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純陽一道,長生不老(5400)
作者:溫茶米酒      更新:2021-05-09 06:08      字數:5960
  幽暗的夜裏,四周的山峰,高到望不到頂,仿佛直接插入了天穹之外。

  無邊無際的雲霧,在這些高聳的山峰之間徘徊著,而高月在下墜。

  她一直在下墜。

  下墜的速度其實並不是特別快,仿佛這些雲霧真的是一片海洋,而她正在緩緩的沉入海底。

  那遙遠的陸地,遙遠的海底啊,距天,有多麽漫長的距離呢?

  無論墜落了多久,好像永遠都不可能抵達那一場界限。

  但是今天不一樣了,此時此刻,那一直在墜落的少女,忽然睜開了眼睛,也不知道還有沒有清醒過來,就已經感覺到了自身的處境,在可怕的下墜之中,驚慌的叫喊出聲。

  “啊!”

  小姑娘的驚叫劃破了高峰之上鳥語花香,可惜風冷料峭的環境。

  一座還算是比較簡陋的竹屋之中。

  高月從溫暖的床鋪上驚叫著,坐起身來。

  然後,她就看到了坐在床邊一直守候著的焱妃。

  “你是……”

  莫名的悲痛襲上心頭,高月伶俐的眼睛裏浮現出一層水霧,霎時間,就洗刷掉了,剛從那個漫長的怪夢之中清醒過來的迷茫。

  已經跟親人分別了好些年的小姑娘,想要喊出那個最親密的稱呼,卻顫抖著,泣不成聲。

  焱妃也終於無法克製,俯身向前,把自己的女兒抱在懷裏,一聲聲的喚著她的名字。

  “月兒,月兒,月兒……你回來了。”

  這個時候,門外又傳來一個聽著就有點莽撞的男孩聲音。

  “我剛才好像聽到月兒的聲音了,月兒,你醒了!”

  天明看到了屋內的場景,驚喜萬分。

  蓋聶垂手而立,無聲的站在門外。

  差不多足足過了有小半個時辰的時間,屋子裏麵低聲傾訴,夾雜著些許啜泣之聲的交談,終於告一段落。

  焱妃走出門外。

  蓋聶問了一句:“怎麽樣了?”

  “就像那個人預測的一樣,他用劍意斬開了月兒身上那一道控製記憶的術法之後,月兒雖然恢複了從前的記憶,但對這一段時間在陰陽家的記憶,卻又變得模糊起來了。”

  焱妃已經不再穿著之前在陰陽家作為“東君”的那套服飾,但即使就是這麽一身布衣,卻讓她煥發出了比從前更奪目的神采。

  至少,她不再為陰陽家所限製,她的女兒,也已經回到她身邊。

  焱妃天天撫著剛才被女兒的淚水沾濕的衣袖,微笑著說道,“忘掉了這一段記憶的話,或許也是一件好事。她剛才哭累了,現在又睡著了,天明在陪著。”

  說到天明的時候,焱妃的神色有些微妙,從剛才在屋內的表現來看,這兩個小家夥的關係倒是很好,明明聽說也沒有相處過太長時間。

  不過,畢竟兩個孩子還小,女兒有個玩伴總是好事。

  何況,天明體內還有她的夫君太子丹傳下來的內力,也算是跟他們一家有緣。

  考慮到孩子睡著了,兩名大人就走遠了一些,繞過了這一座竹屋所在的平地,穿過了一大片草地,來到斷崖前。

  到了斷崖前之後,他們兩人的視野,頓時開闊到一種堪稱是雄奇壯闊的程度。

  目視之處,群峰相依,有的如同仙人,飄然欲去,有的如同神女,身姿綽約,有的如獸,有的如鍾,各有神秀之處,說之不盡。

  這裏,是西嶽華山。

  華山山脈綿延千裏,起伏如龍,如果具體一點說的話,蓋聶他們現在是位於華山的西峰之上。

  西峰為一塊完整巨石,渾然天成。西北絕崖千丈,似刀削鋸截,其陡峭巍峨、陽剛挺拔之勢是華山山形之代表,因此古人常把華山叫蓮花山。

  登西峰極目遠眺,四周群山起伏,雲霞四披,周野屏開,黃渭曲流,置身其中若入仙鄉神府,萬種俗念,一掃而空。

  “蓉兒,如何了?”焱妃問起了另一個人。

  不久之前,蓋聶去往桑海,帶回天明的同時,也把曾經為他擋招而重傷沉睡不起的端木蓉帶了過來。

  當時,雪女已經收到了高漸離在大澤山身負重創、被神農堂救下安置的消息,正愁著無法分身去照顧高漸離,聽說蓋聶已經有救治端木蓉的方法,也不曾多做糾纏,就把端木蓉交托給他。

  聽到了焱妃的問題之後,蓋聶將手裏的木劍輕輕點在斷崖邊上,按劍而立,道:“大約再有半個月的時間,我就能令她體內沉傷盡去。”

  端木蓉的傷勢本來非常麻煩,當初她受傷的時候,墨家眾人翻遍典籍,也暫時無法找到有效抑製的辦法,但是對於現下,已經練虛成就的蓋聶來說,隻是多花一些時間和精力罷了。

  “練虛境界啊,倒是令人羨慕。”

  焱妃是有女兒萬事足,但畢竟曾經在修行上下過了無數苦功,提到這方麵的東西,仍是有些感慨,看向蓋聶的木劍,“以你現在的修為,有劍無劍都沒有區別了吧,這樣區區一把木劍,更不必在意了,怎麽還隨身帶著?”

  “既然是不必在意的東西,又何必要故意舍棄它呢?”

  蓋聶反問了一聲,也不管焱妃若有所思的表情,就換了個話題,道,“按照約定,等月兒他們的事情都告一段落之後,我們就該著手,在此地建起純陽宮,為他把純陽道統傳下去了,但是,建立宮殿這樣的事……”

  平生還沒有在這方麵進學過,蓋聶對此一竅不通,不免有些為難。

  焱妃輕鬆的說道:“宮殿的事情交給我就行了。不過劍法上我實在是不擅長,他留下的那幾本秘籍,到時候要挑選弟子,傳承下去的話,就得多讓你勞心了。”

  蓋聶默默的點頭,不再多言。

  星穹鐵冊的事情,雖然是陰陽家東皇太一製造出來的東西,但蓋聶能夠借此踏入練虛境界,終究還是承了方雲漢的一份恩情。

  方雲漢離開樓蘭的時候,還又把幾本極其高明的道家絕學交托給他,做了一個約定。

  ‘如果你一定要說有恩情的話,那麽,就去華山做十五年的純陽護法吧。’

  ‘別以為輕鬆,這種事情可是非常嚴苛的,這十五年裏,你至少要給我教出二百零一個徒弟來。’

  ‘……為什麽是這個數字?因為這是某個東西十五年來的正式劇集總數啊,啊,我隨口一說,不用在意。反正就這個條件,怎麽樣,答應嗎?’

  蓋聶從回憶之中醒過神來,眼望西側,又陷入了一波更長久的沉默。

  華山被稱為“西嶽”與東嶽泰山並稱,最早見於《爾雅·釋山》一書。

  西嶽這一稱呼,據說是因平王東遷,華山在東周王國之西,故稱“西嶽”。

  秦帝國建都鹹陽,卻是在華山之西。

  焱妃似乎也跟他想到了同一個方向,這個時候開口說道:“我聽說,嬴政在桑海的時候,突然身患重病,借助了公輸家的機關,才能及時趕回鹹陽城,卻在當天晚上身亡,如今已經傳位給扶蘇了。”

  她說這段話的時候,心情非常平靜。

  如果太子丹還活著的話,他要跟秦國作對,那麽焱妃無論如何都會站在太子丹這一邊,哪怕會走向最悲慘的結局,但是這時候,太子丹已經死了。

  而她的女兒卻還活著。

  那麽,這大秦帝國以後到底會如何,焱妃也根本不會在意。

  “是。”

  蓋聶應了一聲。

  他剛才是在想嬴政,是在想扶蘇,卻也是在想……

  純陽子,應該會去一趟鹹陽城吧。

  當人們眼中的太陽爬上了天空的最高處,這一天的中午,頂著純陽子名號的某個人,卻還在白梨山下。

  原本隻是一座荒山的白梨山,最近多了幾座屋舍,地勢上好像也發生了些許改變,山腳下多出一大片平地,綠草茵茵,景色使人頗為心曠神怡。

  方雲漢與黃石公,坐在石桌兩側,各自捧著一個竹杯。

  一根竹節切成兩半之後洗幹淨了,恰好就是兩個杯子,不過黃石公手裏的杯子,是一杯溫水,而方雲漢手裏捧著的,是一杯酒。

  他們在這裏已經聊了三天三夜,時而以酒與水對飲,任憑日升月落,風來雨去,精神煥發,全無半點疲倦的意思。

  “本質上來說,世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聯係的,月亮的明暗圓缺,大海的潮汐,草木的生長,太陽的起落,陸地的變遷。甚至這大地之間一顆塵埃的走向,或許都跟九天之外,一顆星辰的生滅,有著些微聯係。”

  喝完了杯裏這殘餘的一口之後,方雲漢帶過來的酒終於是喝光了。

  他也為這三天三夜的交流做了一個結尾,“你雖然說是被困在了一座小山的自然循環之中,但是這一個小循環,還是在整個天地的大循環之中,隻要把握住從小循環混入大循環的這個節點,你就能夠跳出這座山。”

  “日後束縛你的,就不再隻是一座山,而是一片陸地,不過,如果你能在練虛境界之中走得更遠的話,那麽,總有一天會連陸地也束縛不了你的。”

  黃石公點點頭:“這也是我之前尋出來的一條路子,不過要把握住這個節點,推算出完整的脈絡,分毫不差的從小循環滲透到大循環之中。”

  “原本預計,要完成這一步,非二十年苦功不可得,有你以另一個視角來探討,卻讓這個時間大為縮減,大約隻要十年到十二年的樣子。”

  黃石公手裏的茶杯跟石桌的表麵,其實有半寸的距離,他的手捏得很穩,這一點距離在之前的半個時辰裏,沒有縮減一分,也沒有拉長一分。

  他腰背脊椎坐的也太直,太穩定。

  以至於這個人雖然還是在開口說話,種種做態,仍有人的七情六欲,卻越來越像是一座正在淺眠的山。

  那種隱藏在道法自然之下的慘烈逆舉氣概,好像也隨之變得更溫和了一些。

  那不是消失了,隻是有了更明晰的變化。

  他像是對著一個多年好友一樣,帶著玩笑卻又不失板正的語氣問道:“你是要走了吧,臨走之前卻來幫我一遭,就不怕十年之後,我離開這座山去繼續未成的事業?”

  方雲漢撚了撚手中空了的竹杯,道:“這個問題啊。我先跟你說一說,我在來到白梨山之前想的東西吧。”

  “如果有這樣的一個人,或者什麽不是人的東西,她擁有輕易改變整個世界走向的力量,卻已經很久不再幹涉世人的選擇,你覺得這是什麽原因?”

  黃石公的眉毛揚起了一些,不說話。

  方雲漢就接著說道:“我想,也許是因為她並不傲慢。”

  黃石公像是沒想到這個答案,道:“傲慢?”

  “是啊,有些人做事是隻要自己爽就好了,但有些人,做出重大決定的時候,支撐他們的動力,維持他們的決心的,應該就是一種‘我做出的選擇比其他人更好’的想法吧。”

  方雲漢平直的說道,“但是這樣的心態,就算是為了讓世界更好,本質上也是一種傲慢。也許那個存在就是曾經傲慢過,卻發現她的選擇,並不勝過世間人自然而然的選擇,所以不再主動幹涉。”

  黃石公聽完這段,卻冷笑了一聲:“你說的這種想法,以老夫看來,不過是畏懼責任,所以選擇逃避的借口罷了。”

  “純陽子,莫非你也覺得你選扶蘇不一定對,所以要幫一幫老夫,若扶蘇不成,就由老夫來製衡?”

  方雲漢坦然地承認道:“我確實是有一點這種想法吧。我也隻是普通人,就算是知道的更多一些,又怎麽能夠肯定未來的發展,一定會比我當初否定掉的那種更好?”

  黃石公皺著眉看他,許久之後,歎息了一聲說道:“純陽道人,如果你真是這麽想的,那你可算是一個好人,卻絕不可以算是一個誌士。你的誌氣未免太短,決心未免太淺。”

  方雲漢被他這一通貶低,卻不以為意,放下竹杯之後,甚至還輕輕拍了拍手掌,笑出聲來。

  “你是這樣認為嗎?那或許就是吧。”

  他笑著說道,“不過,那隻是神的慈悲,仙的顧慮。如果我隻是我,我來的不是這樣短暫,那麽,我也隻會做一個人。”

  神的做與不做,其實都是傲慢。那是因為自信隻要自己一幹涉,人世間絕對無法當場脫離她的選擇。

  仙的顧慮,也隻是有著能夠置身事外的底氣,所以一開始就想要最好,若不能的話,不如少做。

  但是人哪有那樣的高度,哪有那樣的餘裕。

  天地之間的大潮一起,人,就隻有混於潮流之中,不過是被裹挾或站在浪頭上的區別罷了。

  滄海橫流,無拘無束,人的追求,隻是要做自己想做的就行了。

  黃石公聽罷,想要問些什麽,就被方雲漢打斷了。

  “其實,這世間的練虛增增減減,往後,恐怕絕不會再有一枝獨秀的時候,你十年之後脫困的話,不妨先到華山去走一走。”

  方雲漢站起身來,拱手說道,“貧道還要往鹹陽一遭,這便告辭了。”

  黃石公遲疑了一下,沒有再問,也起身還禮,正色說道:“既然如此,純陽道長,慢走。”

  方雲漢悠然而去,又在臨走之前留下一句。

  “顧慮我是有的,不過我對扶蘇也算有些信心,十年之後你從這裏走到鹹陽,也許會看到一個仍有瑕疵,卻絕不忍心再掀起戰火的世道。”

  黃石公因為這一段話,多站了片刻,等竹杯之中的水已經涼透了,才舉起手來,一飲而盡。

  “老夫……希望會是如你所說的這樣。”

  最後一聲若有若無的歎笑,回蕩在周遭。

  從白梨山抵達鹹陽城,對於現在的方雲漢來說,隻是悠哉悠哉的走了半日的光景。

  天色微暗,太陽已經落下山去,月亮還沒有升起來的時候。

  鹹陽城裏,處處都掛著一道道素白長綾,而在宮中,這樣的白色更占據了大多數。

  已經繼位的扶蘇,在燈盞旁邊放下了奏章,揉了揉發疼的額頭。

  他這段時間,每日睡眠還不足一個時辰,好在東皇太一雖然死了,月神又獨身遠走,但雲中君思來想去之後,還是選擇重回鹹陽城。

  這位陰陽家的長老,對丹藥和權勢享受都有一定的追求,遠不如其他陰陽家的人那樣純粹,可對扶蘇來說,卻絕對是可用之人。

  雲中君新煉製出來的一些丹藥,至少還能幫扶蘇保持更充沛的精力。

  可是嬴政一死,扶蘇才明白,坐在這個皇帝的位子上之後,想要不愧對自己的抱負,到底有多難,就算是精力再充沛,也有些應付不過來的感覺,好在還有李斯等人的分擔。

  繁雜的事物幾乎要把他心中的悲傷壓到微不可查,今天下午的時候,他無意間,把自己早就想做的一道停止征召阿房宮民夫的命令發出,抬頭的時候看到了殿中的素白,才猛然驚醒。

  他的父皇還沒死多久,這個時候,絕非直接更改舊日政令的大好時機。

  那個時候,他才重新品到了自己心中的傷懷。

  扶蘇推開奏章,在宮殿之中走了,走到窗邊拿起了一個小小的玉瓶。

  這瓶子裏麵還是當日在桑海城中收來的酒水。

  純陽子當初讓他一天喝一盞,可在嬴政死了之後,扶蘇也沒閑心計較這些東西,有時候幾天不喝,有時候一天又遠不止一盞。

  這瓶裏,大概還能再倒出五杯來吧。

  扶蘇想著,剛要直接把酒瓶湊到唇邊,微微仰頭的時候,卻就著月光,看到遠處宮殿頂端多了一道人影。

  那人青衣負劍,意態疏狂,明明隔著這麽遠,又背著月光,五官都模糊了,扶蘇卻還是覺得他對自己笑了一笑。

  隨即,從那人袖裏飛出一疊厚厚的絹帛。

  那絹帛疊的方方正正,沒有半點散亂,飛過了這將近百丈的距離,無聲無息,居然也完全無人察覺。

  扶蘇下意識的放下玉瓶,伸手去接。

  東西一落入手中,他就先瞥見了四個字。

  《大統典論》。

  本該在某個世界的盛唐年間綻放異彩的典論,落到了這個世界,卻並不用擔心兩個時代各種情況不同的問題。

  因為這裏麵提到的問題詳盡無比,對於具體各項資源,卻又是以較為模糊的代稱來概述,可以說隻要還是人的世界,擁有一個力量尚未衰竭的國度,那麽這本書,就適用於任何一個時代。

  扶蘇就在這一垂眼之間,再抬頭去看的時候,遠處宮殿頂端的那人,又已經不見了。

  “扶蘇公子,長生之道,長生之法,都在其中。”

  “貧道,望你能使這泱泱一國,長生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