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黑木崖上看日出
作者:少俠重出江湖      更新:2020-09-26 14:39      字數:3574
  時一晨坐在房頂上感歎道:“從嶽靈珊學獨孤九劍開始,她已經發生改變的未來變得更亂,都夠寫一篇笑傲同人小說了。

  嗯,書名就叫笑傲之嶽靈珊大傳,也不知氣運被奪的令狐衝能不能抱得美人歸。”

  此時他的耳邊正不斷響著嶽靈珊的聲音,隻聽到她不斷小聲問著:“在嗎?你在哪裏?你還在嗎?這次多謝你了,喂?”直到她被寧中則關心時才消停下來。

  時一晨沒理會她的詢問,飛身離開房頂,悄然離開華山。

  接下來他要遊覽五嶽,感悟群山之美景,然後再去黑木崖見見東方不敗,順便將張真人手書的《太極拳經》拿到手。

  這一走又是一年,見識過華山的奇險後,他又見識到衡山雲霧的縹緲,泰山群山的雄偉,恒山景色的幽深,全身心投入到大自然的奇妙中。

  衡山劍法雖多與山峰之名有關,但劍法精髓更多來源於群山之上的景色,比如雲霧、大雁,與山峰本身並無多大關係,不似華山劍法,多與山峰之奇險有關。

  回風落雁劍來源於回雁峰上的大雁,百變千幻雲霧十三式、芙蓉劍法、紫蓋劍法、天柱劍法、石廩劍法的精髓皆悟自環繞群峰、變幻莫測的雲霧。

  這些可能與衡山派祖師的身份有關,他曾以走江湖變戲法賣藝為生,那走江湖變戲法,仗的是聲東擊西,虛虛實實,幻人耳目,他創出的劍法難免帶上這些特點。

  衡山劍法中,隻有祝融劍法擁有山峰的特性,祝融峰乃衡山最高峰,祝融劍法也是衡山派少數以氣為主的劍法,憑借強大的內力,以巍峨霸道之氣,力蓋群敵。

  通過感悟衡山奇景,時一晨從衡山劍法中領悟到“虛、幻”的意境,如同無常的雲霧,似幻非幻,變化莫測,一劍刺出,對手如墜雲霧之中。

  此次衡山之行,他還是很滿意的。

  泰山雄偉巍峨,但泰山派劍法同樣與泰山群山關係不大。

  五大夫劍悟自五大夫鬆,泰山有鬆極古,相傳偉秦時封為五大夫鬆,虯枝斜出,蒼翠相掩,因此五大夫劍招數古樸,內藏奇變,但總體而言算不得高明。

  時一晨將五大夫劍的劍法特性與鬆風劍法相互映照,也算有所感悟,隻是這個感悟沒有達到心中的預期?

  泰山十八盤悟自泰山山門下十八盤處羊腸曲折,五步一轉,十步一回,勢甚險峻,因而將地勢融入劍法之中,根本代表不了整座山峰。

  此劍法招式雖越盤越高、越行越險、越轉越狠辣,但必須一氣嗬成,風清揚便在時一晨九轉時打斷他的劍路,令他前功盡棄,所以這套劍法同樣算不得高明。

  岱宗如何倒是一套高明的劍法,但使起來太過艱難,對一般人來說根本不切實用。

  時一晨敢確定,這招絕對不是悟自泰山各峰,可能是東靈祖師闖出名堂後在泰山開宗立派,給自己的絕學取一個和泰山有關且好聽的名字。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詩聖杜甫的詩句,聽著多麽的高端大氣上檔次,所以他蹭了蹭古人的熱度,將絕技取名為岱宗如何。

  時一晨是這麽認為的,反正東靈祖師不會跳出來和他辯論,他就要他覺得。

  唯一讓他感覺不錯的是七星落長空劍法。時一晨於岱宗峰頂夜觀天象,忽見北鬥七星橫掛夜半,隱隱感覺七星落長空的劍法招數,與北鬥七星的排列有些關係。

  不同時節、不同方位,北鬥七星給人的感覺是不同的。

  這種不同雖不夠清晰,但能夠夜觀天象的高人能準確察覺到。

  如果劍招有若北鬥七星般不斷變化,流轉不息,這套劍法的威力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可惜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創出這套劍法的先賢顯然沒有精力完善劍法。

  時一晨感歎一聲,心中頗為惋惜,七星落長空這套劍法僅是個基礎,想要大成還需花費大量時間去觀察天象,他現在哪有這功夫!

  這趟泰山之行他有些失望,僅僅從五大夫鬆上領悟到“鬆”的意境,這還是靠鬆風劍法的基礎,那套鬆風劍法都要比五大夫劍強。

  至於泰山十八盤劍法,主要就一個“險”字,他已經感悟到“奇、險”意境,難道讓他再領悟到山路十八彎?他還水路九連環呢!要不要再唱兩句“打傘的孫子喲,愛打傘喲!”

  泰山之行雖沒達成心中的期望,但他也算滿足了,“鬆”之意境在於嚴冬酷暑屹立不倒,堅韌堅強,包容萬物。

  他感悟到“鬆”之意境的精髓,出劍便如施展鬆風劍法時一般,以堅韌的姿態屹立不倒,任爾東西南北風,不論你如何進攻,我自巋然不動。

  離開泰山,下一站是恒山,恒山劍法同樣令時一晨失望,萬花劍法悟自姹紫嫣紅、萬花盛開的花海,沒什麽特色,僅是一個“防”字。

  至於綿裏藏針,說多了都是淚,這套劍法竟是尼姑做手工活時,被棉花裏藏的一根針紮了手,在手疼時隱隱有所感悟,創造出來的。

  大部分恒山弟子都知道“綿裏藏針”劍法的來曆,時一晨偷聽到事情真相時,表情真的很精彩。

  恒山可是有“人天北柱”“絕塞名山”“天下第二山”等美稱,懸空寺、翠屏山上這麽多絕妙景色就隻是擺設嗎?

  你們這些師太們就不能學學華山、衡山的前輩祖師,平日裏在武功上長長心,多看看景色、感悟感悟劍法嗎?

  難道你們隻知道誦經念佛,做針線活?

  就算你們真的喜歡誦經念佛,恒山還有一個千佛嶺,就不能在千佛嶺虔誠禮佛時,感悟出一式千佛朝宗?

  說道誦經念佛,時一晨又想到小尼姑,他幾次聽到她偷偷誦念經文為他祈福,當然,也有令狐衝的份。

  現在的小尼姑是名虔誠的佛門弟子,沒有被感情擾了心緒,生活中也有爹娘照看著,在恒山過得很好、很快樂。

  這是好事情,至少她的遭遇比原著好上許多。

  時一晨也希望這個天真單純的小尼姑,能永遠無憂無慮的活著,快快樂樂度過一生。

  五嶽走過四嶽,總體上來說,華山派的底蘊最深,明顯要比衡山、泰山、恒山三派強,衡山派底蘊次之,然後是泰山、恒山。

  如果“岱宗如何”的門檻能低一些,泰山派的底蘊排名也許會往前挪一挪,但這套劍法最吃天賦。

  現實卻沒有想象中那般美好,時一晨的心情有些不美麗,知曉一開始有些想當然了,以為五嶽劍法皆悟自五嶽群山。

  五嶽每套劍法都是前人智慧的結晶,別看時一晨天資絕頂,僅用一個月便領悟到華山“奇、險”之意境,若是沒把華山劍法練到精深處,和前人的智慧碰撞出火花,他根本無法這麽快感悟到意境。

  五嶽劍法是時一晨感悟意境的基礎,如果沒有這些劍法,他雖能領悟到意境,但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更多的精力。

  離開恒山後,時一晨本準備下一站去嵩山,但在趕路途中,忽然發現周圍的魔教弟子多了起來。

  日月神教的黑木崖在河北平定州,距離恒山並不是特別遠,他沒有橫跨山西趕往河南,而是準備穿越河北抵達河南,所以竟在不知不覺間走到日月教的老巢。

  於是他改變主意,準備先上日月教,恒山一行時一晨一無所獲,正憋著一肚子氣呢!

  離平定州西北四十餘裏,山石殷紅如血,一片長灘,水流湍急,那便是有名的猩猩灘。

  更向北行,兩邊石壁如牆,中間僅有一條寬約五尺的石道,沿途中皆有日月教教眾嚴密把守。

  時一晨沒有走這條山路,而是攀越至山道上方,悄無聲息的從日月教眾頭頂越過。

  跨過三處山道,前麵是一處水灘,他踏水而行,輕鬆抵達對岸。

  到得對岸,一路上山,道路陡峭,地勢極為險峻,稍有不慎便會跌入萬丈深淵。

  在他抵達日月教總壇時天尚未明,總壇中一幹教眾仍在嚴密把守總壇,可見日月教守衛之森嚴。

  這裏僅有一條道路,石級盡頭是一道閉合的鐵門,時一晨不再隱藏身形,拔出長劍飄了過去,看守鐵門的教眾隻覺得眼前一黑,便失去了意識。

  數個呼吸間,時一晨一路殺過三道鐵門一道石門,被眼前一處無法攀越的峭壁擋住去路,正是黑木崖。

  這黑木崖著實高的厲害,黑夜之中被雲霧籠罩著,黑沉沉一片,絲毫看不到崖上的情景。

  黑木崖崖底處有一個竹簍,足可裝得十來石米,竹簍連著絞盤絞索,便是日月教教眾上崖,也得敲響三聲銅鑼,通知崖上守衛啟動機關,將其拉上去。

  時一晨雙目閃過淡淡金芒,遙遙看清崖壁情況,因為崖頂太高,整個懸崖共有三處絞盤,中途還需要換乘,共分四次才能絞到崖頂。

  他心中暗道:“這黑木崖當真難上,怪不得正道勢力一直無法覆滅日月教,隻要日月教教眾斬斷絞索,就算他們能攻到此處,也沒辦法上去!”

  破曉之時,時一晨的身影順著絞索飛身而上,中途換了幾次方向,終於登上黑木崖崖頂。

  此時天空已是一片淺藍,天空的盡頭出現一道紅霞,紅霞的範圍慢慢擴大,越來越亮。

  那裏出現了太陽的小半邊臉,像是負著什麽重擔一般,慢慢的,一縱一縱的,使勁兒往上升,到了最後,它終於衝破了雲霞,完全跳出天空的邊際,顏色紅的可愛。

  漸漸地,不僅是太陽和它附近的雲朵,連時一晨自己也成了光亮的。

  這不是偉大的奇觀麽?

  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額,時一晨甩了甩頭,將腦海中浮現的課文驅散。

  日光從東方射來,照上一座漢白玉的巨大牌樓,牌樓上四個金色大字“澤被蒼生”,在陽光下發出閃閃金光,竟然讓人生出肅然起敬的感覺,時一晨頓時不覺得日出有多美麗了。

  日月神教,很囂張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