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6章 大佬
作者:三分糊塗      更新:2022-04-04 10:26      字數:3978
  “昨天晚上,接到陳總的通知後,我的第一反應是……”

  雖依舊在謙虛著說自己“兩眼一抓瞎”,但安思瑩明顯是有備而來,最起碼,麵臨蘇遠山的問話,她是心中早有預設的。因此, 在謙虛後,她馬上便換了一副正式嚴謹的姿勢。

  蘇遠山見狀也收起了大咧咧的姿態,認真起來。

  “我的第一反應是,我們終於意識到,類似於鼎新傳媒這樣的文娛類企業,是應該由總部直接管轄的——即便鼎新傳媒當時的成立比較特殊,也應該如此。”

  安思瑩的這番話很明顯引起了蘇遠山和楊瑩瑩的興趣, 兩人對視了一眼,同時微微點頭, 然後示意安思瑩繼續。

  “我是特區人,從小就對隔壁的流行音樂耳聞目染,對於圈子裏的小道消息也聽得不少。而隨著社會進入互聯網時代後,這種小道消息通過以前的口耳相傳變成村口大嬸的大嗓門……能夠讓我們知道更多亦真亦假的娛樂圈內幕。但不管真假,有一點,我們是可以認識到的。就是目前不管內地也好,還是港台也好,規模較大的娛樂公司,它們都是私人老板。”

  “而私人老板,除了掌握著整個企業的生殺權之外,說得不好聽點……”

  安思瑩說到這裏頓了一下。

  “除了賺錢和享受,他是沒有什麽追求的。”

  聽到這,蘇遠山眼睛一亮,一拍巴掌:“說得好!”

  安思瑩微微一笑:“說得可能有點絕對, 但大體上沒錯。其實這也是為什麽即便是西方的家族企業,也最終都會引入職業經理人的緣故。”

  “所以, 跳出我即將任職的身份, 我認為, 由遠芯收回對鼎新傳媒的掌控權是相當有必要的。”

  蘇遠山再次點頭:“嗯!說得好。”

  安思瑩輕輕呼了口氣,再次笑道:“至於怎麽開展工作,我暫時還不清楚鼎新的問題到底有多嚴重。但就算再嚴重,也無非是從下麵幾個方麵入手。”

  “首先是樹立規矩,撥亂反正。其次是穩定人心,特別是要抓住旗下藝人。然後引導鼎新走向正軌。”

  “最後,整合我們包括亞視以及國內諸多電視台在內的傳統影視平台的資源,並積極謀求與海外,特別是東南亞乃至整個亞洲區域傳統媒體合作,並在合作中利用我們在互聯網上的資源和優勢,完成對亞洲乃至全世界的影響力覆蓋。”

  “這裏的覆蓋,不僅僅是我們的藝人,出品的影片能夠得以露臉,更是要在全球範圍內進行藝人培養和影片唱片的出品。”

  “而在實現這些的過程中,便是我們的整體文娛大戰略。”安思瑩輕聲道:“我們要建立從創意到內容,再到改編,製作,推出、的成體係的機製。為全球範圍內的受眾提供精準的、適合其口味的視聽娛樂內容。”

  “這是我對文藝戰略的簡單看法。具體的實施步驟以及要涉及的領域和方案,可能還需要上執行董事會,由大家來共同討論。”

  ——安思瑩雖然不是執行董事會的正式成員,但她因為身份的特殊,早已經參與過多次執行董事會的討論和記錄。

  聽到這裏,蘇遠山便徹底放下心來。

  ……

  下午時分,蘇遠山和楊瑩瑩返回特區,然後造就住在蔣慶川的家裏。

  一路上,楊瑩瑩似乎一直在忍著問題,但她又有些不方便問。直到回家吃飯後,和丈夫一起陪著蘇遠山喝茶時,她才終於忍不住開口了。

  “你們說,安總……怎麽這麽厲害?”

  楊瑩瑩眨著眼,毫不掩飾自己的感慨和羨慕。

  “嗯?”蔣慶川扭頭看著妻子,見妻子的表情,他眼珠子一轉便知道了妻子這應該是被安思瑩折服了,當下嗬嗬一笑:“安總怎麽了?”

  楊瑩瑩便感慨著搖了搖頭:“她今天直接給出了一大堆規劃,都是我想都不敢想的。”

  “哦,什麽規劃?”蔣慶川便有些好奇地望向蘇遠山。

  因為鴻遠業務的關係,他刻意保持著和遠芯的距離,這種刻意現在已經成了習慣,以至於他連對遠芯發展戰略的“好奇心”都沒有了。此時聽楊瑩瑩說到規劃,他倒是重新好奇了起來。

  蘇遠山便笑著給蔣慶川簡單介紹了一下鼎新今後的規劃。

  “難怪。”蔣慶川聽完後一臉“寵溺”地看著妻子,嗬嗬笑道:“這種站在集團和行業高度的大視野,確實不是一般人能夠看到的。但安總在遠芯可是呆了十幾年,一直都是陳總的秘書,參與了遠芯所有政策和方向的規劃和製定,她能具備這種視野太正常了。”

  “是的,接下來就看她怎麽處理了。”蘇遠山也點頭認同,然後望向楊瑩瑩:“不過就算安思瑩再有視野和眼光,也再有我和陳總在背後的支持,鼎新接下來的工作,恐怕還是不好辦,還時候需要嫂子你的大力支持才行。”

  楊瑩瑩便認真地點頭:“沒問題,我全力配合她。”

  蘇遠山便笑了起來,打趣道:“嫂子,你就真沒有一點想當爭權奪利的心思啊?”

  “我爭哪門子的權利啊。”楊瑩瑩抿嘴一笑:“我現在滿腦子都是蔣宇的學習成績,我巴不得早點把鼎新的事忙完,走上正軌後我好安心教育孩子。”

  蘇遠山衝蔣慶川揚揚眉:“聽到沒,師兄,你娶到嫂子,真是不知道修了幾輩子的福。”

  蔣慶川哈哈大笑,一把摟住氣質的肩膀,一臉的得意洋洋:“我家祖墳冒青煙你不知道?”

  蘇遠山:“……”

  幾人笑過之後,又不可避免地聊到了鼎新目前的最大問題。

  也就是牽扯到某兩位女藝人的事。

  這種涉及到禁區的事情,顯然是安思瑩搞不定的,隻能蘇遠山來。

  “明天我去拜會一下那些位,看對麵上道不上道了,上道的話一切好說,當沒發生過。不上道的話,那就麻煩了。嗯……不過我相信,這些位都能分清楚輕重。”蘇遠山眉頭皺起,臉上閃過毫不掩飾的厭惡:“至於涉及的女藝人,我相信安總能處理好的。”

  蔣慶川也皺著眉,微微點頭。

  倒是楊瑩瑩,她不是很能理解,思索了很久才問道:“是,讓她們就當做夢?”

  蘇遠山含笑點頭:“嫂子這個比喻不錯。沒錯,就讓她們放棄白日夢。”

  結束飯後茶點,蘇遠山便回到書房。

  即便明天要去政府一趟,他也不能壞了自己每天閱讀論文的規矩。

  然後他剛剛打開電腦,便看到右下角的新郵件提示。點開後,是一封來自高小方的回複郵件。

  在郵件中,高小方先表達了對蘇遠山的敬仰和讚美,隨後便簡單地把自己的求學經曆說了一遍,然後也附上了自己發表的論文連接。

  最後,他還給了一個自己的電話號碼,說蘇遠山方便的時候就可以與他聯係,他隨時都在。

  蘇遠山看了一下時間,按照波士頓比BJ時間晚12個小時計算,那邊剛好是早晨八點半。

  於是他便掏出手機,撥通了高小方給出的號碼。

  ……

  ……

  接下來的幾天,蘇遠山除了拜會某幾位之外,其餘時間都在生物所裏呆著——不出他的所料,那幾位都極為上道,知道蘇遠山這種人是有道德潔癖的,大家犯不著和他計較。

  在生物所裏,他又幾乎時刻都呆在心髒實驗室,幾乎是親眼看著陶新剛指導著程明誠寫了一篇標準的對皮耶羅的試驗成果質疑的論文。

  當然了,心髒幹細胞進行不下去,不表示幹細胞這個課題就沒有意義,以及心髒細胞這個領域就放棄了。

  即便在陶新剛差點“犯錯”的情況下,蘇遠山也直接拍板了對實驗室後續的經費批準,全然不受這次“事故”的影響。

  這件事,也算是蘇遠山對目前科研領域的某些團隊和項目組的一種“表態”——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有了生物所的這個實例,讓魏思河教授的“勸說”之路也順暢了不少,據說已經有兩個實驗室打算撤稿了。

  同行的表態,讓蘇遠山十分滿意。

  畢竟,這一次他要殺猴,從現象來看,是淨化科研風氣。而從政治角度來看……則是一次東方科研單位對西方科研單位的一次“挑戰”!

  長期以來,國內科研單位都是以西方的科研機構和科研體係馬首是瞻的——甚至蘇遠山自己都不會否認,他一手成立的實驗室,走的也是西方實驗室的路子和管理體係。

  說得更激進一點就是,隨著回來的海龜教授越來越多,大量的科研項目也越來越多,層出不窮……如果不給國內科研機構樹立起自信的話,那麽,國內的科研機構,難免會變成“拿著國內的科研投入,去實現西方導師的猜想”這種讓人十分難以接受,又不得不接受的現實。

  而隻要這一次把皮耶羅掀下馬,更好的結果蘇遠山不敢說,最起碼,會讓國內的科研團隊有個認識,就是西方的大佬……未必就是永遠正確。

  但要做到這一切,光靠生物所的一篇質疑論文是遠遠不夠的——三年前就有質疑的論文,還不止一篇呢,結果卻無傷分毫。但如果能夠質疑的同時,又有已經發表的文章撤稿,承認自己錯誤……

  那結果就不一樣了。

  這種“反水”,曆來都是最致命的。

  在特區的第五天,蘇遠山終於等到了高小方的回來。

  ……

  “蘇教授,您好。”

  因為本身是特區人,所以高小方在抵達生物所之前已經回了一趟家,而且他也拒絕了父親的“好意”,就這樣單槍匹馬地就來到了生物所。

  “高教……嗯……”蘇遠山看著這個身高一米八個頭的,和自己年齡相仿的男子,幾乎下意識便要以“教授”相稱。然後便猛地響起,高小方人家連哈佛的教職offer都不要了,在自己一通電話之後就屁顛屁顛的趕了回來……喊教授確實不太適合。

  高小方也頗為幽默:“要不您叫我小高就行。”

  “那不好。”蘇遠山笑著搖頭:“反正你無論是參加千人計劃也好,還是參加長城計劃也好,教授頭銜都是手到擒來的。”

  “那不好,別人還指不定怎麽嘲諷我呢。”高小方連忙搖頭:“再說我現在一心在課題的設想上,也沒有心思去考慮其他的。”

  “嗯,那就叫你高兄好了。”蘇遠山嗬嗬一笑:“這下別推遲了——你看這邊,你找個地方先,然後下一步,我們再說預算。”

  “好,不過我隨便哪都可以。”高小方話雖如此,但目光卻在生物所內巡遊了起來。

  這一次,他之所以毅然決然地回來,除了父親這邊的強烈願望之外,還有兩個原因。

  其一,自然是他能夠親眼所見國內的科研環境在一步步地變好——最起碼在舍得投入上,在科研受到重視的程度上是如此。其二,則是蘇遠山的邀請。

  當蘇遠山以諾獎學者的身份給他打來電話,並詳細地問了他在基因編輯上的想法後,蘇遠山對他產生了強烈的“興趣”。以至於,就在電話中,蘇遠山便發出了“強烈”而又“真誠”的邀請。

  而那一通電話,兩人也打了接近三個小時。

  在三個小時中,高小方明顯感覺到了,蘇遠山在生物領域方麵的“樂觀”——說專業不好說,但起碼他能感覺到,蘇遠山對生物醫學領域是有了解的。不是那種道聽途說的,是真正看過論文,了解過前沿技術的。