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軍服生產基地
作者:可大可小      更新:2020-09-12 11:11      字數:2268
  1940年11月,日本對雙棠縣進行了毀滅性報複大掃蕩,抗日根據地的房屋物資,被燒毀百分之八十以上。

  特別是對縣委住過的永豐、張店、下莊、西村、七泉、八泉等村鎮,遇房就燒,逢人就殺,見東西就搶。

  這些村鎮的房屋財產,幾乎全部燒光,西村躲在溝裏的六十多名老百姓,被活活燒死,又把搜查出的四十多名群眾,集中在場裏,用機槍掃射。

  我抗日政府財政科長張學詩,通訊員郝傳卿,收發員黃敏仁犧牲。

  據統計,從11月21日至12月5日,日軍殺害我軍民4700人,燒毀房屋不下7000間,家具糧食禽畜損失不計其數。

  日軍不斷實行“三光”、“掃蕩”,無吃、無穿、無住的“三無”群眾及孤兒增多。

  淘沙村雖然沒有遭到掃蕩,但每每聽到前方傳來的消息,張曉儒心如刀絞。

  他很想帶領七零五民兵連,跟日軍拚了,可這樣的念頭,隻在腦海裏想想就行。

  作為一名指戰員,他得為戰士們的生命考慮。

  這段時間,整個七零五民兵連的氣氛比較壓抑。

  日軍的殘暴,讓所有戰士都充滿了仇恨。

  他們渴望戰鬥,想在戰場上,狠狠地揍日軍一頓。

  李國新每天晚上,都要與大家交流思想。

  李國新緩緩地說:“同誌們,我們要把對日軍的仇恨,轉化到訓練場上。”

  縣委、區分委、部隊,都在不斷轉移,這個時候與日軍硬拚,必然吃虧。

  張曉儒說道:“指導員說得很對,隻有練好殺敵的本領,將來才能多殺鬼子。”

  私底下,他早跟李國新說過,找機會幹一仗。

  但兩人都知道,打仗一時爽,打完爽後,淘沙村的村民,恐怕都要遭殃了。

  關興文激動地說:“三哥、指導員,大楓樹據點隻有我們警備隊和兩個分隊的日軍,咱們吃掉他們吧?”

  李國新堅定地說:“不行,大楓樹據點之前才遭到襲擊,死了一個分隊的日軍和刁駿的一個班,如果再次攻擊,必然會引起日軍警覺。這段時間,沒有上級命令,我們不能主動出擊。”

  張曉儒緩緩地說:“我們在敵占區,不能親手打鬼子,但也可以為打鬼子服務。根據地無吃、無穿和無住的群眾較多,部隊的後勤供應,也一定很困難。可以給他們提供糧食、藥品、食鹽和衣服嘛。”

  李國新附和道:“對,我們可以做好後勤工作,這也是抗日。”

  郭青平覺得,自己差不多可以離開了。

  張曉儒讓他做了六十套秋裝軍服,又做了六十套冬裝軍服,還做了一百二十件襯衣。

  他有兩台腳踏縫紉機,三個人日夜加班加點,隻想做完後早點離開這個漢奸村。

  軍服雖多,但款式一樣,他們做起來速度很快。

  郭青平覺得,該是自己離開的時候。

  正當他想去找張曉儒商量時,對方卻主動找上門。

  張曉儒穿的是黃綠色的自衛團軍裝,很有精神。

  一般的軍裝,夏秋裝寬鬆肥大、冬裝厚重臃腫,但郭青平做出來的冬裝,看著不厚,還很暖和,也不影響行動。

  自衛團的冬裝,比警備隊的還好看,也更保暖。

  郭青平急不可耐地問:“張團長,衣服快做完了,我是不是可以走了。”

  張曉儒微笑著說:“不急,外麵天寒地凍的,等開春後再走嘛。”

  郭青平不滿地說:“等開春再給你做春裝是吧?”

  張曉儒突然問:“郭裁縫,會做皮衣嗎?”

  郭青平應道:“當然會啊。”

  他剛說完,馬上後悔了,聽張曉儒的意思,這是要讓他再做皮衣啊。

  可是,張曉儒有皮子麽?

  張曉儒問:“我手裏有點狗皮,已經硝好了,能不能給我們做點背心或者大衣?”

  郭青平雖然後悔,但信守不渝:“我說過,隻要是軍服,就沒問題。”

  張曉儒微笑著說:“我手裏有幾百張皮子,辛苦你再忙一段時間。”

  郭青平無奈地說:“好吧。”

  看來,真的要在這裏等開春了。

  張曉儒說:“隻是,做皮子要換個地方,去山洞裏。”

  郭青平是得罪過範培林的人,在淘沙村做了一百多套軍服,已經完成了任務,哪怕就是再做皮衣,也容易惹人懷疑。

  淘沙村雖是維持村,但張曉儒的雜貨鋪,每天都有各村百姓出入。

  郭青平驚詫地說:“去山上?”

  他住的這個院子,雖然死過人,但住著還是挺舒服的。

  張曉儒微笑著說:“白雲山的後山腳下,有一個山洞,冬暖夏涼,你在那裏做衣服,沒人打擾。”

  那個山洞要從溝裏進去,路不太好走,馬車進不去,平常也沒什麽人。

  郭青平警惕地說:“你不是要綁架我吧?”

  張曉儒拿出三十塊銀元:“你又沒錢,綁架你幹什麽?這兩個月,你們辛苦了,這是三十元,算是你們的工錢。”

  他沒給聯銀券,也沒給冀南幣,顯得也很有誠意。

  郭青平把誠信看得很重,連連搖頭:“說好不要錢的,做人不能失信。”

  張曉儒笑著問:“我要是一直做軍服,你豈不要白給我一輩子?”

  郭青平說:“隻要你有這麽多軍服做,幹一輩子又何妨?但有一點我要說清楚,如果半個月沒活幹,我馬上走。”

  “一個月吧,有的時候布料或棉花、染料運進來也需要時間。”

  郭青平點了點頭:“一個月就一個月。”

  他這一點頭,成就了一個太嶽軍區軍服廠。

  第二天,張曉儒迅速給郭青平搬家。

  對外宣揚,郭青平做完了軍服,準備離開淘沙村。

  事實上,騾車出村後,很快進入了小道。

  到白雲山後,又換成騾馬,把他的家當運到了山腳的溶洞。

  這個溶洞的洞口能開進一輛馬車,裏麵更大,容納幾百人不成問題,而且洞內有洞,朝下走,裏麵還有條暗河,用水不成問題。

  張曉儒準備充分,給他們準備了柴禾、煤炭,甚至還鋪好了床鋪。

  “明天,我會把狗皮拉來,另外,過幾天還有一批布料運到。”

  “還要做軍服?”

  “對,但這次的顏色和款式要稍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