企業,又對照了幾家公司的營業執照,注冊信息及失信名單信息,終於找到了一些端倪,銀葉財行的玩法果然很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