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最後的嚐試
作者:法蘭西的榮耀      更新:2021-01-29 17:06      字數:4197
  對於李密而言,呂布的背叛雖然不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但也對整個京都城造成了巨大的震撼。

  為了防止呂布的部隊在戰鬥時倒戈相向,無論是徐晃還是韓世忠,都不想讓呂布和他的部下參與到京都城的包圍中去。

  這或許也有不想讓他們爭奪功勞的心思,畢竟京都城,這個大乾王朝的皇都,皇權統治者的象征之地,得到這裏,幾乎相當於得到了三分之一的大乾。

  而到了現在,幾乎所有人都明白,圍攻京都城將是陳心石和李密的決戰了,而這一戰中,各部雲集,光是他們這些跟隨陳心石的老將領瓜分一下功勞,就已經剩不了多少了,怎麽可能還會讓呂布參與進來呢。

  而呂布自己,對於這個決定也挺樂意的,畢竟李密作為自己的前任主公,他現在背叛對方投向陳心石,這就已經讓其他人對自己頗有微詞了,他要是再在這個時候圍攻京都城,表現好有人會說他忘恩負義,一有了新主公,立刻對舊主斷情絕義。

  而表現不好的話,也有人會說他投靠陳心石是別有用心,就連作戰的時候,也不肯用力,分明是想等待機會對他們倒戈一擊,所以說,如果呂布出戰的話,無論他怎麽做,都會被人認為不好,現在能夠不參與到京都城的戰鬥中去,反而對他最好。

  而對於呂布所帶領的那些虎賁軍士兵來說,他們也是不願意戰鬥的,畢竟他們現在的身份是降軍,在整個西寧府的體係中,他們算是不被重視的,如果讓他們參戰的話,那多半是要衝在最前麵的。

  隻不過,呂布這邊是清閑了,可是在京都城的李密和泰安府的張遼卻壓力大增,隨著呂布的背叛,那些待在京都城的大臣們也紛紛開始思索自己的後路,這些人原本就是騎牆派,子阿趙匡胤控製京都城的時候,他們選擇向趙匡胤效忠。

  但是當趙匡胤被李密擊敗,京都城落到了李密手中的時候,他們又去向李密效忠,現在李密不行了,他們自然也要考慮新主子了。

  而所謂的忠義,在這些人眼中,自然是不值一提的,而那些真正忠誠的文武官員,不是被趙匡胤處死了,就是被李密給活剮了,現在能夠活著的,那都是異常識時務的俊傑,自然不會在一棵樹上吊死。

  而李密,也感覺彌漫在京都城中的這種風氣,可是他也沒有任何的辦法,因為除了那些官員之外,就連那些一直跟隨他的虎賁軍將士,也開始思索要不要為了他而戰了。

  呂布投降之後,他所統領的那兩萬虎賁軍將士並沒有受到清洗,這也讓其他的虎賁軍將士生出了別樣的心思,畢竟他們中的大部分,都是出身於西寧府的北方士卒,麵對著同為西寧府起家的軍閥陳心石,這些士卒的態度顯然要更好一點。

  同時,在之前的戰鬥中,他們已經獲得了大量的財富,這些東西的存在,讓多數將士已經變得不願意再去戰鬥了。當然,這個前提是不剝奪他們的財物下,俗話說,奪人錢財如同殺人父母,對於這些生活在貧窮地區的士卒來說,他們現在所擁有的財富,那是以前從不敢想象的。

  如果在他們富貴了之後,又想讓他們吐出自己所吞下的那些東西,那比殺了他們還難。

  也正是因此,李密的謀士逢紀,才向他說出了這麽一個計策。

  “你的意思是在那些士卒中傳播假消息,說陳心石進城之後,肯定會劫掠整座城市的?”

  李密有些狐疑地看著逢紀,猜測這個計策到底會不會管用。

  “主公,現在那些士兵都毫無戰意,如果我們不能讓他們轉變思想的話,那一旦陳心石的大軍將整個京都城包圍起來,到時候他們肯定會主動打開城門投降的。”

  逢紀是非常清楚那些士兵的想法的,他們和李密不一樣,作為最普通的士兵,陳心石和他們之間根本沒有什麽仇恨,因此,隻要他們能夠打開城門投降,多半還能夠保住自己的性命和財物,畢竟在之前,陳心石的部隊還沒有傳出來說有劫掠城池的事情發生。

  但是如果跟著李密反抗的話,那百分之九十九都是要戰死的,現在兩種結果一比較,隻要不傻,多半會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一麵。

  但是逢紀和李密他們可就不行了,無論是為了根除後患,還是為了能夠拉攏人心,給整個乾陽府和京都城的百姓一個交代,陳心石他都不會放過李密的,而逢紀作為和李密捆綁到一起的人,在整個過程中,已經給李密出謀劃策無數次了,如果李密失敗,他自己也是知道他的後果的,所以即使現在整個局勢已經很明朗了,但是逢紀還是想拚死一搏。

  “你說得不錯,可這樣一來,無非是苟延殘喘罷了,現在張遼手中隻有五萬新兵,他們是擋不了多久的,就算現在我們能夠擋住徐晃和韓世忠,可是如何抵擋陳心石的那十幾萬大軍呢?”

  李密突然間變得頹廢了起來,這位大乾名義上說的丞相,心中還是相當了解整個現狀的,經過這兩年的時間,陳心石已經從西寧府崛起,在那裏,陳心石還能夠源源不斷地抽調士兵,但是他呢,在失去了平陽府後,唯一能夠組建新兵的隻剩下張遼目前所占據的泰安府了。

  可是光靠一個泰安府,如何能夠和陳心石的那十幾萬大軍想對抗呢。

  “主公,陳心石的兵力還沒有匯聚起來,隻要我們能夠堅守一段時間,那是可以取得轉機的,目前陳心石已經即將統一大乾,雖然對於旁邊的大唐來說,大乾的實力並不值得一提,可是現在他們已經處於內亂之中,各地分別由那些軍閥占領,一旦陳心石統一,勢必會威脅到他們的利益,所以隻要我們向他們求援,一定可以獲得幫助的。”

  外援,這是李密目前唯一能夠依靠的力量了,而和大乾比鄰的大唐王朝,則成了逢紀的第一目標,同時,為了能夠獲得更多的幫助,他也打算向大草原上的那些遊牧民族發出求援信。

  一個統一而強大的農耕王朝,絕對是所有的遊牧民族首領所不願意看到的,逢紀相信,隻要他能夠將這個消息送到這些勢力的手中,那麽一定能夠獲得他們的幫助。

  但是,此時待在江南之地的他,又怎麽會知道北方的情況呢?

  北方的那些勢力自顧不暇,而南方,大乾和大唐的另一個交界處,就是位於乾陽府邊境地區的一條寬闊河流,陽河,這條河流險峻無比,根本無法讓大規模的部隊通過。

  而且和乾陽府接壤的是大唐的武陽府,這裏現在被義軍首領張士誠統治著,這個大唐鹽商聯合了海麵上的海盜,已經成功將大唐的官府力量趕出了武陽府,要想讓他出兵,多半是不可能的。

  不過,雖然逢紀求外援的想法有些不切實際,可是他對於那些士兵的辦法,效果卻出奇地好。

  “你聽說了沒,陳心石聽說我們已經奪取了京都城多年的財富,打算在攻占京都城後,也來一次劫掠。”

  “這也沒辦法,我們都是從西寧府出來的,那地方是邊疆苦寒之地,那裏有乾陽府的富庶,而且,丞相不是將周圍的那些墳墓都挖掘了嗎,這兩者的財富加起來,無論是誰,都會動心的。”

  “怎麽可能,弟兄們跟著丞相大人,一路南征北戰,好不容易才有了這些身家,怎麽可能會交給其他人呢?“

  “是啊,我們已經拚搏了大半輩子,那些財物可都是我們拿命換來的,他陳心石拚什麽搶奪,原本我以為大家都是西寧府的老鄉,還想投靠於他的,可他既然這麽貪婪,我也隻好拚死一搏了。”

  “對,想要我們的財物,除非從我們的屍體上踏過去。”

  在有心人的煽風點火下,很快,陳心石要掠奪財物的消息就傳遍了整個京都城,而那些虎賁軍的將士在聽說這個消息後,瞬間變得同仇敵愾起來,這些為了保住自己財物的士兵,毫不猶豫地打算用命來守護他們的東西。

  而與此同時,在北方整合之後,高順的陷陣營已經再次擴編,兵員總數達到了一萬人。

  這一萬人的俸祿和糧草,就足夠陳心石供養三萬普通士兵了,但是一想到竇建德麾下吳起的那些武卒,他還是咬著牙擴建了整個部隊。

  陳心石雖然沒有親眼見到夏完淳和吳起戰鬥的過程,可是曆史上赫赫有名的魏武卒,他怎麽也不會小看的,那些士卒就算是已經衰弱了,還是在龐涓的帶領下,也能夠輕易擊敗申不害變法之後的韓國,可想而知他們的戰鬥力有多恐怖。

  現在雖然西寧府並沒有戰事,可這並不代表在將來,他不會對東臨府展開攻擊,他可還沒有忘記,在幾個月前,那裏可還是他的領地呢。

  而西寧府的幾萬士卒,在整合之後,人員雖然有些減少,從原來的三萬多人變成了現在的兩萬人,可其中的一萬是高順所統領的陷陣營,因此,陳心石已經決定,在援軍到達之後,就會對泰安府發起強攻了。

  可和陳心石他們的等待不同,被李密安排來鎮守泰安府的張遼,卻不斷聽到那些壞消息。

  張遼所統領的士兵,並不是跟隨李密起家的虎賁軍,而是在李密攻占了京都城中,從那些投降的禁軍降兵和乾陽府當地征召的士卒,這些人對於李密的感情很淡,之所以願意聽從李密的命令,無非是為了混一口飯罷了。

  所以他們自然沒有對李密的忠心,他們在看成城外陳心石的大營人數越來越多時,心中的想法也慢慢活絡了起來。

  投降,似乎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畢竟他們不像那些虎賁軍,各個身家不菲,作為被臨時征召的兵員,他們的戰鬥意誌也不強。

  “將軍,現在各部士卒人心浮動,根本沒有多少戰意,再這樣下去,根本用不著陳心石主動發起攻擊,他們就會投降的。”

  營寨之中,副將不斷向張遼匯報著最新的情況。

  自從有了呂布的前車之鑒後,他根本不敢讓麾下的將領將士卒帶出城去,可這樣一味堅守著,也沒有任何的用處,雖然現在陳心石手中的兵力不多,可一旦西寧府和清寧府的兵員到達之後,陳心石就會擁有壓倒性的兵力優勢,到時候,守城也是毫無希望的。

  “將軍,要不我們也投降吧,現在丞相大勢已去,再堅守下去也是毫無希望的。”

  看著陷入沉默的張遼,副將突然說了一句。

  投降,這已經不是一兩個人的意思了,在張遼所統領的五萬士卒之中,至少有一半人都有了這樣的人心思。

  “混賬,我受丞相重托,負責守衛泰安府,怎麽可能會輕易投降呢?”

  張遼立刻嗬斥道。

  作為李密任命的平西將軍兼泰安府刺史,張遼心中也是異常掙紮的,可最終,他還是拒絕了福建個自己建議。

  他不像呂布,呂布這段時間是受到過李密的打壓的,雖然這打壓的原因多半是他自己不爭氣,可打壓了,呂布心中總歸不爽,所以背叛李密,在外人看來也算是情有可原。

  而他呢,不但沒有收到李密的嗬斥,反而不斷升官,從一個校尉一路升到現在的職位,這足以看見李密對他的信任和重視。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他隻是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而投降的話,多半是要被人嗤笑的。

  而且他也知道,就算是自己這樣投降了,對方也不會重視自己,所以無論如何,他也不會在現在這時候投降的。

  張遼自己沒有投降的想法,他卻無法管住自己的那些部下,在得知了張遼對於投降的態度之後,城中的那些士卒,便在半夜十分,悄悄打開城門,逃往各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