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楷書出世
作者:鶴壁山      更新:2020-09-11 21:05      字數:3162
  林林總總加起來,有一支軍隊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鄧艽能如此平穩發展到,治下民眾五十餘萬平穩培養賢臣將帥。全賴天下紛亂,朝堂紛爭不斷。

  熹平二年春正月,大疫,使者巡行致醫藥。丁醜,司空宗俱薨。

  二月壬午,大赦天下。

  以光祿勳楊賜為司空。

  三月,太尉李鹹免。

  鄧艽為魯班安排一千工匠,興建水力磨坊。這是西漢已有水磨(水碓)。

  “石頭層層不見山,路程短短走不完。

  雷聲隆隆不下雨,大雪紛紛不覺寒。”

  如此生動、鮮活而形象的描述,足見人們對歌謠中描繪的水磨,多麽熟悉。據史料記載,東漢,涼州刺史張既將水磨帶入西北地區,水磨作為加工糧食的工具在青海東部的農業區逐漸傳播。鄧艽隻是將其,提前了而已。從此,水磨將會成為,西寧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產工具。

  水磨以水為動力,對水流量的要求也不大,老人們常說:“隻要一壩水”就夠了。因此,《秦邊紀略》記載:清朝初年時西寧及周邊地區隻要有小河處,便可以見到水磨的身影。為了控製水量大小,人們在建有水磨的河道邊開渠引水,使水形成落差,然後在渠的下方跨渠建成磨坊。

  水磨的構造主要由上下扇磨盤和木質的轉軸、水輪盤、支架構成。上磨盤懸吊於支架上,下磨盤安裝在轉軸上,轉軸下一端裝有水輪盤(平行於磨盤,懸在水麵上空),以水的勢能衝轉水輪盤,從而帶動下磨盤的轉動。磨盤多用堅硬的石塊製作,上下磨盤上刻有相反的螺旋紋,通過下磨盤的轉動,粉碎穀物。

  水磨的磨盤一般都是用花崗岩鑿製而成的,上磨盤比下磨盤稍厚。磨麵時下磨盤動下磨盤動。上磨盤用結實的繩子吊在磨坊的屋梁中央,調整繩子的鬆緊,便可控製上下磨盤間的空隙:隻要拉起上磨扇上的繩子,下磨扇就會自動旋轉;放鬆繩子,沉重的上磨扇便會死死地壓在下磨扇上,迫使它停止旋轉。

  在上下磨盤咬合的一麵,都鑿有較規則的溝槽,這樣磨好的麵粉就可以隨著這些溝槽落下來。上盤磨的上方懸有存放原糧的吊鬥,這些原糧就隨著上盤磨上的進口進入兩扇磨中間,進口處還設有控製原糧進入量大小的開關。如果磨麵的人控製不好原糧進量,勢必會影響麵粉的質量;如果兩扇磨盤之間的存糧過多,磨出的麵不但粗,而且影響磨盤的轉動;如果原糧過少,就會損壞磨扇。

  鄧艽忙完這些事,就回了姑藏。過著每天,習文練武的日子。

  半月過去,鄧艽開始整理書籍。這些都是用楷書寫成,經過幾年的書寫鄧艽臨摹。顏真卿的,顏體字總算可以見人了。鄧艽帶著整理好的《千字文》,來到老師張奐住宅。當然像裏麵的,“既集墳典,亦聚群英。杜稿鍾隸,漆書壁經。”杜度草書的手稿和鍾繇隸書的真跡。涉及到現在沒有,出現的人和事全部改掉。在古代想要注書立說,非常考驗人的人生閱曆。寫出來的要言之有物,不像後世道理明白了就隨便舉例說明就完了。就像小學時,很多課本裏出現的小明同學一樣。

  所以十二三歲的鄧艽,能寫出千字文來,很多人都會覺鄧艽是神童。當然這是當時老師張奐,他們那些名士的看法,真正的原因大家都是知道的文抄公嘛!

  東漢自董仲舒獨尊儒家,以來其它學說就很少出現了。儒家有很多弊端,導致後世無人願意去學習它。甚至,有一段時期的課本中都看不到四書的影子。沒有儒家為人立道德底線,所以現在的人做事沒有底線。現今社會的一些亂像如老頭老太太訛人啊!笑貪不笑娼啊!不會引以為恥,反而引以為榮的事多不勝數。錢成了衡量一個人的標準,你沒錢什麽都不是,你有錢拉屎都有人搶著給擦屁股。甚至,更惡心的。逮住誰有錢人就叫爸爸,可想中國教育有的失敗。

  (閑)賢話不多說了,鄧艽無恥的將南北朝時期,周興嗣的《千字文》抄襲出來。言是自己所寫,當然現在也無人反對。

  鄧艽將書給了張奐,張奐看完道:“好,真是絕妙好文章。”

  鄧艽:“老師過譽了,如有不對之處還請老師釜證。”

  張奐繼續品鑒鄧艽的字體:“字體方正茂密,筆畫橫輕豎重,筆力雄強圓厚,氣勢莊嚴雄渾。觀字如其人啊!”

  顏體字行以篆籀之筆,化瘦硬為豐腴雄渾,結體寬博而氣勢恢宏,骨力遒勁而氣概凜然。堂堂正正,這也是鄧艽臨摹顏體字的原因。

  張奐一張滿布,皺紋的老臉已經笑開了。自己的弟子有此風骨才情,能不高興嗎!

  當既道:“徒兒,再寫幾份吾去送於幾位老友。”文人要將自己的作品,留傳於世必先得到別人的認可。

  張奐此舉便是如此,一是認可,二是為鄧艽揚名。

  鄧艽花了幾天時寫十餘份,張奐便讓家中仆役送各處。其中有東漢著名的書法家“蔡邕”,經學大家“鄭玄”。隻要得到這兩位的認可,那鄧艽這次就會被天下人所知了。

  鄭玄,字康成。東漢末年儒家學者、經學大師。鄭玄拿到《千字文》時已是一個月之後了。鄭玄細心研讀《千字文》,越讀覺得越是有韻味。全書共250句。每四字一句,四句一組,兩組一韻,前後貫通,互不重複。其內容涉及天文、地理、曆史、農工、園藝、飲食起居、修身養性及封建綱常禮教等各個方麵。包羅萬象,涵蓋麵廣泛,其最大優點又在於融知識性、可讀性和教化性為一爐,誦讀一遍即感到文采斐然,合轍押韻,琅琅上口易誦易記,其中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從天地開辟講起。有了天地,就有了日月、星辰、雲雨、霜霧和四時寒暑的變化;也就有了孕生於大地的金玉、鐵器(劍)、珍寶、果品、菜蔬,以及江河湖海,飛鳥遊魚;天地之間也就出現了人和時代的變遷。在此,《千字文》講述了人類的早期曆史和商湯、周武王時盛世的表現,即文中所說的“坐朝問道,垂拱平章。愛育黎首,臣伏戎羌。遐邇一體,率賓歸王。鳴鳳在竹,白駒食場。化被草木,賴及萬方”。

  第二部分重在講述人的修養標準和原則,也就是修身工夫。指出人要孝親,珍惜父母傳給的身體,“恭惟鞠養,豈敢毀傷”,做人要“知過必改”,講信用,保持純真本色,樹立良好的形象和信譽,“信使可覆,器欲難量。墨悲絲染,詩讚羔羊”及以下四句講的就是這個意思。接著文中對忠、孝和人的言談舉止、交友、保真等方麵進行了深入的闡述。

  第三部分講述與統治有關的各方麵問題。此章首言京城形勝,極力描繪都邑的壯麗,“宮殿盤鬱,樓觀飛驚”。京城之中匯集了豐富的典籍和大批的英才,“既集墳典,亦聚群英”,這是第三部分的第二層意思,重在敘述上層社會的豪華生活和他們的文治武功。這部分最後描述了國家疆域的廣闊和風景的秀美:“九州禹跡,百郡秦並……曠遠綿邈,岩岫杳冥。”

  第四部分主要描述恬淡的田園生活,讚美了那些甘於寂寞、不為名利羈絆的人們,對民間溫馨的人情向往之至。

  讀完,鄭玄感慨道:“有此書,天下蒙童無憂已!”鄭玄對《千字文》做評價,寫在回信中,信極其推崇鄧艽。

  洛陽,蔡府。蔡邕(133年-192年),字伯喈。陳留郡圉縣人。東漢時期名臣,文學家、書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

  蔡邕看完後言道:“此書法堂皇大氣,正氣浩然。此人必是端方君子”

  “阿翁,在說誰是端方君子啊”蔡邕剛說完,就聽見一個甜甜糯糯的聲音傳來。走來一個五六歲小丫頭,長得皮膚粉嫩,臉蛋嬰兒肥,煞是可愛。

  蔡邕:“是,琰兒,為父正在說那西涼張然明的弟子。”

  蔡琰:“他是誰?”

  蔡邕:“你看看這個就知道了”

  蔡琰也是後世留名的才女,雖然不能全解其中之意。但就是這字體與押韻,這點也是很好的。

  蔡琰看完,口中還在念道鄧艽的名字。

  蔡邕:“不錯,就是這個鄧艽,所著更驚奇的是,此子今年才十三歲”感慨完蔡邕也寫了回信,次日蔡邕帶著《千字文》去了太學。

  鄧艽此時又在寫造紙流程,在東漢蔡倫改進過造紙術。但還是因為成本太高無法普及,說實話沒有紙真的太不方便了。

  夏五月,以司隸校尉段熲為太尉。沛相師遷坐誣罔國王,下獄死。

  六月,北海地震。東萊、北海海水溢。

  秋七月,司空楊賜免,太常潁川唐珍為司空。時間匆匆,轉眼就到了秋收時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