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農墾
作者:鶴壁山      更新:2020-09-11 21:05      字數:3185
  棉花處理流程是:軋棉機脫子之後,經過機器開鬆、除雜、梳理、欠伸、加撚然後製成紗線,各工序的名稱分別是:清花、梳棉、頭道並條、條並卷、精梳、二道(及三道)並條、粗紗、細紗、絡筒、並線、倍撚。

  細紗工序出來的是單紗,倍撚工序出來的是股線。此時東漢,已有十二錠繀車(紡紗機)。

  而鄧艽要魯班做的是,後世笫一次工業革,命的珍尼紡紗機。這種紡紗機是在一個框架的底部安上有若幹繞滿粗紗的線軸,框架上有若幹個錠子。每一個線軸都用帶子連在一個錠子上。在兩個橫條之間通過的錠子形成一根杆,杆在框架上前後滑動。紡紗工人把杆向後移動抽出粗紗,然後橫條擠攏來把帶子夾緊,同時杆向後移,轉動輪子,輪子轉動錠子。待絞合到一定程度時,杆又向前移動,同時錠子慢慢轉動,把紗線繞上。此時,紡紗工人拉動控製杆,控製杆壓下一根鐵絲,鐵絲將線推到能被錠子繞起來的位置。珍妮紡紗機實際上就是將一個錠子變成了N個錠子。拉起走車上的壓板使粗紗進一小段料。重複上麵的過程就能將粗紗紡成細紗了。

  有了珍尼紡紗機,自然要有飛梭織布機。飛梭實際上是安裝在滑槽裏帶有小輪的梭子,滑槽兩端裝上彈簧,使梭子可以極快地來回穿行。所以飛梭的發明使織布速度變快。它大大提高了織布效率。

  紡紗機、織布機都是有的,隻需稍加改動。何況這種機器又不是太複雜,隻要見過紡紗織布被提示說明改造方法。鄧艽相信魯班,很快就會改造成功。

  鄧艽想,盡量應用有限資源。那水力是少不了的,青藏高原是,幾大河流的發源地。長江,黃河,瀾滄江都是從這裏開始的。

  這些機器全要改造成,水力帶動這對魯班而言更不是事了。鄧艽的提醒已經,說明白怎麽利水力帶動機器,怎麽傳輸動力。

  說完紡織的事,鄧艽又和來隆說起哪裏種什麽?怎麽種!堆肥這些不用說,羌人比鄧艽做的好。

  騎著馬一群人,走在初春的青藏高原。青海湖邊慢步騎行,日月山、大通山和起伏連綿的青海南山環抱著的高原湖泊,依舊閃耀著迷人的光彩。青海湖是我國最大的內陸鹹水湖泊,麵積達4500平方公裏,海拔3260多米,湖濱區域更是地勢開闊,水源充足,牧民的帳篷星羅棋布,成群的犛牛黑藏羊,散落在牧草萋萋的草原上,如白雲在綠色的地毯上飄動,美不勝收。

  西海盛產無鱗湟魚。此魚遍體滾圓、光滑,肉多細刺,肥嫩味美,在湖邊野炊,用湖水煮食饒有風味。湖中有海心山、沙島、鳥島等。每年春季有10萬多隻斑頭雁、天鵝、棕頭鷗等來鳥島棲宿。站在湖邊,清澈的湖水倒映海天成一色,人站在那裏仿佛與天地相融。

  日月山,大通山都是後世的叫法。東漢叫什麽沒查到,大家不要叫真哈!

  鄧艽見到西海這裏水源充足,在這裏開墾是最好的選擇。以前人手不足,來隆在這裏隻開墾少半地方。已有東漢的百萬畝良田,一畝產糧最多三石,一人一月耗糧一石半。三百萬石糧,夠二十萬人十個月食用。一家五口可種百畝,這二十多萬人口五萬多戶。可種地剛好一百萬畝多一點,如此鄧艽隻好想其它辦法了。青海可是有,六億多畝土地的開發價值。不過考慮到,現在的水利工程不像後世。所以減半那也有不少啊!

  不管怎麽樣先將荒開出來,用二牛馱犁大型耕種方法,也就是民屯。現在才二月中旬,四月完成二百萬畝的土地開墾播種。將鐵礦和窖口停了全力開荒,忙完再來采礦煉鐵。

  鐵礦窖口都停,唯獨煮鹽不能停。去年十月開始,一個月產鹽一萬石。頭二個月涼州市場,就進入飽和期。為了讓成胖子多賣點賣遠點,鄧艽將鹽價下調到千錢一石。這樣成胖子能從每石再賺走百錢,於是成胖子,聯係上河北甄家河東衛家將鹽賣向中原。這樣羌人月產的萬石鹽就不夠賣了,無奈隻好增加人手。現在月產三萬石,煮鹽挖煤的人數達到一千人。月錢五百,算是高薪了。東漢用工月錢也就一二百錢,一石米糧才幾十錢。產鹽三萬石月賺三千萬錢,工錢才五十萬錢。除去其它消耗,淨賺二千九百萬錢。真是爆利啊!

  不過也不全是錢有絹帛,有金,鄧艽還用錢換糧食。他可是知道,經後年年有災禍,不是天災就是人禍。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每月固定萬石糧也就百萬錢的事。將糧屯於姑藏,金城,北地等地。每年去舊換新,這樣才能保證糧食不發黴變質。

  為了保密,都是找甄家衛家人做的。這樣這些人一回去,沒人知道這裏有糧。又沒人天天盯著這裏,每次來的人又不同。

  糧食的運輸,全靠魯班發明的四輪馬車,一車拉一噸多毫無問題。東漢的兩輪馬車,隻能拉幾石糧。

  鄧艽正式將幾地命名,挖煤的地方叫金山,大通山還是用大通山。分別在幾處安置人口,如果來隆說服,白馬羌合並,還有幾個幾萬人口的部落。一起遷移過來,總人數達到五十萬分在鹽池,日月山,大通山,金山。

  鹽池金山各安置五萬人,其餘全去日月山大通山開荒種地。那經後這裏就是鄧艽的基本盤,於是鄧艽將王猛安排在這裏。讓他與來隆,白馬羌的隗勇管理此地。以東漢的郡縣製,再新建三個縣。設郡守,郡丞,主薄,軍司馬二人萬戶以上的縣置縣令一人,秩千石;縣丞一人,掌民政、文書、倉庫;縣尉二人,掌治安。

  等到第三天,王猛等人已到,白馬羌部落首領,還七位酋長全到齊。鄧艽安排李元霸,在寨門口迎接。

  來人看見身高八尺,麵容枯瘦卻手提巨錘的李元霸。取笑道:“娃娃汝這巨錘莫不是假的吧!哈哈!”

  李元霸見有人取笑自己,雙目一瞪言:“汝可前來一試”

  那人逗:“試便試,難不成被汝這黃口小兒唬住了!”

  走到李元霸身前,李元霸將雙錘放於地上。那人上前想單手拿起,可抓上錘柄便覺得這不是假的。單手用力一提,巨錘文絲不動。

  這下尷尬了,不信邪又雙手抓提。將巨錘提離地麵,拿是拿起來了,可是那人滿臉通紅,額頭青筋暴起。顯然是快力歇了,李元霸見此不去管他,讓他丟人現眼。

  半刻不到那人雙手一鬆,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口喘氣。李元霸走過去拿起巨錘,旁邊是鄧艽命人準備的青石。李元霸舉錘砸下,青石立即四分五裂。

  這下可嚇住了這一群人,李元霸帶著幾人進了部落來到大廳。李元霸就,站在來隆身後沒有出去。

  意思就很明顯了,這是下馬威啊!幾個酋長心思也是通透之人,以往反叛那是,被官員逼得沒法活才幹的事情。

  如今外有張奐與段熲,內有燒當羌,白馬羌這樣的大部落。如果不同意合並,恐怕下場不會太好。

  何況有人願意拿錢糧養著他們,不用挨餓受凍族人能吃飽穿暖。

  來隆開口問:“諸君,某前些時日與爾等商議之事思慮得如何啊”

  幾人道:“吾等願遵從,來首領的安排”

  有人問道:“不知來首領如何安排吾等?”

  來隆道:“現在正是春耕時節,大家先將青壯遣來開墾荒地。汝等首領按,部落人數多少,分配官職。按大漢官製,大到軍司馬,小到鄉三老,這就要看你們,能帶來多少族人歸複了。”軍製也按漢製,直接領兵的,在部、曲、屯等建置上分別設校尉、司馬、軍侯、屯長等統兵官。

  來隆:“所有甲士全部去開墾荒地,等春耕完畢再征兵。”

  幾位酋長聽了紛紛點頭,鄧艽見這些人沒有人反對。也就放心了,拿出一顆人種丹。

  將隗勇叫到旁邊,隗勇年滿二十二歲隻比來敏大三歲。當年他父親死得早,隻有自己帶兵去姑藏城。不是那次隗勇,將大部份族人安全帶回。恐怕也坐不穩,首領的位置。

  鄧艽:“可知此物?”

  隗勇聽來隆說過,不是來隆說此丹功效。隗勇絕不會,如此簡單同意合並。

  隗勇:“某知曉”

  鄧艽有點意外,不過轉瞬就明白是來隆說的。

  鄧艽這次用完顏宗翰,做的模塊想將隗勇培養成為統帥。這可是俘虜宋朝二個皇帝的男人,其軍事能力毋庸置疑。

  白馬羌已開墾的土地不能丟,所以鄧艽見隗勇吃下丹藥。吩咐隗勇將零散族人遷來即可,命隗勇為校尉,募兵1萬就地操練。隗勇原有兵馬二萬,現在要栽軍一萬。

  來敏為軍司馬,領兵五千,來隆亦是如此。並等春耕完成,為李存孝募兵六千。來隆部落兵力更多,羌人雖不像草原部落,全民皆兵但軍民比例還是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