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洞房花燭夜
作者:鶴壁山      更新:2020-09-27 15:31      字數:3073
  鄧艽拒絕征辟,為師守孝一下子傳遍洛陽。何進出了不少力,三年孝期剛滿何進又舉薦鄧艽。

  劉宏身邊的太監,提醒劉宏此人是張奐弟子。在黨錮之列,這下劉宏沒答應何進的舉薦。

  自從妹妹何貴人,做上皇後之後。何進對鄧艽敬畏,無法用語言來描述。

  何進得知鄧艽要結婚了,馬上準備賀禮。本意是舉鄧艽為孝廉,這樣更能表示對鄧艽感謝。可事不遂人願,隻能準備些賀禮送去西涼。

  鄧艽的婚禮定在了,本年六月。婚禮自有家中的嶽母,下人們操辦鄧艽就往羌人各縣查看。

  各縣井然有序,看來培養出來的人才起作用了。各縣官員已經培養了一批出來,現在正在學院進修。

  在學院教書的是,張芝,張昶兩兄弟還有蔡邕。鄧艽吩咐著重打造兵器鎧甲,守孝期間鄧艽為草木精華培育的小麥,青稞,黃豆,苜蓿已經收獲了二批。每畝增產一石多一點,今年各縣全用的是這種種子。

  應該要增收不少,剛收服羌人還有些不老實全丟去挖礦了。將原來的羌民解放出來了,而魯班的工廠還在生產各種機器。

  現在已經囤積了不少,魯班還在招收學徒。繼續培訓各種工匠,如:木匠,鐵匠,泥瓦匠現在的魯班隻負責培訓人才。當然鄧艽有什麽想法,魯班就負責研究。

  其次就是戰馬了,鄧艽用人元丹培養馬匹。這已經是第三代了,其中寶馬不在少數。周幽王有八駿圖,鄧艽這裏可不止八駿。手下的將領人手匹,還有多餘。

  要說這些人結婚已好幾年了,都生了小孩。關平也有四歲了,就連黃敘也有了個弟弟。李存孝李元霸這些,都有了兒子或女兒。

  西羌二郡十二縣,共有良田二千萬畝。預計稅收不下四千萬石,兵力常備兵十萬預備役五萬,鎧甲兵器齊全。

  錢財方麵,各項收入不詳。總資產高達一萬億錢,這也是除去各項支出。所剩下來的,十幾年才看到這點錢。

  回到姑藏,離婚禮已經隻有幾天了。惹得蔡邕不高興,埋怨道:“跑哪裏去了,眼看就要大婚了還在到處跑!”

  鄧艽隻好陪笑道:“不是好久,沒去羌人那裏了不放心嘛!去看了一下,這不是回來了嗎!”

  蔡邕也沒多說什麽“哼”一聲就算了。

  這幾日陸續有,蔡家親朋好友大老遠的趕來。涼州一些與鄧艽交好之人也來了,還有老師一家,這些人就由師兄張芝幫忙招待。蔡邕在姑藏城另置房宅,魯班還親手打造了一輛馬車,這車可謂是極盡奢華。

  結婚好日前有待郎、待嫁習俗,雙方父母親請子、女吃包子、蚶子、肘子、栗子、蓮子,討“五子登科”彩頭。好日前三五天,男方送女方“轎前擔”,一般為鵝2隻、肉l方、魚2尾等。看嫁資男方去女方搬嫁資,女方置嫁資於廳堂,讓人觀看,稱“看嫁資”。器物披掛紅色彩線,衣服等薰以檀香,箱底放數枚銀元,俗稱“壓箱錢”。嫁資搬到男方,亦陳列於廳堂供人觀看,亦叫“看嫁資”。由阿婆取女方鑰匙包,取鑰開箱,俗稱“掏箱”。安床伴郎迎親先一日,男方要“安床”,由一位“全福”婦女,取24雙筷子係紮紅線,安放新郎席子下,稱“安床”。婚前一至三天夜裏,由一個父母雙全的小儇伴新郎同睡,睡於床的裏邊,稱“伴郎”。晚上要給這個小儇吃包子、花生、雞蛋,寓“包生兒子”意,待“好日”那天早晨離開時,要給紅包,俗稱“挈出尿瓶”。享先好日先一二天,男家向貰器店貰得花轎和婚禮器物,掛燈結彩,以上等筵席款待賀客,稱“細便飯”。好日五更時辰,男家以全副豬羊或五牲福禮及果品,在廳堂供祭“天地君親師”,俗稱“享先”。早餐興吃“享先湯果”。坐花轎寧波閨女出嫁均坐花轎。

  坐花轎尚含有明媒正娶、原配夫人之意,到鄧艽這就坐兩匹馬拉的馬車,女子一生隻能坐一次。故夫妻吵嘴,妻子帶在嘴邊一句話:“我是大紅花轎抬進門的,又不是走上門的,以此來炫耀高貴。”

  迎親日,馬車出門,以淨茶、四色糕點供“轎神”。放銃、放炮仗,大紅燈籠開路,沿途吹吹打打。新郎不到嶽父家迎親,以喜娘為使者,持名貼前往。

  開麵女家喜娘,用五色棉紗線為新娘家絞去臉上汗毛,俗稱“開麵”,客人興吃“開麵湯果”。花轎臨門,蔡家放炮仗迎轎,旋即虛掩大門“攔轎門”,待塞入紅包後始開。花轎停放須轎門朝外,蔡家有人燃著紅燭、持著鏡子,向轎內照一下,謂驅逐匿藏轎內的冤鬼,稱“搜轎”。

  女家中午為正席酒,俗稱“開麵酒”,亦叫“起嫁酒”。上轎新娘上轎前,經男方喜娘三次催妝,佯作不願出嫁,懶於梳妝(當然也有封建婚姻確實不願者),而後坐娘腿上,娘為女兒喂上轎飯,寓意不要忘記哺育之恩。

  較異習俗有三:“哭上轎”。女兒上轎,母親哭送,哭詞多為祝頌、叮囑話:“囡啊囡,抬得去嗬,烘烘響啊!你獨自去嗬,領一潮來啊!”

  “汝敬重公婆敬重福,敬重丈夫有飯吃”等,蔡琰動了感情含淚惜別。

  “抱上轎”。新娘由兄長抱上轎,進轎坐定後,臀部不可隨便移動,寓平安穩當意。

  “倒火熜灰”。新娘座下放一隻焚著炭火、香料的火熜,花轎的後轎杠上擱係一條席子,俗稱“轎內火熜,轎後席子”。

  起轎時,蔡家放炮仗,並用茶葉、米粒撒轎頂。新娘兄弟隨轎行,謂之“送轎”。城區抬花轎要繞至千歲坊或三法卿等處,以討“千歲”、“三發”彩頭。兄弟送至中途即回,且要包點火熜灰回來,並從火種中點燃香或香煙,返家置於火缸,俗稱“倒火熜灰”,亦稱“接火種”。拜堂花轎進門,鄧艽家奏樂放炮仗迎轎。

  停轎後卸轎門,由一名五六歲盛妝幼女迎新娘出轎,用手微拉新娘衣袖三下,始出轎。新娘出轎門先跨過一隻朱紅漆的木製“馬鞍子”,步紅氈,由喜娘相扶站在喜堂右側位置。是時,新郎聞轎進門,即佯躲別處,由捧花燭小儇請回,站左側。由於幾位知交好友起哄,非鄧艽吟詩一首才讓新娘下馬車。

  鄧艽心裏不舒服,早知道就不抄什麽詩了。苦思冥想看見豪華馬車才想起宋朝,

  辛棄疾的《青玉案》對著蔡琰道:“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喜堂布置與各地相同,拜堂儀式則稍異,有主香公公,多由新郎祖父或祖伯叔擔任。主香者和新郎、新娘皆遵讚禮聲動作。

  讚禮者喊:行廟見禮,奏樂!主祝者詣香案前跪,皆跪!上香,二上香,三上香!叩首,再叩首,三叩首!讚禮者接著讚唱:升,平身,複位!跪,皆脆!接唱:升,拜!升,拜!升,拜!又唱:跪,皆脆,讀祝章!由一個十三四歲小儇跪在右側拜佛凳上讀畢。讚禮者又唱:升,拜!升,拜!升,拜!整個過程總稱為“三跪,九叩首,六升拜”。最後讚禮者唱:禮畢,退班,送入洞房!其間,新郎、新娘在拜堂時,有搶前頭跪習俗,謂誰跪在前麵,以後就可管住後者,致鬧出邊拜邊踢墊子,新郎拂袖而起拒拜的笑話。鄧艽這裏就不存在了,後世找個N手貨都要讓著,何況這原裝正版讓著不說,還會捧著寵著可不會大男子。

  後麵還有很多繁文縟節,就不多說了。話說是不是後世的人,急著入洞房才省了好多禮節。

  新郎新娘進入洞房後,先各飲半杯,然後交換一齊飲幹,謂之飲交杯酒,在古代又稱為“合巹(jǐn)”(巹的意思本來是一個瓠分成兩個瓢),古語有“合巹而醑”,孔穎達解釋道“以一瓠分為二瓢謂之巹,婿之與婦各執一片以醑(即以酒嗽口),合巹又引申為結婚的意思。

  鄧艽每桌敬酒一杯,喝的都窖藏。紅的白的隨便造,在外麵想喝這種酒。是沒有的,普天之下獨此一家。

  夜裏該洞房花燭夜了,鄧艽的馬鞭。珍藏二十年總算可以開葷,可惜蔡琰太小剛破瓜隻能淺嚐輒止。鄧艽心裏感歎,二世為人總算找到正版了。

  說來也是奇怪,男女智商差不多。又都受過同等教育,為什麽會比古人還不如呢!受過教育比沒讀過書受過教育的品質還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