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道的“漏洞
作者:聽風弄雨      更新:2020-09-11 16:01      字數:3470
  枯族護道者沿著城中主幹道,一步步走向古城中心。他的內心對於枯族先祖天蟄,有著難以言明的情緒。

  在懷有敬意之外,還帶有些許恨意。

  若非天蟄,枯族就不會出現在世上。如今他可能蟄伏一方,自由自在的當一位大妖主,沒有枯族禁錮,沒有身上的枷鏈。普天之下,哪裏去不得?

  然而上任枯族族主在化道前,將畢生修為盡數灌注在他身上。助他突破瓶頸,延長了他的壽元。可同時也讓他下了天道誓言,終其生都要為枯族護道。

  這等同於為他下了一道無形的枷鎖,將他永久禁錮在枯族,為枯族奉獻。

  雖然在枯族中,他也是一人之下。無論走到蠻荒大地各處,他都受人尊崇,無人膽敢忤逆。

  可是他明白,這一切都是枯族所賦予他的。一但他失去枯族護道者的名頭,他也將失去一切。

  而失去一切的代價,恐怕就是立馬就會化道。

  他敬始獸天蟄,是因為天蟄是太初始獸。僅僅這四個字,足以讓整個蠻荒的妖族敬重。不為什麽,因為九大始獸,就是蠻荒妖族的共祖。

  而且雖然上任枯族族主把他禁錮在枯族,可他也的確得到了地位和名望。更是得到上任枯族族主數千年的修為,為其延續了千年壽元。

  因此,在這位枯族護道者,也就是這頭太古莽牛的心裏,他所對於枯族的感情是極為矛盾的。

  在感激之餘,也有對於枯族禁錮他人生自由的恨意。

  但無論他處於哪個出發點,莽牛一族的天性就是忠誠。既然已經在枯族生活了下來,他所行之事,就已經不能是為自己所為。

  思緒間,枯族護道者已經走到了街道的盡頭。

  古城經曆了不知道多少歲月風霜,城中建築早已破爛不堪。但是他腳下的青石街道,卻依舊纖塵不染,毫無破損的跡象。

  當然,這自然不是有人刻意為之,隻是這石板的用料有講究,居然可以抵禦歲月的侵襲存留至今。

  這古城對於枯族護道者來說,已然不算陌生。在此前數次推算未來一角,他都會來這古城,借用枯族先祖之力。

  古城乃太初聖地,枯族先祖天蟄的雕像,擁有後代無數次祭祀所聚合的念力。

  這些念力每次獻祭都能為雕像所聚攏,雖然數量不多,但枯族乃是自上古時期所傳承至今。無數年的積累,雕像內部早已收集了極其龐大的念力。

  這些念力無法為生靈所用,但是當有生靈陷入劫難中時,這念力可助人永不墜劫。

  枯族護道者掌握著駕馭這些念力的方法,可是卻無人得知他是在駕馭念力,助他推演過程中免受天譴。隻道他是以天蟄雕像溝通冥冥中先祖的力量降臨,助枯族度過一個個災禍。

  因此,在枯族護道者推演的過程中,不允許有人看見。否則秘密一但捅破,他很有可能馬

  上便遭到殺身之禍。

  九尊雕像之所以遺傳至今,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雕像體內蘊含著的龐大念力。正如同香火鼎盛的寺廟,千百年也不見得會積塵。

  念力是種虛無縹緲的力量,尋常人根本無法感知,除非有人像他一般,掌控著駕馭念力的秘法。

  九尊雕像所刻的,乃是太初時期的九大始獸。他們是妖族共祖,蠻荒各大妖族每年舉族祭天,念力都會聚攏在此。

  枯族護道者能感知到雕像內的念力,更能駕馭它們。可是一但念力消耗殆盡,九尊雕像也就不複存在了。

  到那時,他就成為了蠻荒各大種族的死敵,成為了毀滅太初聖地的罪人。

  可想而知,枯族護道者是背負著何等的凶險來此推演。但是為了躲避天譴,保住性命,他又不得不借助九尊雕像內的念力。

  枯族護道者終於走到了街道的盡頭,在那裏,是古城的中心,古城的第十尊雕像所在。

  這尊雕像上半身早已倒塌在歲月中,隻依稀能辨認出這雕像是一位人形生靈。

  它高坐在城中,四周環繞著九頭太初始獸。可想而知,他的地位必然在九尊始獸之上。

  但是無人知道這城中央的雕像是誰,更因為雕像沒有念力加持,上半身也早已腐朽在歲月中。

  如此一來,這個神秘人形生靈的身份,就更值得讓人猜測了。

  太初始獸的地位自然無可厚非,據說在太初始獸出現的時代,縱然是真仙也畏懼三分。傳說太初九頭始獸,都擁有屠仙之力。

  如今蠻荒各大妖族,也盡是太初始獸的後代。

  擁有無盡後代,就代表著香火的延續。如此便有無窮無盡的念力聚集在一起,供其所用。

  當然,這整個過程是極為漫長的。若是沒有長久歲月的積累,念力根本無法被人感知到。

  在九洲世界上,並非沒有使用念力的生靈出現。但是那都是無敵者一類的存在,稱尊寰宇。

  隻有對世上擁有無與倫比的大功績者,才能盡受大千世界,天地萬靈朝拜。為天地所共尊,諸天所共祭。

  而這類人,毫無疑問便是冠絕天地的至尊。

  據古籍所記載,在遠古時期曾出過一位至尊。因為對人族有大功績而被以萬靈共頌,為諸天共尊。也因此無盡念力聚於一身,最終成就幾乎差點可以成仙。

  當然最終這位無敵至尊是否可以成仙,這個誰也說不準。仙路縹緲,古往今來不知道多少人傑倒在路上化作孤魂。

  就如同長生聖尊,不也為了長生路,最終肉身燼滅,隻餘下一縷執念存留世間。

  而在這條路上,如同長生聖尊一般的人還有無數。長生聖尊的結局,與其他踏上仙路之人的下場,幾乎無出其左右。

  枯族護道者走至雕像腳下的廣場,抬頭仰望著這尊早已朽滅在歲月中的雕像。良久,幽幽一歎。

  “唉……縱

  使你英才冠絕,風姿無雙。可最終,還不是朽滅在歲月中?”

  枯族護道者看著隻剩下半截身子坐在椅子上,頗有俯瞰九天之威勢的雕像。

  縱然過去無盡歲月,縱然雕像隻剩下下半身。可是他依舊傲立在此,似乎歲月不把它徹底磨平,它便誓不罷休。

  枯族護道者看著雕像,頗有幾分感慨。他似乎與這雕像隱隱產生了共鳴,這尊在此寂立萬古的石頭雕像,此刻似乎隱隱有種要活過來的感覺。

  當然,這隻是錯覺。若是在此有人能感知念力這種力量的話,一定能夠感知到,一波波念力正自古城外九個方向聚集而來。

  這九股念力,正是源自於城牆之上,如同守城衛士般的九尊始獸雕像。而九股念力所匯聚的中心,正是枯族護道者身前,那尊殘破的人形雕像。

  九股念力匯聚,一股似乎源自於無盡遠歲月之前的古老氣息自殘破雕像上出現。

  這股氣息,如同枯敗落葉中,突然冒出的一根綠芽。自腐敗的氣息中,衍生出的一縷生機。

  念力匯聚在殘破的雕像上,形成一道隻有半截的虛幻身影。若是仔細看去便會發現,那虛幻的身影與雕像殘存的半截身體,居然完美的結合在了一起。

  就像是這雕像所缺失的部分,就是這剛剛出現的這半截軀體。

  不過此時,枯族護道者已經可以看清雕像的整體麵目了。

  這是一名青年男子,身材魁梧,濃眉大眼。雖然表麵上看去他尚在青年時期,可是眸子裏卻有一絲憐憫蒼生的情緒。

  就如同一位大徹大悟的真聖,看清了人世悲苦,看破了萬丈紅塵一般。

  甚至這情緒跨越了歲月,跨越了空間,跨越了位麵。通過這雕像,傳遞向世上任何一位親眼目睹過它的生靈心裏。

  枯族護道者見此,默默的閉上了雙眸,盤膝坐落。

  此地他已經來過數次,也曾見過相同的情景數次。對於殘破雕像的這個異變,他也見慣不怪了。

  每一次他動用秘法,去感知未來之事,推演天道規則時。他身邊都會出現詭異莫名之事,甚至上天會降下天譴,或是能夠斬去他壽元的秩序神鏈。

  也隻有來到此地,在傾盡蠻荒大地上所有生靈無盡歲月以來聚集在九尊雕像上的念力,才能最大可能的保住他的性命。

  他能預測未來之事,更能得見一角未來。雖然他知道他所能看到的畫麵是極具隨機性的,因為天道莫測,它的軌跡根本不是常人能夠摸索的。

  縱然他能看到一角未來,可是當這未來事真正發生時,也許與他所看到的畫麵會有所誤差。

  所謂道無常態,水無常形。而他所能看到的未來一角,也許會因為某些小小的變化,或是出現一點點意外。最終事件發生時,與他所看到的又將是另一個樣子。

  不過這也隻是有所偏差,最終事

  件的中心還是不變的。就如同他預測到一個大勢力會黯然落幕,成為過去。

  可是真正的現實也許是這個勢力會極度輝煌,超越以往。

  但是很有可能因為一件不起眼的事,或是一個人。最終牽一發而動全身,在這勢力達到極盡輝煌的同時,也在一夕之間落幕。

  這就是天道規則,任憑你力量再強,法力再大。可是根本摸不清它的走向,更無法徹底揣摩清楚。

  即使是以預知過去未來事,善於推測天道軌跡的天族,也隻能推算事情的結局。但是卻不知道它的走向,和相關之事。

  這就是相當於從天道的“漏洞”中去揣摩天道,隻能看到漏洞內的很小一部分。無論是誰,都看不清它的全貌。

  而這,便是任何修士都在追求的“道”的形態。它就像一個雞蛋,無法破殼,你永遠看不出其內有什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